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汉元的通威集团是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企业,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通威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行业竞争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平台及核心系统的建设,未来信息建设的重点将回归IT本质,聚焦业务及应用价值,开展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文:欢欢

四川省有两家相似的豪门家族,都是靠卖饲料起步的,一个是以刘永好为最出名的刘氏四兄弟,另一个则是刘汉元。在刘氏四兄弟中,刘永好与刘永行还登上过中国首富的宝座,已经坐拥千亿财富。与之不同的是刘汉元非常低调以至于很少有人听过。不过俩家却又相似之处,最早都是做饲料的,当饲料产业稳定发展后又扩展企业,实现多元化,进军其他行业,且都形成了双主业战略。

刘汉元的通威集团是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企业,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通威集团在全球有130余家分公司,子公司,员工逾2万人。秉承“为了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和“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坚定不移发展农业和新能源两大主业。一年的饲料产量达到1000万吨,已经坐上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水产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已逐渐达到25%,连续2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

20世纪80年代,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产物,就是通威的创始人刘汉元发明,也让刘汉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这项技术的发明者,刘汉元认识到当推广金属笼养鱼时,会滋生出无数的养鱼人。想养好鱼,好的饲料必不可少,而且随着养鱼人增多,饲料的消耗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刘汉元抓住了这个大机遇,因为普通养鱼人不知道科学的营养配方,无法让鱼快速又健康的成长,而且成本较大,周期较长,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血本无归的状况。

刘汉元立刻马不停蹄的开始创办饲料厂,毕竟机遇稍纵即逝。1986年,眉山县科力饲料厂成立,就是这家小饲料厂竟成了后来的商业帝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渔业发展重点的调整,以及以养为主的方针的确立,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后来科力更名为通威,并且推出的新的饲料。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众多好评,还成为了四川省饲料行业的优秀产品,通威的知名度又一次打了出去,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户选择了通威饲料。

如果凭借自己发展,通威饲料厂要达到目前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毕竟饲料厂到大企业是一个特别大的跨步。20世纪90年代初,民营经济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通威还建立了完整的企业管理、人才管理和品牌管理机制,并且在组织和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向全国各地前进。1993年,刘汉元正式成立四川通威集团有限公司。这时通威开始了自己的扩张步伐,在全国各地建厂,并逐步聚焦海外,开发海外市场。如今,通威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5%,多年来一直位居中国第一。

光做饲料是很难做大做强的,现在的企业都向着多元化现代化前进。目前,通威主要发展农业和新能源。在农业方面,寻找科学的营养配方,做出好饲料为主要发展方向。新能源是从事高纯晶硅生产、高效太阳能生产等光伏产业。大家都说隔行如隔山,但是却没有难倒通威,通威不光把饲料做好了,还把新能源也搞到了世界前列。

通威在新能源领域不断进步,通威的永祥股份经历了四次技术升级。截止现在高纯硅晶体的生产能力高达8万吨,居世界前三,电池片产能13GW,居世界第一。此外,通威太阳能电池片的平均转换效率最高为22.15%,品质也排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各项指标都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在新能源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了农业新能源双巨头。

让传统行业坐上互联网的顺风车,2015年通威发布了互联网+计划,包含连接用户、智能养殖等,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智慧渔业转型,也又人说为传统行业插上了翅膀。集各大技术为一体的通威智能水产养殖系统,是通威的一大创举。整个过程通过采集各种养殖生产相关数据,形成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全新的水产养殖商业模式。目前在全国建立上百个“通威365健康养殖模式”示范基地,通过手机远程监控与操作养殖基地各种设备,实现养殖智能化。

农业和新能源两大产业齐头并进,让通威也成了一代鲜有能及的巨头。2018年,营收高达621.1亿,成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100强。而且,目前通威股份市值为569.16亿。并且通威还实现了农业和新能源的结合,推出了光渔一体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节能,节省空间,让人们看到了通威的又一次创新。

光伏发电在水产行业,建立“渔光互补”的应用系统。在大的养殖水面上,可以在塘边、一部分水面中架设光伏发电设备,水中可继续营造适合养鱼的环境,这样每亩可以建设30kw以上的发电站,每年可输出3-5万度电力,水下同样可以进行养殖。在这个过程中解决社会的持续发展,用技术和创新推动这个领域的变革,这既是行业和社会的需要,也是通威集团的商机所在。

通威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行业竞争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平台及核心系统的建设,未来信息建设的重点将回归IT本质,聚焦业务及应用价值,开展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整体目标在于提升公司运营效率,构建基于卓越运营的成本竞争优势。对外聚焦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基础架构方面在双模架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加快云战略的落地,由私有云模式逐步向行业云、公有云方向发展。

本文由大话企业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