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母亲节,是为人子女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和爱意的节日。送礼物、发红包、请妈妈吃大餐、陪妈妈去旅游,很多子女因为平时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很少有时间陪伴母亲,便会选择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有人说,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然而,对于已到了风烛残年的为人父母来说,世间最最悲凉的是“亲还在而子不养”,这里的“养”不仅仅指在经济上的赡养,更重要的是对晚年的父母的关心和陪伴,让他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被誉为“铁娘子”的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是英国乃至欧洲第一位女首相,在政坛上叱咤风云,执政11年政绩卓著,然而,儿女双全的她却在暮年尝尽了“亲还在而子不养”的凄凉孤独。也许应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由于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作为一名母亲,显然撒切尔夫人的母亲“角色”是经常缺席的。女儿成年后对撒切尔夫人很冷漠,很少关心和看望母亲,就连母亲生日也没有出现。正如女儿所说,我们年幼时也总见不到母亲。这话让人听起来觉得女儿的“冷漠”似乎有些“报复”的意味,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母亲的缺席,让女儿感受不到母亲的爱和温暖,也许女儿会觉得自己在母亲心中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她的事业。母亲等到年老,却又希望女儿有爱的回馈,这自然令女儿感情上很难接受,这种感情上的隔阂会让女儿觉得就算在礼节上或行动上表达对母亲的关心,都是违背心意的。

撒切尔夫人对儿子很宠爱,可儿子从小到大却一直麻烦不断,闯了祸后再由母亲出面去解决。对儿子的教育,撒切尔夫人又成了“慈母多败儿”的例子。有一些家长,自己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情感和陪伴缺失,他们会在物质或某些方面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或是无原则地宠溺孩子,结果这些孩子往往由于缺少家长的约束管教而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一些特点,比如任性、霸道、自私,成年后他们对父母的感情也较淡漠。撒切尔夫人的儿子成年后没少给母亲惹麻烦,但当母亲得了轻度中风后,身在外国的他也难得回国探望关心母亲。晚年的撒切尔夫人在孤独中度过余生,也对自己早年没有多些陪伴子女表示悔恨。

人生总会面临很多的两难选择,也许忙于事业、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是身不由己、别无选择的。但错过了对孩子成长的引导和陪伴,这种遗憾却是无法弥补的。

在我们以自己对工作、生活的积极态度带给孩子正能量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在我们心目中,孩子是最重要的,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