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萬曆帝說:“遼東的事只因文武不和,以致如此。”萬曆帝滿面病容,回答說:“朕知道了,國家多事,先生可盡心輔理。

您信了嗎?明萬曆帝真28年不上朝,萬事不理,做了28年甩手掌櫃

有人曾腦洞大開,問:萬曆皇帝會不會早已經死亡,28年不上朝會不會是掩人耳目?

提個這問題的人,絕對是武俠小說看多了,把國家機構當成了黑木崖,把國家首腦人物當成了東方不敗。

當然,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發生過皇帝突然暴斃(比如巡遊在外的秦始皇,比如出征在外明成祖朱棣等等),其心腹近臣爲避免時政混亂,祕不發喪,等下一任帝國繼承人正式接替過帝位,才向天下公開發布訃告的事例。

但,這種事,瞞得了一時半會,要瞞半年、一年,甚至二十八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人說,萬曆不是做甩手掌櫃嗎?二十八年不上朝,萬事由臣子作主,就算他已經早死了也不奇怪。

這樣說吧,每一個帝王的身邊,都生活着一羣史官,負責編修起居注。

萬曆皇帝也不例外,他身邊的日講官日輪一員記注他每天的生活起居,是爲《萬曆起居注》。其後的《明神宗實錄》就是以《萬曆起居注》作爲底本編著的。

又有人說,《萬曆起居注》難道不可以作假嗎?只要史官們訂立攻守同盟,統一口徑,集體作假,一起來編、編、編,不行嗎?

稍微想一下,就知道這事兒真編不了。

《萬曆起居注》裏所記錄關於萬曆皇帝的言行舉止,包括出席過哪些活動,接見過哪些王公大臣、說過什麼話,辦理過什麼事,頒佈過哪些上諭聖旨,都是有人證、物證和各種各類的旁證的。

您信了嗎?明萬曆帝真28年不上朝,萬事不理,做了28年甩手掌櫃

而且,這種常態維持有漫長的二十八年哪,怎麼編?!

順便說一下,幾乎歷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傳下來的很少。主要原因是其一般不外傳,僅作爲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往往,國史修成,起居注就要銷燬。明清以前,非但起居注要銷燬,就連《實錄》也要付之一炬,不留一字,唯恐泄露其中祕密。《明實錄》和《清實錄》得以逃脫厄運,實乃大幸。而《萬曆起居注》和《康熙起居注》得以存留,更是其中的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如果用心讀讀《明神宗實錄》和《萬曆起居注》,您會看到,萬曆帝根本就不是您想象中只端坐在深宮大殿的泥塑木雕,您會發現,他也很忙,他有他的悲歡、他有他的快樂。

您信了嗎?明萬曆帝真28年不上朝,萬事不理,做了28年甩手掌櫃

舉個例,萬曆帝的病逝時間是在萬曆四十八年,查《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八十八,可以看到萬曆帝在臨終前在弘德殿召見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吏部尚書周嘉謨、戶部尚書李汝華、兵部尚書董嘉善等朝廷重臣,“勉以用心辦事”。

萬曆還給內閣頒發詔書,稱:“朕嗣祖宗大統,歷今四十八年久,因國事焦勞,以致脾疾,遽不能起,有負先皇付託,惟皇太子青宮有年,實賴卿與司禮監協心輔佐,遵守祖制,保固 皇圖,卿功在社稷萬世不泯 。”

該道詔書發佈的當日,萬曆帝就駕崩了。

其實,在同卷書,還可以看到萬曆帝在駕崩前幾個月親自操辦皇后的喪禮。

書中記:“上素冠服詣大行皇后宮,舉哀設奠。”其後,又素服御西角門,接受文武百官行奉慰。

而在當時,萬曆帝的身體已經相當不好了。

皇后喪禮結束,大學士方從哲“哭臨畢”,到仁德門問聖躬安,強烈請求親至御前,一睹天顏。請求得到萬曆帝同意後,宦官引領方從哲到弘德殿。御榻向東陳列,萬曆帝側身而臥。方從哲行四拜禮,跪下致詞稱:“聖體違和,外面官僚不能盡知,臣昨日聞御醫傳示,不勝驚懼,又值中宮皇后崩逝,聖心哀悼,伏望皇上寬慰聖懷,善加調攝,以慰中外臣民之望。”萬曆帝滿面病容,回答說:“朕知道了,國家多事,先生可盡心輔理。”方從哲連連叩頭,說:“臣蒙皇上厚恩,倘可圖報,敢不盡力!”萬曆帝自述病情,說:“朕自去年歲三月以來,時常動火,頭目眩暈。五月後,又中暑溼,肚腹不調,嘔吐幾次,脾胃受傷,至今不時瀉痢,身體軟弱,因瀉多,下部腫痛難坐,又有溼痰流注,右足痛,行動不便,每日文書俱朕親覽,但神思恍惚,眼目昏花,難以細閱,想不到內臣都把這些情況告訴了先生。”隨即,伸出手腕,對方從哲說:“先生試看朕容。”方從哲跪稍前仰視,看見聖顏果然清減,只好安慰說:“皇上一身,百神呵護,但加意調理,自然萬安。”又說:“如今遼東虜情緊急,又值皇后大禮,閣中只有臣一人,且十分病困,實難支持,望皇上將已點二臣即賜簡用。”萬曆帝說:“遼東的事只因文武不和,以致如此。閣臣本已批了,因朕壽節,文書多不知安在何處,待查出即發。”

由萬曆帝說的“每日文書俱朕親覽”一語可知,他絕不是大家想象中萬事不理的混帳皇帝。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對萬曆帝的評價很高,稱:“上(指萬曆帝)明習政事,乾綱獨攬,予奪進退莫可測識”,“廟號曰神,殆真如神雲。”

{!-- PGC_COLUMN --}您信了嗎?明萬曆帝真28年不上朝,萬事不理,做了28年甩手掌櫃

大學士方從哲在萬曆病危之際提到的遼東戰事,是萬曆最爲揪心的大事。

萬曆帝之所以能夠“乾綱獨攬,予奪進退莫可測識”,主要善於用人,他在遼東危局中力排羣議,大膽起用熊廷弼,且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用到底。

查萬曆皇帝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凡是熊廷弼所發回的奏報,其無一不親批親答。

萬曆駕崩前幾天,熊廷弼曾以病篤乞還,萬曆還強支病體,親自答覆,稱:“覽奏知爾力疾行邊,積勞積苦,以致諸病交作,朕心惻然,憫念但今賊衆屯聚關口,兇謀叵測,非經略謝事之時,爾宜軍中加意調攝,以俟全愈,以安衆心,用副朝廷,倚任之意不準辭。”

萬曆對熊廷弼是如此殷殷眷顧,而熊廷弼也確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可惜的是,萬曆帝終於病逝,後來的天啓帝未能用好熊廷弼,終致遼東形勢大變,後金站穩了腳根,鑄就亡國大錯。

還有,1958年,定陵發掘,萬曆帝的梓宮(棺槨)被開啓,萬曆帝屍骨復原後的結論是:“萬曆帝生前體形上部爲駝背。從骨骼測量,頭頂至左腳長1.64米。”

即萬曆帝死於萬曆二十年的猜測純屬腦洞大開的瞎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