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用買車來說,油耗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而得知一輛車油耗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查看工信部油耗。

但是,買完車後你就會發現,無論怎麼跑,也跑不出工信部油耗上這麼低的油耗,一般每百公里總會多個2L-3L。


爲何工信部要給出如此不靠譜的油耗呢?是爲了給廠家做宣傳了嗎?到底 工信部的油耗是怎麼測試出來的?

大家或許以爲接受測量的都是生產線上下來的新車,其實不然。工信部測量油耗選用的是經過大約3000公里磨合期,但最高里程不超過15000公里的車輛。


其實工信部油耗更多的是通過模擬環境按照公式計算出來的,也就是說測試過程中,可能根本就沒上過路!採用的方法是國際上2000年頒佈的歐洲循環駕駛法。


測試油耗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流量計法,另一種是碳平衡法。

流量計法:在實驗室臺架機上根據事前取得的摩擦係數配上負載,按照實驗工況進行測量,最後計算使用了多少燃油。

碳平衡法:建立在元素守恆的原理之上。通過測量汽車排氣流量值和含碳氣體的濃度值,測算消耗的燃油量。

簡單說來,測量儀器收到了多少二氧化碳等化學物質,根據公式,推導出使用了多少燃油。


據瞭解,工信部油耗測試一次需1180秒(還不到20分鐘),由四個市區工況小循環和一個郊區工況組成,其中市區工況共780秒,佔整個測試時長的約2/3,最高時速50公里,平均時速19公里,怠速行駛時間較長;郊區工況400秒,佔整個測試時長的約1/3,最高時速120公里,平均時速大於60公里,等速行駛時間較長。而綜合油耗則是用市區、市郊的總排放量,除以“總里程”,計算出相應的燃料消耗值。


那麼爲什麼工信部油耗總比我們實際駕駛出的油耗表現低呢?

其實整個測試有基礎不合理的BUG,一是整個測試中沒有實際中紅綠燈的一腳剎車一腳油;二是整個測試是不開空調以及不考慮負載的;三是所有測試道路都是非常標準的柏油路,而現實生活中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除了傳統汽油車的油耗計算不正確外,如今一些新能源汽車的油耗數據誤差更大。像什麼官方宣傳的百公里油耗2L什麼的,其實在實際情況中很難達到。這是爲什麼呢?

所謂的工信部混動車油耗,先是純電油耗,再加上25公里的汽油油耗,然後在100公里平均一下。也就是說本身汽油機油耗是百公里8L的,平均下來就變成了2L。當然實際情況下你是不可能得到2L油耗的,因爲你一旦電用完了,想要再次充滿起碼的幾個小時。所以最終油耗還是汽油機油耗,並不真的很省油。


其實,關於油耗這種東西,消費者還是不要輕易相信廠家所說的,真實情況往往要比宣傳的高几個點,老司機都懂的,自己心裏有點B數就行。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