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塔位於涇陽縣城東南10公里的崇文鎮每逢陰曆正月15都會開塔會,屆時人山人海,表演雜技、馬戲、賣小喫的什麼都有異常熱鬧。

  佛像伸手救人:

  2002年,正逢塔會,有個頑皮的8歲多小女孩從崇文塔12層的防護欄鑽出,不小心從塔上跌落下來,當時下邊有超過一千人在下邊逛塔會。

  就在小孩跌落的同時,崇文塔第二層西南方向的一個佛像,伸手接住了小女孩。

  當時下面的人都嚇壞了,只看見小孩一個勁的在這個佛像懷裏哭鬧。家裏人把小孩接下來後卻發現小孩安然無恙,連一點皮膚都沒碰破。

  當時下邊最少有100人說看見佛像伸手接住了孩子。但是那佛像都是石頭做的,當時大家都很納悶。此後許多老人還給那尊佛燒香。

  以後每逢塔會,孩子的全家人都帶着小女孩給那尊佛像燒香披紅(披紅。就是給佛像身上批上紅綢布,表示對佛像信仰尊敬)。

  崇文塔:

  崇文塔崇文塔整體塔身全部用青磚修建,屬樓閣式,共13層。底層每邊長9米,周長計72米。塔基爲須彌座,塔身呈八棱狀。南向塔門上鐫刻有“崇文寶塔”四字。塔身每層均設有四門四龕,龕中置或坐或立、形態各異、造型生動的明代石刻佛像。塔內有磚砌臺階,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頂。每層塔檐有數層巨磚疊折外伸,形成一米餘寬的腰檐平臺,以供遊人巡迴遊覽。各層斗拱,磚檐椽頭,以特殊磨製磚件拼裝,榫卯相扣,嚴絲合縫,並有磚雕各式各樣的花紋,極爲壯觀。每檐角掛有風鈴,晨曦月夜之中,風鈴叮咚作響,更爲古塔增添了神韻。最高層周圍築有城堡式城垛,當天氣晴朗時,遊人們憑垛遠眺,巡視八方,可遠望八水繞長安、驪山晚照之盛景,更可觀涇、渭二河。

  塔頂原有銅盆一口,盆下置有各型迥異銅佛像8尊,可惜的是銅盆在關中大旱中1929年後被人擊破竊走,小銅佛像也於1980年被當地小孩子挖出賣銅,幸被縣文化單位發現贖回,現存於縣博物館。過去,最高層曾長有數株常綠柏樹,現在已無,第13層即塔頂,系以5米左右之高銅葫蘆收頂,頗爲雄偉壯觀。

  崇文塔傳說:

  據說明朝第十二代皇帝萬曆的寵妃倩倩死了,皇帝聽說她的精靈飄到了蓬萊島,於是傳見工部李尚書,讓他在離京二十里處,修座高三十丈的“望仙塔”。這李尚書,原籍涇陽縣。居官二十多年也未還家,時常思念家鄉。今聽要離京(涇)二十里建塔,自然有說不出的高興。忙帶夫人、女兒星夜趕路。回鄉後,尚書將建塔之事曉喻州、縣籌集銀兩,就立即着手選址,清基。附近百姓聽說李尚書爲涇陽造塔,人人歡喜,爭着募捐,在涇陽縣南數十村莊,建起磚窯(這一帶後稱窯坊),又有村子專門爲建塔磨米麪(後稱該村爲磨子村),數日之間,能工巧匠紛紛而來。正當運石開基之時,尚書被宣進京,以誤領旨意,改“京”爲“涇”引起萬曆震怒,遂被問斬。消息傳到家鄉,涇陽人沒有一個不爲尚書掉淚。這時匠工中有人說:“如今尚書被害,磚石堆了一河灘,不如干脆爲尚書建座紀念塔。”大夥集於尚書村,你一言,我一語,要夫人拿主意。

  尚書有一女兒,叫翠雲。翠雲小姐正在痛不欲生,聽到鄉親們的議論,她的心被掀動了。她想,父親已是不能復生,不如趁着鄉親的心意來完成父親的願望,給家鄉建一座塔。她拜別母親,換上男裝,自稱爲尚書公子,大方、灑脫的風度幾乎讓人辨認不出。她暗暗對天發誓,塔不建成,不着女裝。就這樣,涇河灘上,又熱鬧了,運料的、挖基的,人山人海。翠雲好不忙碌,她不時在人羣中穿來穿去。這一天開基地方出現難關,只見塔基已挖下三丈多深,下面全是流沙、淤泥,這樣的地質怎能撐起二三十丈的高塔。翠雲不禁犯愁起來。翠雲扮男裝建塔的精神感動了九天玄女,她給翠雲託了一個夢說:“你建這塔,高出世間,涇河灘地恐託不起,特爲你召金家八弟兄,他們每人一方,作爲基石,這下可萬元一失。”翠雲起身一看,坑內果然金光耀眼,忙令衆人下坑清除淤泥、流沙,下邊便見一塊八邊青石,周方五六丈,上有八尊銅樣的、尺來高的人,石盤中央,刻有四句詩,是:“天心民心,建塔涇濱,孝女感天,名塔崇文”。

  大夥一看,老天相助,一個個格外賣力。日月迅速,不覺已是七年,塔建了七層,離原計劃還差四層,原來的銀兩已經將要用完了。翠雲變賣家中房產,鄉人也紛紛捐銀,還是入不敷出。翠雲小姐一急之下,自己改換道姑行裝,走遍關中募捐銀兩。後不到六年就建成了十三層,比原定還多了兩層。接着又在崇文寺塔下的翠雲庵正殿內塑了尚書泥像,還特地爲九天玄女在塔頂建立金身。崇文塔建成慶賀之日,涇陽東面,崇文塔周圍,簡直是人山人海,大夥歡歌起舞快樂無比。後來,便把塔北一村起名永樂(現爲永樂鎮)。那個萬曆帝,當日爲與愛妃魂靈相見,卻振起子關中民心,修成這拔地三十丈的奇塔,爲陝西一大奇觀,塔名崇文塔。每年塔會,遊人不絕,人們憑高望遠,長安、咸陽、華清、溫泉、太白、驪山、昭陵、乾陵全然可見,景象實爲壯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