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皇家空軍裝備的F/A-18D戰鬥機已經服役近22年。這批戰機是該國於1997年引進的。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但是由於歷史原因,馬來西亞與周邊幾個國家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由於自身國力的原因,除了新加坡可以製造一些軍事裝備外,其他幾個國家的軍事裝備主要靠進口。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當初採購這批戰機時的數量很少,一共只引進了8架。這個採購數量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多見。通常一個戰鬥機中隊戰鬥機的數量一般在20到24架之間。不知這8架F/A-18D戰鬥機會以一種什麼樣的編制出現。這批戰機平常主要部署在檳城。

我們都知道在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中,F/A-18D戰鬥機是作爲一款艦載多用途戰鬥機服役的。其採用了特別粗壯的起落架。後來這型戰機大量出口到歐洲中東多個國家。但是在這方面並沒有做相應的減化。理論上這批戰機還是具備艦上起降的能力。但是由於很多出口的F/A-18D戰鬥機屬於空軍的編制,以陸基戰鬥機的身份服役,所以並沒有相關的訓練。

在機身做工上,F/A-18D戰鬥機作爲一款西方國家制造的戰機,在模塊化方面還是相當不錯的。西方戰機與俄製戰機最大的區別就是後期升級比較方便。並且是日常使用中,維護也更爲方便。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大量採用鉸鏈,可以開閉的艙門。

與F-16戰機不同的是,F/A-18戰鬥機在研製初期開始大量採用複合材料。早期服役的時候也是問題多多。美國海軍很多一線維護人員,喜歡稱大黃蜂戰鬥機是一款塑料製造的飛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塑料蟲。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這架戰機在垂尾上,做工還是區別於F-16戰機那樣以鋁合金材料爲主的戰機。另外近距離看也可以看到大量的鉚釘。目前現役戰機,只有美國空軍的F-22,F-35和我國的殲-20在機體工藝上更高一個檔次。

F/A-18D戰鬥機進氣道側面的特寫。爲了降低附面層對進氣道的影響,可以看到這裏的設計還是很特別的。注意進氣道與機身之前也有棍子哦。我國空軍的殲-10戰機進氣道相似的棍子一起不受人待見。其實很多國家的第三代戰鬥機,相同的位置都有相似的設計,只是由於角度問題沒有被人發現。

F/A-18D戰鬥機進氣道側面一些細節,可以看到在大量可以拆卸的艙蓋。本文所有渣圖均爲航空新視野原創攝影。

F/A-18D戰鬥機後機身側面特寫,可以看到,經過22年的使用,這批戰鬥機經過多次維修,舊化的痕跡非常重。西方製造的戰鬥機雖然先進,但是有時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戰鬥機作爲一種軍事工具,跟很多機器一樣,使用時間長了,都會有相應的變化。與歐洲那批最早服役 的F-16戰機相比,馬來西亞皇家空軍這批F/A-18D戰鬥機的保養情況並不好。可能與東南亞地區溼熱的環境也有關係。

如今馬來西亞皇家空軍1995的服役的米格-29戰機於2016年時前後已經全部封存。但是這批F/A-18D戰鬥機經過多次升級後,目前可以使用絕大部分美軍制式武器,相信未來還可以服役十多年的時間。透過這兩種中型戰機的對比,可以看到西方戰機與俄製戰機在一些設計和使用上的區別。我國航空工業未來在戰機設計和製造上,會走哪一條路,相信我們自己已經早有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