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拆遷律師四有新標準:有專長;有態度;有口碑;有人情味

■拆遷維權有套路;高額補償有妙招

聊一聊拆遷過程涉及的內部控制五要素

五要素:

控制環境

對於拆遷補助、扶貧項目等項目資金,控制環境是及其薄弱的,甚至很容易出現“管理層”集體舞弊的情形。在部分“管理層”眼裏,這些資金甚至是一塊難得的“肥肉”,他們自己都千方百計地想要“咬”一口,更別說盡心盡力地管理好這部分項目資金,爲老百姓謀取福利了。因此,對這些項目,僅僅依靠內部的管理往往不行,更多需要外部監管力量介入,對相關項目實施強有力的監督,才能保障農民的利益,將農民的損失降到最低。

風險評估

拆遷過程涉及的風險主要是拆遷補償款容不容易被侵吞舞弊,拆遷過程是否會出現矛盾,拆遷補償款合不合理以及能否讓農民滿意的風險

控制活動

爲防止拆遷補助款被侵佔、貪污舞弊,對拆遷項目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顯得非常有必要,以下控制措施有利於降低拆遷補助款被貪污舞弊的風險:

1. 重大事項的決策需通過村民大會討論決定

2. 村民大會直接參與對項目資金的管理、監督等

3. 信息公開化,對徵地範圍、面積、用途、補償費標準數額、安置途徑、徵地批文等情況,以及對拆遷補償款的使用情況,定期公示,並接受村民及外部人員的檢查和監督

4. 對資金使用過程中的材料審批、資金髮放管理應嚴格把控,對於代簽、虛構僞造材料、虛假報銷等方式進行嚴格審覈,不符合規定的不予通過

5. 實行相應的職責分離,對一些重要的崗位以及一些容易造成舞弊的關鍵崗位進行相應的職責分離,互相牽制監督

6. 建立事後監督機制,對資金的使用情況等有專人不定期進行檢查

聊一聊拆遷過程涉及的內部控制五要素

信息與溝通

開發商、村居委會和村民三者之間往往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開發商:開放商將拆遷補償款轉至村居委會後,對於款項的管理、使用及結餘狀態等信息,僅能依據村居委會提供的信息瞭解,對於款項是否真實、完整地支付給被拆遷的居民則不得而知。

村民:村民處於信息的最末端,對於開發商給予的拆遷補償款金額、計算標準等信息無法瞭解,僅能憑藉村居委會發放的補償款作爲自己最終的“補償”。儘管法律賦予了村民知情權,包括有權瞭解拆遷補償過程中徵地範圍及面積、用途、補償費標準數額、安置途徑、徵地批文等詳細情況,但往往一手信息全部掌握在村居委會的手裏,使得村民的知情權被剝奪,所享有的權益被相應地損害。

村居委會:村居委會處於信息流通中的中間環節,掌握着開發商和村民兩端的信息。在現實生活中,村居委會往往利用開發商和村民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拆遷補償款等款項上“做手腳”:一方面村委不公開拆遷補償信息,使得村民無法及時、準確地瞭解到最真實的補償規定等信息;另一方面,爲了中飽私囊,在拆遷補償款中分一杯羹,某些地方甚至不惜採用代簽、虛構意見、虛假聽證等方式,僞造材料進行報批。

監控

監控主要依靠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以下措施將有利於對拆遷過程進行更好地監控:

1. 村居委會應定期公開收支狀況,接受村民及外部的監督;

2. 對於拆遷補償款的使用,村民大會有權討論決定分配方案並對補償款的管理和實際發放的實際情況進行監督;

3. 對使用不合理或者嚴重侵害到村民利益的情況,村民可以進行舉報,通過舉報等方法利用外部監管力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然而,理想總是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現實生活中,某些地方村委利用自己職務便利,欺上瞞下,對扶貧項目、拆遷補助款等等總是虎視眈眈,私自截留或者侵佔資金的情況屢見不鮮。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記得點贊、評論和轉發;給小編加雞腿、鴨腿、鵝腿。◆本文出自“ 審計汪 真心財稅”;僅供學習交流使用;我們尊重原作者權益,版權歸原作者和原平臺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刪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