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能進入沃頓商學院。而戴蒙德教授的談判課,連續13年都是沃頓商學院最搶手的課程。

  本文是戴蒙德教授的《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的解讀版——你或許覺得,談判離你很遙遠。事實上,日常生活,無處不談判。

  當然了,如戴蒙德教授所言,不是教你如何學會談判,而是要讓你從內心深處成爲一名真正的談判者,讓這些談判技巧和策略就像你的性格一樣,成爲你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旦這些技巧實現了內化,幾乎你所進行的每一次談判都會有所改善。

 
 

►   01

————

目標

  如果你想加薪,但公司卻無法給你加薪——談判失敗。

  實際上,你真正的目標應該是過上更好的生活。

  因此,也許公司可以和你連名簽署一筆貸款,讓你住上一個條件更好、每月還貸更少的房子;或者,公司可以給你更多的休假時間,讓你能夠在外做兼職。

  什麼是目標?目標就是,你在談判過程結束時,想要的東西。

  目標只有一個,可需求卻有很多,這些需求可以通過這一目標得到滿足。也就是說,這些需求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各種原因。

  你在談判中的所有行爲,都應明確無誤地使你更接近自己在談判中的目標——不要努力去建立人際關係,除非這種關係能讓你更接近自己的目標。不要給予或收集信息,除非這會讓你更接近目標。

►   02

————

對方

  戴蒙德的學生看中的一套衣服標價500美元折後價350美元。他將衣服拿到收銀臺時,收銀臺只有一位服務員,正忙於回應顧客的各種要求和投訴。

  這位學生就在那裏等着,直到其他顧客全部走光。

  他先是就其他顧客的行爲,向收銀員表示了歉意。接着,他說,她忙了一整天一定很疲憊,其他顧客拿她出氣這不公平。然後,他強調了這套衣服的現有折扣,接着詢問是否還能再給予一些優惠。

  最終,他額外得到了14%的折扣。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在整個談判中,你是最無足輕重的一個人,最重要的人是對方——成功的談判者會認真觀察對方,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最終更有效地實現自己的目標。也就是說,你要摸清你對面的人,此時此刻的情緒和處境狀況,即使他與你是老相識,即使他是你的配偶。

  再說具體點,那就是,要讓對方將你想要的東西給你,關鍵是要尊重對方。通常,尊重對方會給你意想不到和獲利豐厚的回報。

  下次,當服務生或客戶服務代表等服務提供者,犯了錯誤或沒有準確滿足你的要求時,不要責罵他們或對他們態度惡劣。這樣做無助於你實現自己的目標。相反,要尊重他們,承認他們有能力做得更好。這與人們通常暴跳如雷的反應相反,但卻很有效。

  關注他人還有一層含義,即當你正在和一個團隊的代表進行談判的時候,你的注意力應該放在這個團隊的個體成員身上,而不是他們所代表的公司或文化。

  談判不順利時,想想“第三方”——當你需要對某人施加影響、而又自認爲沒有足夠的影響力的時候,想一想對對方而言很重要的人還有誰,以及更容易受你影響的人又是誰。

  無論是重視對方還是第三方,目的都是找出談判的決策者——有多少人,浪費了生命中大把的時間與人談判,結果卻所談非人?

  戴蒙德特別警告說,不要試圖利用權力去實現目標,這會傳遞出緊張、爭鬥的信息,強迫對方做出違背意願的事,最終只能激起對方的反感和報復。

►   03

————

不等價

  如果你真的非要擁有跑車,那你妻子也應該得到她愛好的某樣東西。如果丈夫幫忙打理花園,他看足球比賽的時候妻子就不應該發牢騷。妻子收拾客廳,丈夫就打掃車庫。丈夫和好友們打牌,妻子就可以外出度過一個愉快的“女生”之夜。

  這就是不等價交易,也就是,將一方重視而另一方不重視的東西拿出來進行交換。

  不等價交易的背後,有一個關鍵的驅動力:無形資產。即除金錢以外對對方同樣具有價值的東西。

  對那些與交易無關的需求思考得越廣泛,整個交易附加的價值也就越大。

  費城一家大公司的總裁,曾爲與他有着20年業務關係的最重要的商業客戶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即在一個星期六的晚上到費城機場去接這位客戶的母親。他的行爲與任何交易無關,但此後卻對他的每一筆交易都產生了永久性的影響。

  2001年1月,戴蒙德的心臟病發作了兩次。世界上最好的心臟搭橋外科醫生韋恩·伊索姆的手術時間表已經排到了幾個月之後。戴蒙德聯繫伊索姆醫生的唯一方式,只有電子郵件。

  在病牀上,戴蒙德開始研究伊索姆醫生的各種信息,試圖尋找某種聯繫。

  當時,伊索姆醫生研究的課題是小動脈膽固醇的積聚。戴蒙德有小動脈。

  於是,戴蒙德給伊索姆醫生寫去了一封郵件。

  此外,戴蒙德還託人聯繫了另外一位心臟病專家邁克爾·沃爾克,託他給伊索姆醫生打了電話。

  戴蒙德獲得了伊索姆醫生的時間。伊索姆爲他做了手術,手術非常成功。

  通過第三方找到的那位德高望重的心臟病專家,給伊索姆打電話,的確起了一些作用。但伊索姆卻說原因不僅於此:戴蒙德是曾關心他研究的爲數不多的患者之一——戴蒙德和伊索姆建立了一種“私人關係。”

  對談判而言,這個事例的意義在於:只要確保建立起某種私人關係,任何一件產品或任何一項服務都不再只是一件“商品”,它是你的神經元、你的經歷、你的時間、你的努力、對你必須與其進行交易的對方的興趣。這會讓你所提供的東西與衆不同。這些無形之物可以充實他人的生活,可以讓交易更加成功,可以讓每一個人都獲得更多。

  但,在某些情況下,向他人提供某些特定的無形資產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爲,例如醫藥公司給醫生送禮,向政府人員行賄等。你要找的無形資產必須合法。

►   04

————

準則

  戴蒙德的一個學生走進麥當勞買薯條,薯條有些溼軟,學生想換一份新鮮的。服務員說,5分鐘後就關門了,言下之意是無法提供。

  學生拿起櫃檯上的一張麥當勞宣傳單,上面說麥當勞的食物在整個營業期間都是絕對新鮮的,它並沒有說,這一點在閉店前5分鐘可以失效。

  學生指出了服務員違背準則。服務員繳械投降,隨後新鮮的薯條被端了出來——利用對方的準則,這是戴蒙德最推崇的談判策略之一。

  這種技巧,對那些難對付的談判者尤爲有效。

  所以,如果客戶服務代表不予幫助或對你無禮,可以對他們說:“你們的廣告上說,客戶服務代表要始終竭誠爲顧客服務。我很好奇——你們所說的和現在這種情況一致嗎?”

  某些情況下,如果沒有先前的準則供你利用,想辦法確定一些在談判中對方會接受的準則。

  比如,一名年輕的經理在愛馬仕法國店,看中了一條標價500美元優惠降價後爲250美元的圍巾,準備送給妻子作爲生日禮物。但店員卻稱,降價商品不提供包裝服務。

  這名經理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怒不可遏(大多數人也因此一無所得)。他問:“如果我付全價500美元購買這條圍巾,你就會把它包裝成禮品嗎?”“當然。”店員說。

  這名經理接着說:“也就是說,愛馬仕要收取250美元作爲禮品包裝費?”

  最後,這名經理買的圍巾被包裝成禮品了嗎?那是當然!

  假設你正在提一個完全合乎情理的要求,而在電話另一端的客服代表卻完全不通情理。他(她)事實上是在違反公司的準則。你可以藉助第三方的力量問對方:“如果貴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親自聽這個電話,他會贊成您這樣做嗎?”

  如果對方說:“你是在用準則嚇唬我嗎?”你可以回答說:“當然!我根據你們精心制定的準則來作決定,這有什麼錯嗎?”在這裏,你已將討論對方的準則變成了問題焦點。“我不過是在要求貴公司遵循自己的準則,不是嗎?”

  如果對方不想回答你有關準則的問題,那又該怎麼辦呢?那就問對方你所提的這個問題本身是否有問題。這樣一來,對方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個有關準則的問題。

  當機票代售人員對你說,改簽機票要收費100美元的時候,問一下該公司史上對該項規定是否有過破例情況。如果有,試着讓自己符合其中的一種例外情況。

  你要小心的是:如果在周圍有很多人的情況下,要求對方爲你破例,那你往往會無法如願。因爲,這會增加對方作出決定的難度。如果被其他人無意中聽到,他們也會要求破例。

►   05

————

溝通

  大多數人在談判一開始就擺出各項事實。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對事實和理性都不感興趣。在談判中,我們應該這樣開始:對方準備好要聽我說話了嗎?要想知道答案,你必須瞭解對方腦海中的畫面:他們的觀點和感受、對你的看法以及對世界的看法。

  比如,試試這樣的開頭:“嗨,你的這棟房子實在太漂亮了,你在這兒住多久了?”

  解釋你的觀點是你應該做的最後一件事。首先,你應該先了解對方的觀點。

  瞭解對方觀點的一個好辦法是提問。在談判中,提問要遠比陳述更有力量。

  陳述會讓你受制於自己所說的話,無法幫你獲取任何信息,而且還會授人以柄,讓你成爲衆矢之的。換句話說,提問不會讓你受到限制,通常還會幫你獲取信息,如果你願意,還能授你以柄。提問可以讓對方將注意力放在他們自己身上。

  所以,試着將你的陳述變成一個個問句。不要說:“這不公平!”試着說:“你覺得這公平嗎?”不要對你的兒子說:“把你的房間收拾乾淨!”試着說:“你能告訴我,爲什麼你的房間這麼亂呢?”

  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爲,提問往往會充滿敵意。事實上,提問的方式可以各種各樣。戴蒙德最喜歡的一種策略是:“幫幫我吧,我有些迷惑……”這是一種強有力的提問方式——向對方尋求幫助。

  下面有幾個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值得學習:

  ★經常總結。

  要經常對你所聽到的內容進行總結,然後用自己的話再給對方說一遍。這樣做是尊重對方,還可確保你們雙方的意見仍然保持一致。

  進行角色互換。

  戴蒙德的一名學生被花旗銀行錄用,一同被錄用的大約還有50名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生。

  這名學生不滿足於自己的薪酬,希望薪酬更高些。

  戴蒙德問他的目標是什麼?他說,希望在50名新入職員工中脫穎而出,這樣在公司就能晉升更快。他還說,想讓錄用他的副總裁當他的導師。

  戴蒙德建議,一步一步地實現目標。“首先,你的目標是脫穎而出,而大部分人目標是加薪。那麼,要求加薪怎麼能讓你脫穎而出呢?”

  學生回答,看看自己的行動是否與自己的目標一致。去年夏天,這名學生曾在這個副總裁手下實習過。他說,這位副總裁剛剛制訂了一項新計劃,目的是讓50名新錄用的員工,從9月份開始輪流進入各部門。對人員這樣部署尚屬首次。

  戴蒙德說:“現在把你放在副總裁的位置上,想想他有什麼希望,又害怕什麼?你怎樣才能幫到他?”

  這名學生進行了角色互換。然後,他對電話給副總裁,誠懇地感謝副總裁對他的錄用,說他希望副總裁能夠做自己的導師。作爲回報,他願意在未來10個月裏竭盡所能地幫助副總裁。他主動要求承擔採訪和調研工作以及其他任何必要的行政工作。

  最終,副總裁給他帶來了好消息。一是,立刻發給這名學生15000美元獎金;二是,讓他下個月參加花旗銀行全球董事會議,見一下花旗集團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

  人們往往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情。你的任務就是找出隱藏在人們言論背後的真正想法。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可通過如下方式:努力找出有關對方的更多信息、將自己置於對方的位置、努力看清對方腦海中的畫面。

  平心靜氣。

  如果有人對你說“我恨你”,正確的回應應該是“告訴我爲什麼”。只有瞭解了對方的想法或感受,才能更好地說服他們。

  同理,“你是個白癡嗎?”你的回應不應該是“去你的!”“你纔是白癡!”而是“你爲什麼認爲我是個白癡呢?”

  尋找不起眼的小信號。

  如果對方說:“我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爲你這樣做。”你就應該問:“那你什麼時候能這樣做呢?”或“還有誰能這樣做呢?”

  如果對方說: “這是我們的標準合同。”你就應該問:“貴方曾有過例外情況?”

  如果對方說:“我們從來不議價。”你就應該問:“好吧,那你們議什麼呢?”

  要注意對方的每一個用詞、每一個語調的變化和每一個舉動。

  共同需求。

  一個下雪天,戴蒙德有些沮喪地開始了與某人的談判:“這雪怎麼了?”對方回答說:“事實上,我非常喜歡雪,我的興趣是滑雪。”

  戴蒙德接着問道:“那你覺得熱天怎麼樣?”

  戴蒙德爲什麼要這樣問呢?戴蒙德正在努力尋找一個雙方共同的敵人。

  同仇敵愾可以縮小談判雙方的距離,使談判更加順利。這就是人們總是愛抱怨天氣的原因。

  同仇敵愾可以順利地建立起人際關係,使雙方都處於一種有利的位置。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們纔會經常半開玩笑地抱怨律師,抱怨交通,抱怨官僚主義等。

  找出雙方的共同需求是一個很好的技巧(儘管它對心理的影響更小),如果談判一開始就能將其找出,也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   06

————

差異

  阿努普·米斯拉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創始人。一位客戶認爲,他提供的43萬美元的建築服務包價格偏高,但這位客戶又不告訴阿努普·米斯拉他能接受的費用價格。

  最後,阿努普·米斯拉讓客戶對“建築服務包”一詞進行了界定。

  原來,客戶想要的服務,比阿努普·米斯拉提供的服務,要少很多。

  由於服務範圍縮小了一半,最終確定的費用爲23萬美元。雙方分歧得以消除。

  導致談判失敗的最大原因,是溝通失敗。而導致溝通失敗的最大一個原因是誤解——就好比,兩個人看同一幅畫,每個人看到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如何解決溝通失敗和觀點存在差異這些問題呢?

  當你與某人發生衝突的時候,問問自己下列問題:(1)我的看法是什麼?(2)對方的看法是什麼?(3)是否存在觀點不一致的情況? (4)如果是,原因是什麼?

  這裏有兩句話,其所用詞語完全相同。第一句:“我要去紐約市。你要去哪兒?”第二句:“你要去哪兒 ?我要去紐約市。”經驗表明,與第一句相比,第二句更容易爲對方所接受。

  如果你首先詢問對方的觀點是什麼,這表明你很重視他們,對方會因此更有興趣傾聽你想說的話。

  兩句話,詞語相同,語序不同,意義就不一樣了。這也是爲什麼打斷別人說話通常是毫無意義的,即使對方的話被打斷了,其腦海中的思想卻並未中斷。

►   07

————

循序漸進

  戴蒙德在哥倫比亞商學院的一名學生,在餐廳點了一份純真瑪麗雞尾酒(血腥瑪麗不加伏特加),結果被告知這種雞尾酒無法調製。

  “你們有番茄汁嗎?”她平靜地問道。

  “有”,女服務員回答。

  她接着又以同樣的方式逐一問對方有沒有塔巴斯科辣椒醬、辣醬油和冰。

  最後,她得到了純真瑪麗雞尾酒。

  在談判中,應該一步一步地帶領對方,從熟悉的內容到不熟悉的內容。情況越複雜,邁的步子要越小,所需步驟要越多。

  循序漸進在所有的談判中,都是重要的。在處理人際關係的談判中,則更爲重要。

  戴蒙德的學生林甘和父母難以相處,她尤其討厭冬天回家,房子特別冷。上過談判課後,她開始嘗試和父母溝通,瞭解到採暖費的昂貴,且明白自己抱怨房子太冷的行爲,令父母受到了傷害。她通過稱讚父母勤儉持家,表達了對父母的尊重,進行了情感補償,而後建議父母先給一個房間供暖,所以不必支付太多的採暖費。最終,她和父母互相諒解,循序漸進的方案配合情感補償,實現了林甘的目標,也挽救了破碎的人際關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