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誇孩子也會“踩坑”,父母們要注意了。如果父母不屑於誇獎孩子的話,孩子就會認爲“我這樣做不可以”、“我是不是做錯了。

鄰居瑪茜,最近總是問我該不該誇孩子?原來瑪茜的寶寶最近特別乖,自從上了幼兒園後,自理能力明顯增強了不少,自己疊被子、穿衣服、洗漱,有時還會幫着做一點家務。瑪茜感到很欣慰開心,自然想誇獎孩子懂事能幹,但她就怕孩子不禁誇,得意忘形以後又變回“淘氣包”。

其實,作爲兩個孩子的寶媽,我認爲適當的誇獎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

適當誇獎孩子,孩子會自信樂觀著名的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說道,如果爸爸願意去欣賞孩子 並且用語言和行動表達出來:“你很棒,爸爸好愛你”孩子會認爲:“我很好,爸爸媽媽覺得我很可愛”因此他會充滿自信。

孩子有自信,認爲自己有價值,就會有一個新的我,並且明白“我是誰”,自我欣賞的意識就會增強,會更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成長。

真正源自內心的自信,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慧慧的爸爸媽媽對慧慧的教育方式就是: 想做什麼大膽去做,不管結果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會相信你支持你。而且慧慧平常都會得到爸爸媽媽的誇獎,有一次慧慧做對了全部的數學計算題,慧慧媽就一個勁兒地誇她:“這道題你算得又快又好”、“媽媽都沒想到可以這樣算,你真棒!”雖然這看起來很可笑,但對於慧慧來說卻是她遇到很多困難時,或者別人都不相信和攻擊自己時,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正是生長在這種被認可的原生家庭,所以慧慧很樂觀自信。

其實作爲父母應該明白,孩子的信任不可辜負,他們或許並不熱切地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可卻想得到父母的認可,這種看似“可笑幼稚”的想法,一旦被滿足,就會成爲孩子成長過程中源源不斷的動力。

讓孩子認知到自己的能力,便於自我評價和進步。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的孩子,常常需要依靠他人,尤其家人對自己的評價來給自己定位!

相反,不被認可的孩子會出現以下特點

★被否認的孩子自卑心理強。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肯定尤爲重要。如果連父母都否定自己的話,孩子就更不會相信自己的能力了,自我否定的意識會增強很多。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是“原生自卑”,主要產生在孩童時期。而導致這種自卑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不當。最典型的幾個特徵是讓孩子感到無助,感到自己弱小,感到自己的不如同齡人。

★缺乏父母的肯定,孩子不願意嘗試新事物。其實,作爲父母應該明白孩子並不是爲了滿足自己的名利心,他們只是想從父母的誇讚中得到認可和支持。如果父母不屑於誇獎孩子的話,孩子就會認爲“我這樣做不可以”、“我是不是做錯了?”,當以後再面對困難時,就會產生“我不行”的心理。

★長期得不到“誇獎”,孩子易出現逆反心理。孩子的被認可感無法得到滿足後,會出現一種急躁的心理,他們迫切想得到父母的認可,但卻事與願違,進而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用抵抗性的行爲和語言“反抗”父母的冷淡。

高雨從小就想得到父母的誇獎,很多次她都會“求”着爸爸媽媽誇自己,但高雨爸媽都說誇有用嗎?還不如踏踏實實做事!高中時,高雨靠自己的努力考了第一名,當她高興地給媽媽說時,媽媽卻說她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運氣好而已,高雨備受打擊,後來再也沒有考過第一。高雨總是說,從來沒有一個人懂得一個從來都被指責哪裏哪裏做的不好的人有多無力。做一件事之前,她都會認爲自己做不到。

寶爸寶媽們一定要注意誇孩子時的技巧

1、表揚努力,而不是表揚聰明

很多家長習慣性地使用“厲害”“聰明”等詞語誇孩子,如果孩子經常聽到這樣的讚美詞,他們自信的心就會膨脹。厲害不是表揚出來的,而是努力學習、練習得來的。

珊珊媽的口頭禪就是“寶貝,你真厲害!”、“寶寶,你怎麼能那麼聰明”,久而久之,珊珊就會認爲自己“獨秀一枝”,比其他的小朋友們都要厲害,因此珊珊出現了一種自大的傾向,如和小夥伴們玩遊戲時,總會說“你們真笨,應該聽我的,像我這麼聰明的孩子你們都沒我厲害”等,後來,小夥伴們都不喜歡和她玩了。

2、表揚過程,而不是表揚結果

很多家長都會看重事情的結果,對於孩子努力的過程毫不過問,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忽略努力的意義,爲了得到讓大人滿意的結果,不擇手段。如,孩子考了一百分,家長很開心,誇孩子考得不錯,那麼孩子就會爲了私利心得到滿足,通過作弊等手段得到高分。

3、表揚成長,而不是表揚表現

想要孩子勇敢地迎接更大的挑戰,就要表揚孩子的進步和成長,而不是某一次任務當中的分數或者表現。

《最強大腦》的Dr.魏根據德韋克教授的研究結果說,讓孩子知道你在乎和關注的並不是他一時的表現,而是他能夠養成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習慣,那纔是真正關係到他一生成長的關鍵。

然而,誇孩子也會“踩坑”,父母們要注意了!

●“踩坑區”一: 好話壞說,明褒暗貶。如“你今天終於沒有做錯,了不起!”“全部做好了,很好。從明天開始不要再做錯了!”等,這些都會給孩子傳達出“原來我在父母眼裏是經常犯錯的孩子”的信號。因此,雖然明面上在誇孩子,但孩子的失落感會上升,覺得做事都是白費力氣的。

●“踩坑區”二: 無的放矢,盲目比較。如“你做得真棒,比小明強多了。”拿孩子與別人做比較,顯然有失公平,還會讓孩子產生“自負”的心理。況且今天表揚孩子比別人棒,如果明天孩子沒能達到今天的水平,內心會很沮喪,這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

清清媽誇清清時總會拿他和鄰居平平作比較,因爲平平比較淘氣,學習也不怎麼好,就連平平媽都否認平平的行爲。因此,清清媽也就不顧及太多了,每當清清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好時都會說“我家清清就是厲害,比平平厲害多了”清清聽後當然很開心,久而久之,他也開始瞧不起平平了,對平平各種嘲諷。

●“踩坑區”三: 沉溺歷史,苛刻要求。如“你居然得獎了,真是媽媽的驕傲!你以後一定還能得到更多的獎!”家長需要知道,表揚孩子“已經取得”的成就,是爲了激勵其獲得更多的“還沒有得到的”成就。而不是爲孩子確立一個“不能退下來”的標準。

●“踩坑區”四: 以偏概全,“浮誇”無度。換句話說就是,父母用孩子某方面的成就而肯定孩子全面的行爲。如“這件事你也能做好,真是個好孩子。”“你居然考了第一,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凌晨媽媽有話說

古語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但誇孩子也有學問技巧,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就能學會自信;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就能學會自愛。今天,您做孩子堅強的支持者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