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大家熟悉的楚懷王與巫山神女的“雲雨之歡”不過是後來的楚辭作家宋玉根據某件“歷史事件”的再創作。據某位研究楚辭的近代大家所言“因爲山神非正神,所以稱爲鬼”,此說法本人並不認同,感覺是純粹是爲了強要解釋爲何稱“山鬼”。

屈原《九歌》是11篇祭神組歌,包括“天地人”三種神靈。其中《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是屬於山河海川之神,屬於“地”,與東皇太一、雲中君、大司命等代表的天神是有區別的。天神無可尋,茫茫蒼天與冥冥命運,這一類神多出於對渺渺無跡的天上自然現象的敬畏。而地神多傳說,更多的是人物神話,再昇華到神靈的敬奉,如湘君、湘夫人,就是指大禹和他兩位妃子娥皇女英;河伯也是傳說人物,即馮夷(他與洛神宓妃傳說中是一對戀人)。本文主要說的是“山鬼”。

傅抱石《九歌圖·山鬼》

按照《九歌》的內容,所謂的“山鬼”,就是指“山神”。據某位研究楚辭的近代大家所言“因爲山神非正神,所以稱爲鬼”,此說法本人並不認同,感覺是純粹是爲了強要解釋爲何稱“山鬼”。一是五嶽大帝根本山也是“山神”,但他們都是標準的“正神”。另外在早期,至少在戰國之前,鬼神都是合稱的,唐張守義《史記正義》言“天神曰神,人神曰鬼”。以傳說人物或歷史人物爲祭拜對象的,便就是人神。可見,這裏的“山鬼”就符合這個解釋。

巫山神女像·網絡供圖

關於“山鬼”,是男性還是女性的問題,從這篇辭作內容中,能明顯的感覺到是以扮演“女性”的口吻來唱誦的,因此很多人都認爲是此山神是位女性。結合楚地特色,在《楚辭九歌解》一書中就提出了此山神就是“巫山神女”的說法;至近代多數學者採此說法。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屈原《山鬼》一篇算是目前最早出現“巫山神女”相關的文字。而大家熟悉的楚懷王與巫山神女的“雲雨之歡”不過是後來的楚辭作家宋玉根據某件“歷史事件”的再創作。

巫山神女峯·網絡供圖

其實這個“歷史事件”或許就是一次楚懷王進山祭神的行動。而後來所謂的“巫山神女”的神話,其實就是巫山神女與在當地每逢三月三上巳節 “祀春”,祭拜生育之神即“高禖女神”的傳說結合後形成的。由此巫山神女也變成了楚國的保護神和創造神。而“瑤姬”之名的由來,在《山海經》中有“帝女死於姑瑤之山,化爲瑤草”的說法。後世對於這一傳說更具體,稱其爲“炎帝之女,名曰瑤姬,未嫁而死,葬於巫山之陽,精魂依草”;主要職責是當地的布雲行雨。

瑤姬劇照·影視圖片

在宋玉《高唐賦》是說楚懷王與巫山神女的一場你儂我儂和狎親無間的相會;《神女賦》是記述的楚襄王讓宋玉爲其描繪這場相會情境,這就是所謂的“襄王有心,神女無意”。所以要分清,與瑤姬相會的是楚懷王;楚襄王是想而不可得,只可尋求別人的一番描繪來慰藉此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