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一種說法是到了乾隆時,他稱當時的苗家地教場中的一座高臺爲“金臺”,並附會此處就是夕照寺遺址處,題碑文“金臺夕照”,這就是如今北京金臺路一帶了。北京這座城市,據不完全統歷史上有計總共二十多種稱謂,最爲人們熟悉的大概就上燕都、幽州、大都、北平等。

北京這座城市,據不完全統歷史上有計總共二十多種稱謂,最爲人們熟悉的大概就上燕都、幽州、大都、北平等。但是在《幼學瓊林》上有“北京原屬幽燕,金臺是其異號”的說法,可見“金臺”也曾是北京的代稱。而關於北京這些稱謂的流傳順序,其源頭還是要從大禹治水分九州開始,因爲這算對中國第一次區域規劃。

大禹治水劇照

《尚書·夏書·禹貢》記載,大禹所分九州的名稱分別爲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其中冀州最大,後又從冀州中分出幷州、幽州和營州(九州之說還存在不同的觀點,這裏所取爲普遍認知)。這樣一來,遠古時代對於華夏分野就有九州和十二州的說法。這裏的幽州,基本上就是後來北京所在的區域了。

燕昭王劇照

但“幽州”並不是最早的稱呼,因爲《尚書·舜典》有“燕曰幽州”的記載,就是說燕國是屬於古幽州的區域,而這地區實際上是燕國所在地。這個幽州的稱呼,直到漢朝才置幽州,成爲正式的行政區劃名稱。自周武王建立西周分封天下,今北京房山區一帶是燕國封地;而後燕國向西北侵佔了與它相鄰的“薊國”,成爲了春秋時期的燕國。所以此地最早的稱謂應該算是“燕都”,即燕國國都。從現在北京的區域看,更大一部分是屬於薊國的,因此後世的簡稱中也有“薊”的稱謂。

千金買骨連環畫·網絡供圖

講到這裏,就引到了“金臺”稱謂的由來。時間來到戰國末期,諸侯紛爭,各諸侯國認識人才重要性,各國紛紛招賢納士。當時燕昭王拜訪一位叫郭隗的賢士,求問復興燕國計策,郭隗就向他講述了一個“千金買骨”的典故。意思是古代一個君王欲求一匹千里馬,結果去買馬的侍人卻買回了這匹馬的骨頭。君王質問爲何要千金買馬骨,侍人就說人們看到大王連千里馬的骨頭都花了重金,那麼有千里馬的自然就會送到身邊。

黃金臺故址·網絡供圖

其實這就是一個“求賢”的寓言。燕昭王於是就下令,仿照此建設了一座高臺,並在高臺上放置千兩黃金,意爲用千金求才,此臺就稱“黃金臺”,後世簡稱“金臺”。不過關於金臺,引起了爭論,關於此還有兩種說法。一是金朝佔領此地,在當時的夕照寺旁仿建的一座高臺,後期寺院也毀壞消失了。另一種說法是到了乾隆時,他稱當時的苗家地教場中的一座高臺爲“金臺”,並附會此處就是夕照寺遺址處,題碑文“金臺夕照”,這就是如今北京金臺路一帶了。

故宮·網絡供圖

另外在唐五代十國時期的遼國,在此地建立了“幽都府”作爲大遼的陪都,稱南京,又稱“燕京”。隨後就是“元大都”的名稱了。稱爲“北平”最早是在朱元璋時期,爲了紀念“平定北方元大都”,改稱“北平”。後明成祖朱棣錢都於此,這纔算“北京城”的開始,改北平府爲“順天府”,近皇城區域爲“京兆”。清朝很長一段時間延續的明朝稱謂,但民間或許稱此城爲“北京”了,到了咸豐帝時,也有了直接以“北京”爲名的所謂“北京條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