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沒錢出去玩,可心裏癢怎麼辦?那就先玩,再付錢吧。

旅遊版“花唄”來了,以後出去玩可以先欠着了,會不會“老賴”?

驢媽媽旅遊網近日發佈了數百條“先遊後付”旅遊線路,提供“先出遊、後付款”的旅遊模式。

“先遊後付”線路目前已上線試運營,主要品類是國內跟團遊和出境跟團遊,主要出境遊目的地包括東南亞、日本、歐美、澳洲等,國內遊包括廈門、三亞、麗江、東北冰雪遊等,新線路也在隨時上架。平臺還同時設立了“先遊後付”保障與賠付標準,針對跟團游出行中酒店住宿、餐食標準、購物等6個環節中游客擔心存在的行業違規現象,設立相應的賠付標準,以消除遊客對跟團遊的擔憂。

據悉,該系列產品推出兩個多星期以來,已經有了超過100個訂單。到目前爲止,這批產品中已經回程的遊客數量還不到10人,沒有出現賴賬的情況。

其實,“先遊後付”在旅遊業內並不新,前幾年有傳統旅行社做過,但是僅限於個別省市,並且最終以失敗告終。

旅遊版“花唄”來了,以後出去玩可以先欠着了,會不會“老賴”?

爲何過去不行,現在又開始了?就此,《長江商報》記者江楚雅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爲

互聯網金融的孵化,讓先遊後付這種信用消費場景和超前消費模式,得以有了達成的機會,這也是互聯網金融進入垂直領域的一次嘗試。

早前傳統旅行社之所以失敗,在旅行社方面,是缺乏有效地信用保障和金融模式保障,使得這樣的行爲,更加偏重於招攬流量和關注的噱頭。

而在消費者層面,過去信用卡所培育的分期付款或超前消費,只是在極少數人羣中、小額花費上有覆蓋,在互聯網金融崛起之初,更多的是用收益來將用戶從傳統銀行業吸引到各種寶上,也未真正影響到消費者在分期上的慾望培植。

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成型,以及花唄、京東白條等普及性互聯網信貸的習慣滲透,加上近幾年基於互聯網消費行爲和傳統金融機構中個人徵信數據而逐步形成的大數據體系下信用保障機制,都確保了“聯網”模式下,先遊後付這種本質上屬於互聯網金融的垂直細分類型和場景消費形態的條件成熟。

由此,旅遊平臺和傳統旅行社具有了真正用之來達成用戶體驗,而非簡單的噱頭的能力。

旅遊版“花唄”來了,以後出去玩可以先欠着了,會不會“老賴”?

新事物必然帶來新問題,先遊後付必然會在隨後帶來許多的糾紛,如何破解?愚以爲:

先遊後付本身就帶有一種體驗式消費的意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先遊後付”在初期肯定會出現許多糾紛,包括“老賴”,包括對消費體驗不滿拒絕付費等,但這都並非不可解。

老賴可以用日臻完善的線上線下同步的信用體系進行“控制”。

而體驗上的糾紛,本質可以倒逼整個泛旅遊產業鏈條,改進服務、提升體驗,來降低糾紛的出現,這在某種意義上和早年網購的“七日無條件退款”出現時的狀況高度相似。

應對措施,最佳的方式,是不單幹、抱成團,所有相關旅遊平臺組成一個數據聯盟,通過第三方機構或第三方支付平臺,來達成類似“花唄”、“白條”式的第三方保障和仲裁,保障平臺方和消費者的正當利益。

旅遊版“花唄”來了,以後出去玩可以先欠着了,會不會“老賴”?

作爲垂直細分的金融消費場景,這其實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場景拓展以及和傳統行業的一種深度融合,不再僅限於快速支付和便捷支付這種粗淺層面。因此,其本身帶有必然的趨勢,關鍵是把模型設計好,確保供需雙方,都能保證自己的正當權益不受損害。

你想試試這個新旅遊方式嗎?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