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於揚李玉坤文圖)包子油條胡辣湯,煎餅菜饃小米粥,在傳統認知裏,這是衆多中原人的早餐食譜。然而在周口市商水縣巴村鎮,人們的早餐習慣卻頗有南方特色——喫麪條。只不過這不是普通的麪條,而是一種被當地人稱爲盆麪條的麪食,相傳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天早上,當地人都喜歡喫上一碗香辣筋道的盆麪條,開啓一天的精彩生活。

不是油條胡辣湯,這裏的人早餐最愛盆麪條

8月29日早上,初秋的商水縣巴村鎮還有夏日的餘熱。集鎮上幾家盆麪條店裏,人聲嘈雜、生意火爆,相比之下,稀飯、包子、油條等傳統樣式的早餐,在這裏似乎並不受青睞。在一條並不算寬敞的老街裏,記者找到其中一家盆麪條店,這裏甚至沒有懸掛招牌,但食客卻是摩肩接踵。記者看到,一口直徑約1米的大鋁盆裏冒着熱氣,表面看去好像只是一盆濃湯,但實際上面條都“藏”在湯下。每當有食客前來,60歲的店主劉連英就會熟練地攪動木勺,扯起長長的麪條盛進碗裏,然後再根據食客需求,加上半勺或一勺濃湯。

就像胡辣湯配包子、油條一樣,盆麪條也不是單單喫麪條,它的“配角”是牛肉和辣椒油。這種葷素搭配的早餐,在當地人看來是一道風味絕佳的美食。“以前喫盆麪條是爲了填飽肚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配着牛肉喫更有味道。”當地人謝先生說。

祖傳三代做盆麪條的劉連英說,盆麪條之所以稱爲盆麪條,主要就是因爲它是用盆盛上來的,就是一鍋濃湯熬好後,先用盆盛放,然後把煮熟的麪條倒進去,經過長時間的浸泡入味,然後出爐上市。而這種盆麪條的訣竅就在於,縱然浸泡幾個小時,麪條都不會被泡得坨成一團或者成爲麪糊糊。喫進嘴裏,依然如剛出鍋一樣,口感筋道、韌性適中。

記者看到,這種麪條並非超市裏常見的麪條,而是類似武漢熱乾麪的一種麪條,但它又比熱乾麪稍微粗一些。做面的師傅告訴記者,和麪是純手工的,以前切面也是手工,但現在有了機器。

俗話說,喫麪喫湯,聽戲聽腔。盆麪條也不例外,它的另一個祕密就在於湯。劉連英的兒媳陳豔傑介紹說,別看湯很濃,卻一點不油膩,它不是用肉骨熬製的高湯,而是用20多味中草藥外加麪糊調製而成的濃湯。這種湯裏有胡椒、八角、桂皮等,喝起來暖胃、開胃,一年四季都適合。

這是數千年的飲食習慣,更是兒時味道

小鎮的人們喜歡在每一個早上,痛痛快快地喫上一碗盆麪條。而每到春節前後外地遊子歸來,盆麪條更是成爲大家爭相品嚐的兒時味道,每一個盆麪條店裏都會里三層外三層圍滿食客。

記者採訪時,就碰到幾名年輕人,其中在外地讀大學的小郭說:“轉眼就要開學了,又得好長時間喫不到盆麪條,今天特地來過一下癮。”

盆麪條,這種來自於中原腹地的民間美食,雖不像鄭州燴麪、重慶小面那樣聞名於世,但卻靠着自己獨有的風味,定格了一羣人數千年的早餐飲食習慣。(編輯 吉小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