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國各地最爲流行的菜系當屬川菜,來到四川當然要大飽口腹之慾。而成都又是川菜的核心之地,來到這裏自然不能錯過滿大街的川味美食。

川菜大致分爲三種:火鍋、川菜、小喫。成都的火鍋源自重慶,但與重慶火鍋相比,少了一些麻與辣,多了一份鮮與香;川菜歷史悠久,“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是其特點,讓人食慾大開;最後就是小喫,成都的小喫真的太多了,二姐兔丁、擔擔麪、龍抄手、川北涼粉、鍋魁、賴湯圓、豆花、棒棒雞等等,挑戰人們的味蕾。

1.火鍋

火鍋是川渝美食的代表,也是成都的城市名片之一。走在成都的大街上,時常能聞到街道兩旁餐廳飄出的火鍋香味,令人立刻聯想到飯桌上的饕餮之相。不誇張地說,在成都最值得喫的就是火鍋,最能把人喫到撐的也是火鍋。成都人對火鍋情有獨鍾,無論是朋友聚會還是招待遠客,都喜歡去火鍋店。每到夜幕降臨,大大小小的火鍋店門口都是等座的食客。四川火鍋以麻辣著稱,一般認爲起源於重慶朝天門和嘉陵江一帶,原爲江邊縴夫苦力的粗放型飲食。而成都火鍋與重慶火鍋也有着顯著區別,成都火鍋多用青花椒,講究精細,麻辣鮮香中透着淡淡的清香;重慶火鍋多用紅花椒和牛油,其麻辣勁道也略蓋過普通的成都火鍋。當然,若非行家裏手,能在熱情似火的沸湯裏品嚐出個中滋味絕非易事。火鍋湯料凝聚了川菜的精華,可以說不懂得欣賞麻辣火鍋,便不大懂得品嚐川菜之妙。

市面上的成都火鍋底料種類很多,爲人們居家制作火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事實上,成都的許多火鍋店都有賴以生存的火鍋配料祕方。相比之下,廣東的打邊爐、北京的涮鍋底料就顯得簡單許多。

2.串串香

串串香同火鍋一樣,是流行於川渝一帶的民間美食。串串香的做法再簡單不過,簡單到成爲一種全國各地隨處可見的路邊攤小喫,尤其是成都街邊的夜市。串串香又叫麻辣燙,用竹籤或細鐵籤串上肉和蔬菜,浸到滾燙的麻辣大鍋裏燙熟即可食用。喫串串香雖然不如火鍋來得痛快,但也別有趣味,價格上也便宜許多,結算方法是數籤子,一般是一根籤子算兩毛錢。

3.擔擔麪

成都麪食首推擔擔麪,這也是我國最著名的麪食之一。擔擔麪歷史悠久,其來歷也衆說不一,大抵是因爲舊時小販挑着擔子沿街叫賣的緣故。擔擔麪的做法極多,主料是精細勁道的麪條,不可或缺的作料有辣椒紅油、花椒麪、肉臊、椒鹽、蔥花等。傳統的擔擔麪做法是在碗底放好作料,加入高湯,然後將煮熟的麪條放在上面,看似平淡,實則蘊涵着無窮的內涵。麪條本是無味的,豐富的配料能將麪食的口感發揮到極致。對於很多喜愛麪食的北方人來說,擔擔麪實在是成都之旅最不該錯過的美食之一。

4.冷鍋魚

初聞冷鍋魚之名,還會以爲是一道涼菜,實則冷鍋魚和許多地道的川菜一樣,火辣熱燙。冷鍋魚可以看做是水煮魚和火鍋的結合,端上臺面,開始是一鍋熱辣鮮香的水煮魚,待鍋中魚塊喫掉一大半,再當作火鍋涮菜。這種烹飪方法也衍生出了許多類似的菜式。

5.夫妻肺片

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涼菜多見於北方,但論外觀之精緻、口感之美味,北方涼菜則遠遜於南方。常見的涼菜夫妻肺片便是四川涼菜的代表之一。夫妻肺片來源於過去的底層社會,其叫法相傳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郭朝華、張田政夫婦。雖名爲肺片,其原材料並不以肺片爲主,而取廉價的牛雜碎邊角料,有牛肉、牛筋、牛舌、牛百葉、肺片等,經過滷煮,拌上紅油、花椒粉、辣椒、醬料、椒鹽、芹菜等作料醃製,入味通透,麻辣鮮香。

6.豆花

做好豆花的祕訣在於良好的水質,四川盆地水土宜人,豆花也是這裏常見的小喫。在成都的餐廳喫飯,服務員一般都會問要不要來一份豆花。成都地區的豆花最大的特點是嫩,入口即化。喫時佐以辣椒醬、椒鹽、香菜、花生米,清淡之中透着成都的火辣。

7.葉兒粑

葉兒粑是川西的代表小喫,在許多電視美食節目中都有過介紹。外觀上看,黃澄澄的小糯米麪團包在一小片糉子葉中,如兩片小耳朵,故也叫葉耳粑。麪糰中是鮮肉餡,在小籠中蒸熟後,肉餡有一半化作湯油。口感外糯內鮮,滋味遠勝小籠包和湯包。這道小喫要喫剛出籠的,方不失其鮮美。

8.兔頭

四川人喜食兔肉,兔頭也被髮展成了一道名喫。兔頭之於成都大致相當於鴨脖子在武漢的地位。兔頭大多數的做法依然是一如既往地麻辣,是貪杯且喜辣之人的下酒菜。也可做成五香風味,雖不是麻辣,也深得川菜的精髓。兔頭原本造型可怖,但經過滷製加工後,兔頭變得紅光油亮,尤其是麻辣兔頭,泡在火辣的紅油中,令人極有食慾。四川到處可見兔頭,其中以綿陽兔頭最爲有名。市面上的兔頭一般是5元一個,再來上一聽啤酒,簡直是絕配。

9.鍋魁

成都的鍋魁做法較多,最常見的鍋魁外觀與陝西的饃很像,也有油旋子、包酥等種類。滷肉鍋魁是最受歡迎的品種,麪餅鬆脆,滷肉酥香,無論街頭巷尾還是飯店宴席都能見到這道麪食。喫鍋魁一定要選擇新鮮的,如此方不負鍋魁美名。

10.油茶

油茶是成都傳統的早點。油茶的主料爲秈米粉和糯米粉,將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少許鹽,沖泡開水調成糊狀,外觀黏稠油膩,色彩油黃,實則喫起來毫無油膩之感。碗中配上細長的油炸饊子、花生米、黃豆、蔥花即成。油茶本是舊社會底層人民果腹的食品,在今天也算是一道憶苦思甜的小喫了。

11.涼粉

涼粉是一種有明顯地域特徵的食品,本爲天熱解暑的小喫,口感精細嫩滑,清涼去燥。成都地區流行的涼粉有川北涼粉、客家傷心涼粉、開心涼粉等。涼粉主料爲豌豆粉、綠豆粉或大米粉,呈半透明的白色或黃綠色。川北涼粉和客家傷心涼粉多爲酸辣味,辣得夠勁,回味中似乎帶着淡淡的傷感。客家開心涼粉味微甜,食之令人心情大好。

12.肥腸粉

肥腸名雖不雅,卻是一道令人無法抗拒的美食。成都的肥腸,加工程序十分細緻,很多店鋪都是透明化操作,如此方能令人放心。成都的粉面種類不計其數,肥腸粉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種。除了粉面本身的品質,湯料纔是決定粉面口感的根本因素。肥腸粉湯料由豬骨、肥腸等熬製而成,湯色紅潤油亮。主料則多選用紅薯粉,口感細滑勁道。肥腸粉的湯有一種特別的暖色調,配上綠色的蔬菜,能瞬間引起人們的食慾。湯碗裏漂浮的肥腸小段則是其精華部分,鮮嫩至極。

13.牛王廟怪味面

牛王廟怪味面號稱成都第一面,所謂的怪味即是用多種食材烹製的湯料,因爲汲取了衆多食物的鮮味,以至於調出的味道很難用言語形容。怪味麪湯底呈暗紅色,在這種湯底的基礎上再加入其他的食材,便又能衍生出種類繁多的怪味面,如蹄花、牛肉、肥腸等。最出名的店原本在牛王廟,不幸被拆遷,引得很多老食客扼腕不已。不過牛王廟怪味面是成都美食圈的一塊招牌,在成都市區很容易找到。

14.蹄花

蹄花是成都人對豬蹄的一種叫法,在當地,蹄花飯和老媽蹄花最有名,尤其是後者。老媽蹄花就是豬蹄雪豆奶湯,雪豆就是大芸豆。煲爛的豬蹄雖說沒有味道,但喫的時候蘸點兒老乾媽辣油,香味與辣味混到一起,別有風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