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情況下,擁有政策紅利,頗受市場追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爲房企競相跨界佈局的賽道。導語:近年來,得益於政策和市場紅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也引發了恒大、寶能等多家謀求多元化轉型的房地產企業紛紛入局,跨界造車。

導語:近年來,得益於政策和市場紅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也引發了恒大、寶能等多家謀求多元化轉型的房地產企業紛紛入局,跨界造車。不過目前看來,跨界造車的風險與機遇並存。

5月8日,雅居樂集團擬以2.04億港元入股力世紀,將就中國生產、研究及開發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及產品進行擬議合作。此消息一出,引發衆多關於雅居樂可能進軍新能源汽車製造業的猜測,不過對此傳聞雅居樂15日進行了否認,稱其與力世紀的合作主要是資本層面的財務投資,沒有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計劃。

事實上,外界猜測並非沒有道理。近年來,得益於政策和市場紅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也引發了恒大、寶能等多家房企紛紛入局。不過目前看來,跨界造車風險與機遇並存的現狀,或許正是雅居樂等房企保持觀望態度的原因。

行業風口 前景可期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不斷出臺購車補貼、免徵車輛購置稅等優惠政策。在政策助推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取得了迅猛發展。根據《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59.9%和61.7%。預計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160萬輛。

隨着電動化和智能化成爲變革新趨勢,汽車行業近百年來的競爭壁壘被逐漸打破,汽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獲得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國民環保意識也在逐漸加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出行,其市場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而作爲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汽車產業鏈極長。新能源汽車就帶動着包括汽車製造、電網設備、充電站設備、鋰電池等在內的龐大產業鏈,因此有着衆多的掘金機會。另外,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核心在於“電機+電控”,相較於傳統汽車行業的內燃機技術,進入門檻大大降低。

與此同時,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傳統紅利漸趨消失、政策週期高波動的壓力之下,行業天花板成爲高懸在房企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多元化轉型成爲房企謀求“自救”及“突圍”的方式。在此情況下,擁有政策紅利,頗受市場追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爲房企競相跨界佈局的賽道。

房企佈局 高歌猛進

在跨界造車的房企中,野心勃勃的恒大最引人關注。恒大發佈的2018年財報指出,要力爭3至5年成爲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計劃三年內實現50萬至100萬輛的產能建設。

進入2019年,恒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動作頻頻。1月15日,恒大以9.3億美元收購總部位於瑞典的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NEVS51%的股權;24日,以10.59億元成爲動力電池企業上海卡耐新能源的第一大股東;次日,恒大以20億美元的註冊資金成立恒大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此後不到一週,恒大再次加碼,以1.5億歐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據統計,僅1月份恒大在新能源汽車的投資就超百億。結合去年9月,恒大以145億元成爲廣彙集團的第二大股東、佈局新能源汽車銷售領域的動態,不難發現,截止目前恒大已基本完成汽車基地研發、動力電池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佈局。

除恒大外,寶能是目前介入汽車產業最深也是最快的房企之一。2017年3月註冊成立寶能汽車有限公司後,短短20個月內,寶能相繼在杭州、昆明、廣州、西安等地落子,涵蓋了“研發-零部件-整車製造-後市場”的全產業鏈佈局。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曾公開表示,力爭用10~15年時間將寶能汽車打造成爲具有強大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汽車集團。其中最重要的舉動是,寶能在2017年底斥資65億元正式入駐觀致汽車。

此外,銀億股份轉型零部件,冠城大通與萬通地產佈局電池市場,碧桂園、萬科、華夏幸福、萬達、大名城等房企也紛紛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其涉及的業務範圍覆蓋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企業涉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規模已超1000億元。

機遇明顯 風險猶存

對於房企來說,發展多元化的產業模式,分攤行業風險是其中一方面。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成爲房企競相佈局的熱門賽道還有部分原因爲,地方政府希望導入產業資源的需求與房企低成本拿地相契合,通過汽車產業園更易達成雙方合作,有望與房企的現有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以恒大爲例,4月1日,其旗下國能新能源汽車競得廣州南沙區一塊麪積超過85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競拍要求企業在南沙設立項目公司,且主要經營範圍需是車輛工程的技術研究、開發,新能源整車製造及零部件製造,汽車銷售等領域。恒大正在建設廣州南沙研發生產基地的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601畝土地也是通過睿馳智能汽車(後更名爲“恒大法拉第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競拍獲得的,該地塊土地規劃用途爲汽車製造。除恒大外,2017年,碧桂園也曾以底價拿下順德兩宗商服用地, 兩宗地的出讓文件均要求競得人建設成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爲主導方向的科技小鎮。

不過在過去三十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維持了粗放的發展模式,基本只是資源整合者的角色,這爲轉型埋下了隱患。在佈局新能源汽車領域過程中,資金雄厚的房地產企業在資金方面有優勢,不過也正是由於過多依賴資金投入,導致其在專業水平方面有所欠缺。跨界造車的房企目前面臨着多元化、多行業、多團隊整合的挑戰,經營風險有增無減。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業務仍處於初期投資階段,虧損嚴重,恒大與寶能就是如此。3月5日,恒大健康發佈盈利預警,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部分預計虧損17億元。Kenon Holdings財報也顯示,寶能入股的觀致汽車一直以來不斷虧損,且目前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2018年前三季度,觀致的虧損達13.62億元,同比增加123%。據不完全統計,觀致汽車銷售至今已累計虧損人民幣124億元左右。

另一方面,房企跨界玩車項目頻頻出現“流產”的情況。2018年底,萬通地產終止收購星恆電源78%股權,進軍新能源汽車失利;同一時期,合衆新能源汽車變更法人代表,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退出,此後,華夏幸福全面退出出行領域。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說明房企對產業發展的規律預計不足,後續需要積極研究新情況和新內容,進而帶動更多的產業資源聚攏。

儘管跨界造車面臨着不少挑戰,導致雅居樂等房企尚持觀望態度。不過從未來趨勢看,以新能源汽車爲代表的汽車產業未來是新科技的代表領域,隨着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市場認可度將進一步提高,其盈利前景可期,預計很多房企會參與進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