胡适说:“历史是个小姑娘,可以任人打扮。”鲁迅说:“诋毁前朝是中国历史的常态。”1931年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的中流砥柱,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终将日寇赶出了中国。但是现在的抗日影视剧,却将这段艰苦岁月拍成了神剧,把我军写成了“神”,把日寇写成了“白痴”。这是对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先烈们的大不敬。

抗日剧属于军事题材,但是很多神剧却将它写成了偶像剧、爱情剧。好不容易有一部正常的抗日剧,却错误百出,不是违反了军事常识,就是违反了历史常识,还有违反武器常识的。李幼斌版的《亮剑》自从2005年首播,就风靡全国13年,就是因为他把抗日英雄当人写了。但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亮剑》有3处违反了武器常识,看看你发现了没?

第1处:日军特种部队的冲锋枪

《亮剑》中山本一木的“大和魂”突击队,是日军的一支特种部队。其实日军这支特种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以日军“益子挺进队”为原型的。这就是《亮剑》的真实之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犯了一个武器常识错误。《亮剑》中日军特种部队手里拿的枪是美国M3式冲锋枪。

武器爱好者都知道,美国M3式冲锋枪于1942年12月12日开始服役,取代造价昂贵的汤普森冲锋枪。由于外型像是替汽车打润滑油(黄油)的润滑油枪,也叫M3黄油枪。而李云龙打平安县是1942年1月,和山本一木的特种部队打仗时,美国M3式冲锋枪根本还未生产。所以这违反了武器常识,明显是在糊弄观众不懂武器。

第2处:诺门罕战役苏联武器错误

日军特种部队首领山本一木向士兵吹牛,他在1939年亲自参加了中蒙边界地区爆发的诺门坎战役,他亲眼看到苏联动用了几千辆T-34坦克。稍微懂点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苏联T-34坦克是1940年以后才研制成功,哪里会有几千辆。真实历史是,诺门坎战役苏联用的是T-32坦克。所以这违反了武器常识,明显是在糊弄观众不懂二战史。

第3处:打捷克机枪不换枪管

在《亮剑》中,经常能看到机枪手抱着捷克式机枪,突突个不停,从不换枪管,也不换弹夹,只见魏和尚换过一次弹夹。懂武器常识的人都知道,捷克式机枪连发的后坐力非常大,所以一般以两发或者三发点射来提高命中率,不可能突突个不停。捷克式机枪打一会,枪管的温度就很高,甚至能将枪管融化变形。这明显是在糊弄观众不懂武器常识啊。

你还能发现其他违反武器常识的地方吗?据说要拍《亮剑3》了,希望能少出点违反武器常识、军事常识、历史常识的地方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