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一種常見的鳥類,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常在村莊附近、稻田等處活動,啄食穀類植物。提起它的危害性, 真是盡人皆知。 我國民間有句俗語: “麻雀一月,食谷過三合''這話實不虛傳。 我們只要看一看它那圓錐形粗短而壯健的喙,就可以知道它啄食穀粒的那股勁兒了。

1.jpg

但奇怪的是,每當春夏季節雀類繁殖時期,人們卻常常看到麻雀在忙忙碌碌地捕捉昆蟲,喂育幼鳥,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2.jpg

原來,幼鳥生長快,新陳代謝非常旺盛,每天需要喂育大量營養豐富的食物,才能滿足它們的需要。同時,幼鳥太小時,胃的功能差,不能磨碎和消化堅硬的穀粒和果實。因 此,有些平時喫種子鳥類,到了育雛時期,卻往往以含有營養的動物性飼料來喂育小鳥。如我國珍貴的犀鳥,平時以野果爲食,而在喂幼鳥時卻捕捉小鳥來喂育,有時甚至捕捉小黃麂,把麂肉一片片撕碎以後再餵食。雀類繁殖 時,正值春夏昆蟲大量孳生的季節,麻雀能捕獲各種夜蛾、蝗蟲、菜青蟲等,這些蟲子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 營養價值比起主要含澱粉的穀類植物要高得多,對促進幼鳥的生長非常有利。我國鳥類學家曾檢查了麻雀幼鳥胃內所含的食物,發現其中昆蟲佔95%左右,蜘蛛2 ?植物性食物僅佔3?右。換句話說,幼鳥幾乎完全以昆蟲爲食,而其中大多是害蟲。由此可知,在繁殖育雛期間,麻雀消滅了不少害蟲,對人類有一定的益處。

3.jpg

不過,麻雀的繁殖期不長,幼鳥經過15~16天就能起飛離巢,跟隨成鳥一起到田間覓食穀物,所以,總的說來,麻雀對人類還是害多益少,特別是糧食產區,應當有效地加以控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