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書》的由來:印度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的婆羅門,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教會了三個王子統治論,從此,《五卷書》“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

印度有一部奇書,名叫《五卷書》。其之於印度,猶如《論語》之於中國,《聖經》之於西方。

季羨林曾經評價《五卷書》說過:“世界上任何國家用任何文字寫成的書籍以耶穌教的《新約》《舊約》譯成的外國文字最多。但論到真正對民衆的影響,恐怕《新約》《舊約》還要屈居第二位。”

既然國學大師季老有如此高的評價,你是否會覺得好奇呢:這究竟是什麼書?爲何能夠有如此高的評價?以下便跟着慢師傅一同來看看這本書的內容吧!

它是印度皇子的必讀書

關於這本書的由來——

印度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名叫毗溼奴舍哩曼的婆羅門,“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教會了三個皇子統治論,從此,《五卷書》“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

《五卷書》產生後,它成爲了古印度每一位皇子的必讀書,用於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被印度皇室當做政治和修身的課本。不僅在印度文學長河中佔據着重要的文學地位,在世界範圍內也影響深遠。

它是寓言集&童話故事集

世界上所有民族裏產生寓言和童話最多的就是印度,現在流行世界各地的寓言和童話很少不是從印度傳出來的。

李安在談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也曾提到:“印度教的故事是最棒的。基督教也好,佛教也好,全部都輸給它。”

以書中內容來講,《五卷書》是一部古印度民間故事集,也是一部寓言集和童話故事集,雖然是以統治論用於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卻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在這些故事裏,印度古代社會上各階層的人物幾乎都出現了:國王、帝師、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商人、農民、法官、苦行者、獵人、漁夫、小偷等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但是這還不是本書的特點,本書的特點是:在這些故事裏,出現了各種的鳥獸蟲魚:獅子、老虎、大象、猴子、兔子、豹子、驢、牛、羊、貓、狗、烏鴉、貓頭鷹、烏龜等等都上了場,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這些故事,除了經過文人學士的刪改,或者出自他們之手的那一小部分之外,都是長期流行民間的,最初都是口頭創作。創作者除了人民以外,不會是什麼別的人。這些故事裏的鳥獸蟲魚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基本上都是人民大衆的思想感情。

《五卷書》裏面的許多故事,已經進入歐洲中世紀許多爲人所喜愛的故事集裏去,像《羅馬事蹟》和法國寓言等等;許多著名的擅長講故事的作家,也襲取了《五卷書》裏的一些故事,像薄伽丘的《十日談》、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拉·封丹的《寓言》,甚至在格林兄弟的童話裏,也可以找到印度故事。在亞洲、非洲和歐洲許多國家的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裏,也有從《五卷書》借來的故事。

它是印度人的“文明之源”

《五卷書》分爲《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於和平與戰爭等等》、《已經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是名副其實的一座智慧寶庫,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爲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比如——

1.一個人在世界上受到重視或輕視,取決於他的行動,取決於他自己。

2.人們如果已經下定了堅強的決心,神仙們也會來幫忙。

3.誰要是活像一堆毅力和勇氣,再加上果敢與靈巧,誰要是把汪洋大海看得跟牛蹄水窪那樣低淺渺小,誰要是把衆山之王看得跟螞蟻的土垤的頂一樣的高,幸運女神自己就會到他那裏去,她決不會把懦夫去找。

4.對那個永遠精勤不懈的人,命運也一定會加以垂青。只有那些可憐的傢伙才老喊:“這是命呀,這是命!”把命運打倒吧,要盡上自己的力量做人應該做的事情!那麼你還會有什麼過錯呢,如果努力而沒有能成功?

5.會合同別離聯繫在一起,一切存在的東西都不能永存不朽。

6.保存財富的方法就是把得到的財富來施放,正像水池子裏滿了水就要向外漫流一樣。

7.把東西送給不配接受的人等於白給,對理解認識都遲鈍的人進忠告等於白說。

8.在什麼地方,不應該尊重的人受到尊重,應該尊重的人得不到敬意。在那地方,一定就會發生三件事情:災荒、死亡、還有危機。

不曉得你看完之後會不會覺得有些似曾相識?就說其中第二條吧,曾經在保羅·科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又名《鍊金術士》)裏就曾引過這句話。可見其影響力。

或許有些人因爲受過心靈雞湯的危害甚深,因此看到什麼都會不自覺的說是心靈雞湯。其實心靈雞湯是一種只有結論而沒有推導的感悟,其知足點在於“一切由心”,而不強調或者忽視“現實世界”的存在。以此兩點去評判,才能辨別究竟什麼是“心靈雞湯”。

由此看來,如果你覺得《五卷書》是心靈雞湯,那表示你對這概念與定義的認知十分模糊。

印度正統哲學把人生看成是幻影,像水泡,像電光火花,像影子一樣的虛幻。它對待人生的態度是否定的、消極的、想入非非的。

而《五卷書》裏的寓言和童話,會讓人深刻地感覺到,創造這些故事的人民,對待人生的態度是肯定的、積極的、實事求是的。他們既沒有把人生幻想成天堂樂園,也沒有把人生看作地獄苦海。人生總難免有一些喜怒哀樂的,他們也就實事求是地嚴肅地對待這一些喜怒哀樂,沒有沉湎於毫無止境的無補於實際的幻想,而是努力找出一些辦法,使自己過得更好一點,更愉快一點。

讀完這本書,也許你會對印度,這個和中國一樣有着悠久文明的古老國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黑體字部分內容摘抄於季羨林譯《五卷書》

譯者

About the translator

季羨林(Kui Hian-lin,1911—2009)。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家。精通12國語言。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季羨林全集》(30卷)等。

聯合推薦

Recommendation

梵文《五卷書》穿了種種不同文字的衣服走遍了世界……世界上任何國家用任何文字寫成的書籍以耶穌教的《新約》《舊約》譯成的外國文字最多。但論到真正對民衆的影響,恐怕《新約》《舊約》還要屈居第二位。——季羨林

在印度浩瀚的民間文學作品中,《五卷書》以耀眼的光芒吸引着全世界的梵文學者、民俗學者和文學愛好者,在印度文學史上佔據着特殊的重要地位。——薛克翹(評論家)

《五卷書》的由來:印度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的婆羅門,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教會了三個王子統治論,從此,《五卷書》“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

《五卷書》分爲《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於和平與戰爭等等》《已經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作爲印度皇子們的必讀書,是名副其實的一座智慧寶庫,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爲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

《五卷書》不僅用於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並用於學習爲人處世之道。

《五卷書》一直以來以其在印度文學史上的影響著稱於世,不僅在印度文學長河中佔據着重要的文學地位,在世界範圍內也影響深遠。季羨林曾經評價《五卷書》說過:“世界上任何國家用任何文字寫成的書籍以耶穌教的《新約》《舊約》譯成的外國文字最多。但論到真正對民衆的影響,恐怕《新約》《舊約》還要屈居第二位。”

—FIN—

整理丨德維

編輯丨David Lincol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