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的中国陆军不但在火力水平上几乎无人可比,而且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无论是对敌方步兵集群的杀伤,还是对敌坦克部队的摧毁效率,各层火力组成的火网几乎消除了任何死角,而且出色的体系化配合还能让空中支援随叫随到。中国当年不但在坦克数量和质量上相差甚远,而且火炮和航空力量上也根本不足以根本性迟滞对方的推进,据说有人推算,如果当年苏军真的南下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华北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甚至会在两个月内沦陷。

曾有军事评论家结合中国陆军现阶段武备、技术说了一句让人自豪的话:今天只要是履带、车轮和脚板能抵达的地表部分,中国陆军就是最强大的!熟悉军事的人为中国陆军之强悍而振奋时,火力不足恐惧症这个名词也难免浮现于记忆,与之相伴而生的就是以弱胜强的大无畏精神。正如长久以来深藏于人类天性中的黑暗恐惧症一样,中国军队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也绝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次血与火的牺牲后形成的。现在,让我们回到过去,通过一场跨越80年的时空之旅,来了解这一现象的来龙去脉。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的火炮型号杂,产品老旧,如果耗尽弹药或零件损坏后就形如废铁。更主要的是,中国军队的火炮和弹药数量也处于绝对下风,甚至经常被限制发射次数。同时,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方面,日寇有绝对优势,加上飞机助战,使中国炮兵经常因为损失惨重而退出战场,这就使中国步兵几乎得不到任何像样的支援。

条件远比国民党军逊色的八路军等中共武装情况更严重,为了保住一挺轻机枪往往都要牺牲十多人!《亮剑》剧中李云龙曾提到新一团起初轻机枪都不到10挺,即使在大量缴获后成为主力团后,其火力在对手看来都不值一提。由于日军大量配备掷弹筒和战防炮,中国军队本就数量有限的机枪往往还被压制,当年中国机枪手的阵亡率高的惊人。

抗战后期,日寇还将新成立的战车师团投入战场,尽管日军的机械化水平和战车性能相对于同期欧美列强差距明显,但战车第三师团的实力堪比德国二战之初闪击波兰的水平,相对于中国军队已形成空前巨大代差。此外,日军战车师团还具有空中支援,总体作战能力几乎达到国民党几个主力军!在豫中战场上,不少国民党防御部队甚至还不得不使用清末生产的土枪迎战这个可怕强敌!

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的火力优势之巨大远甚于当时的侵华日军。特别是所谓范弗里特弹药量,让志愿军牺牲惨重,因为美军随叫随到的火力支援,志愿军在砥平里、长津湖等战斗中遭到了严重挫折,有时兵员总数多倍于敌,也很难彻底消灭对方一个营级单位。美军一个步兵师往往都配属了大口径火炮甚至坦克,其火力和机动力让志愿军望尘莫及。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的近距离超低空火力支援比二战时更为纯熟,其强度远超过昔日国民党和日本航空兵,让志愿军一时难以适应。由于美军发动的航空绞杀,让志愿军的补给车队牺牲巨大,而且美军已研发出早期机载制导武器,经常用于攻击志愿军山洞坑道。在朝鲜,志愿军用血的经验总结出,遇到美机空袭,躲入山洞有时会更危险,所以战争后期志愿军的山洞坑道经常要修筑成L形或U形,避免损失更大。

中苏交恶后,苏军庞大的机械化集群一直犹如悬在中国头顶上的巨石,让中国想起古代多次入侵中原的胡人铁骑。中国当年不但在坦克数量和质量上相差甚远,而且火炮和航空力量上也根本不足以根本性迟滞对方的推进,据说有人推算,如果当年苏军真的南下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华北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甚至会在两个月内沦陷!

尽管在珍宝岛反击战中获胜,并缴获了苏军当年最新型的T62主战坦克,但解放军很理智地看到了一个可怕现实:当年中国军队根本没有一种可以与之抗衡的主力坦克,也没有一种反坦克炮可以在有效射程内迅速摧毁苏军新型坦克。少量苏军坦克的冲击尚且很难对付,如果苏军集结几千上万坦克,又该怎么办?

由于重武器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中国军队只能再一次发扬步兵敢打敢拼、无惧牺牲的精神。对苏战备的一个结果就是大量火箭筒被部署于解放军各级步兵单位,步兵如何打坦克成为了当时各部队重点钻研的主要战术课题。如果当年中苏真的发生大规模战争,解放军步兵几乎就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靠近苏军装甲集群,尽量争取有效破坏敌坦克薄弱部位的机会。

解放军03式火箭炮阵地集体齐射。今天的中国陆军不但在火力水平上几乎无人可比,而且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无论是对敌方步兵集群的杀伤,还是对敌坦克部队的摧毁效率,各层火力组成的火网几乎消除了任何死角,而且出色的体系化配合还能让空中支援随叫随到。凭着这些优势,在国际军演中俄军精锐重装部队的被动程度堪比海湾战争时的伊拉克军。到这里,回望80年的时光旅程也就结束了,没有昔日外军强敌让中国军队曾患上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也就没有今日世界顶尖的精锐之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