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漸斜,飛鳥歸林,天邊的晚霞金燦燦的,看了讓人心情平靜。一個人漫步至山頂的公園,坐在一處石頭上,呆呆的望着山下的車水馬龍。山頂的風吹的很輕柔,一點也不會讓人感覺到涼,加上春天這種適宜的溫度,會讓人有種躺在母親懷抱裏的感覺。


這種安靜美好的狀態,會讓人愉悅。但對我來說,總是稍不留神就思緒亂飛,讓我想起快樂的,痛苦的過往;有時候又讓我爲未來的事情焦慮、恐懼。突然感覺到,情緒是多麼美妙,它帶我們品嚐生活的酸甜和苦辣。


但是,我是怎麼產生這些複雜情緒的呢?憤怒、愧疚、自責或是後悔等情緒體驗,每次來臨時都不會和我打聲招呼,好像陌生人突然闖進家門。我究竟能否很好的意識到,並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其實,情緒反映的是人們與外界之間的關係。個體自身以及外界各種因素在情緒的產生過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我們自身注意的焦點、記憶的內容、思考問題的角度、人格特徵等都會左右我們的情緒體驗。而外界的各種人、事、物,則會讓人更加直接的感受到它們給所帶來的情緒體驗。


記得高中時喜歡班裏的一個女生,她長的不胖也不瘦,齊耳短髮,眼睛大大的。每天上課我都會偷偷的看她。可當時自己還很羞澀,感覺自己很土,並不敢直接向她說出自己的想法,害怕她拒絕我。就這樣,每天我既興奮也痛苦,既想找機會接近她,但又緊張的要命。暗戀真是一件心很累的事情。


在暗戀的過程中,我的情緒起伏好像都被那位女生掌控着。當她和別的男同學討論問題或者說說笑笑時,我就覺得很痛苦、擔憂,甚至有些生氣。當她被老師提問,回答不出來時我也感覺很緊張。她的每個行爲都會讓我產生各種想法:她請我幫忙時,我覺得她肯定對我有好感才這樣;相遇時,她沒和我打招呼,我就會想,她肯定很討厭我。


那種內心糾結、混亂、被折磨的感覺,即使過去很多年,內心還能感覺到。但這讓我明白一件事:我們所經歷的各種人和事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但它們對情緒影響的程度,要依賴於我們對其注意、記憶、思考的方式。這就像“半杯水”故事所講述的道理一樣:當你認爲自己還好有一些水時,你就不會抱怨生活的不公。此時,你會得到滿足、感恩的情緒獎勵。但你覺得自己怎麼就半杯水的時候,你就會抱怨生活。此時,負性情緒就會找到你,開始折磨你。


注意什麼,就會感受到什麼


注意是我們對外界事物的選擇,並集中自己的注意去觀察、理解它。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進入我們的注意。我們的注意是一個容量很有限的“盒子“,當攝入過多的外界信息會讓我們大腦超載,反而會影響我們的注意能力。如果周圍有用的信息和無用的信息同時向你的大腦襲來,不加選擇將是多麼恐怖。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些愛嘮叨的人在你耳邊喋喋不休,是不是很痛苦。


注意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你所注意的東西會帶給你不同的心情。當關注那些積極、健康、美好的事物就會使我們開心快樂;如果總是抓住那些暴力、陰暗、痛苦的事情不放,這會使我們忽略掉那些美好的事物,最終使我們陷入到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中不能自拔。


我們的注意很容易被那些新穎的或是負性信息所吸引,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生存機制。對威脅性信息保持敏感和注意,這可以讓我們快速應對危險的事物和環境。這就是爲什麼報紙、網站總會用一些極端的負性詞彙做標題,讓人們覺得好不安全啊,以此來吸引眼球。


但所幸的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控制注意,通過注意轉移和選擇等策略來避免外界給自己帶來壞心情。假如你總是注意那些負面的東西且不能控制,給自己的生活和情緒帶來了干擾,那麼這時候就要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或醫生了。

所以,把手機裝到兜裏,多看看早上的陽光、街角的花兒、路邊的垂柳吧。


身體知道情緒


除了我們的注意外,感知覺也是情緒產生的重要條件。生活中,我們看到、聽到、摸到、聞到的事物都會影響我們的感受。色彩會通過視覺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那些黃色、綠色以及粉色等令人愉悅安靜的顏色使我們舒服,而黑色、茶色等使我們感到壓抑、鬱悶、恐懼等。


那些歡快的音樂、美味可口的食物,柔軟的物品等通過我們的聽覺、嗅覺和觸覺帶給我們平靜,愉悅的感受。所以,你可以看到那些心情不好的人會去喫一頓美味的大餐,聽一曲歡快的音樂,看一部喜劇電影,或者塗一塗《祕密花園》來改變自己的心情。通過氣味也可以改善我們的情緒,比如芳香療法就是通過嗅覺來調節我們的情緒的。


以後不開心了,你可以刺激視覺、聽覺、嗅覺以及觸覺等來給自己做一次全方位心靈按摩。但是,可不要借酒消愁,狂喫垃圾食物。這些做法儘管可以帶來暫時的快感,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會讓自己的身體垮掉,從而使問題更加嚴重。

 

自古逢秋悲寂寥


因爲有了記憶,我們纔會哀古傷今,感受過去的種種帶給我們的歡樂、傷心、或者無助。如果記憶有顏色,想必也是五顏六色的!人們常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杯弓蛇影”等,可以說是過去記憶影響情緒最好的例子。


記憶深刻的影響着我們的情緒。過去的經歷所帶給我們的影響非常廣泛,除了我們的情緒之外,還有性格、思維以及做事方式。


那些小時候受到家庭虐待和忽視的人更容易形成暴力、情緒不穩或是懦弱、敏感、自卑的人。對於焦慮或抑鬱傾向的個體來說,他們會有更多的負性記憶,會更頻繁的回憶那些不愉快的經歷。比如某些線索總能使這類個體回憶起以前演講時的焦慮,朋友的背叛,領導的責罵等情景,而這反過來會加重個體的情緒問題,如果長久不注意的話就會演化爲情緒障礙。


回憶、想象也會引發我們的情緒。如果讓你回憶老朋友之間的久後重逢,與伴侶的旅遊蜜月等積極事件時,這會使你感到開心幸福;如果讓你想象自己身邊有一條蛇、毒蜘蛛,甚至現實不存在的魔鬼,這會使你感覺害怕。正因爲如此,許多研究情緒的心理學實驗,都會讓實驗參與者通過回憶、想象來誘發不同的情緒。


轉角遇到快樂


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認識,都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相應的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這種對外界事物的解釋方式在心理學中叫做:認知方式。它說的是一個人在感知、記憶、思維過程中,所形成的自己特有的認識方式。個體對於事件的這種解釋方式會影響它對事件的感受。


有一個經典的例子可看出,解釋方式會如何影響一個人感受的。面前有一半杯水,那些具有積極認知方式的個體會說:啊!我還有一半的水呢!而那些具有消極認知方式的個體會說:唉!杯子怎麼纔有半杯水啊!很明顯,前者會體驗到滿足的情緒,而後者自然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可見,我們解釋問題的方式會決定我們有何感受。有時候,看似問題很糟糕、讓人很惱怒。此時,要記住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問題,看看是否有什麼可以發掘的。


你是否依賴外界來評價自己


認知風格還有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之分。人們發現,在面對失敗情景時,場依存性個體的抑鬱、焦慮水平比場獨立性個體要高。


這是因爲,場獨立性的個體更關注自己,他們很少通過外部的東西來評價自己,所以他們會有更多的自主性、獨立性,很少受外界的控制。而場依存性個體對外界的線索很敏感,對周圍的環境依賴性很強,更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並且對負性事件的反應會更強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