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苟且叫“王安石嫖妓”

文|陈事美

都知道王安石变法。不管变法是否成功,但凡能主持变法,并能推动实施的,都是真正的实权人物。王安石第一次向宋神宗推销自己的想法时应该在1068年,王安石刚刚48岁。这个年龄在政坛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次年,王安石官拜参知政事,官升至副宰相。此时,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施展抱负。在他面前,是国家兴亡,是百姓福祉,是宏图大展,是鸿鹄之志,是诗与远方。王安石的诗与远方,显然就是一幅自己手绘的国家美妙图景,也可以说是“大宋梦”。

作为国家领导人,中年的王安石意气风发,奋发有为。一个有创造力、影响力、号召力、执行力并深受皇帝信任的朝廷重臣,王安石风采迷人、魅力四射,可以想象,这样的男人一定可以迷倒无数人。其实,这就是别人向往的一种诗与远方。但在没有到达诗与远方的境界时,还有很多苟且,而且也必须苟且着,王安石也不例外。可以说,没有苟且,就不会有诗与远方。

据邵伯温的《邵氏见闻录》记载,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高考得中进士,虽然只是第四名,但已确保端上了国家铁饭碗,眼前豁然开朗。此时,王安石只有22岁,也正好是我们大学毕业,马上要进入社会的年纪。很快,王安石被分配到扬州,任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说简单点,就是签判。这个职位基本相当于现代的领导秘书,主要工作就是帮助领导处理各种琐碎事务。这是王安石的第一份工作,结果王安石混得很不堪。

初入职场,必须要给领导留个好印象,比如要注意工作纪律、待人接物、勤奋好学等方面。但王安石的表现几乎都是差评。比如常常上班迟到,别人都开始工作了,他才打着哈欠姗姗来迟。年轻人本应朝气蓬勃,但王安石工作期间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有同事以为他没睡好。有同事说,这小子不是在吸毒吧。还有同事说,这哥们咋看咋像嫖了妓的,一时间议论纷纷。

(王安石像)

更让同事讨厌的是,王安石不修边幅,头发长时间不洗,衣服长时间不换,早晚不刷牙,甚至早晨连脸都不洗,恶心的眼屎的还在呢。每当有同事和他交流时,王安石一张嘴,那满嘴味道就把人家熏跑了。到后来,每当同事看到他,都是一副厌恶的表情,远远躲开他。没有人打扰,王安石反倒悠然自得起来,本来王安石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说好听是高傲孤冷,说不好听是完全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外加神经病。

这种不在状态的工作状态,最严重的后果便是差错不断。不是文件写串行了,就是张冠李戴了。这些都被扬州知州韩琦看在眼里。刚开始,韩琦还善意提醒王安石,要注意影响,年轻人工作要积极进取,不要自暴自弃。王安石表面答应得很好,但第二天,依然我行无素,臭毛病依旧不改。这让韩琦越来越火大,多次提出严厉批评,王安石竟然还顶嘴了。

韩琦也没客气,更没留情面。说王安石你这副德行是在工作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你看看你,衣服还有昨天的菜汤,牙齿上还有菜叶。这副邋遢样,没有一点国家官员的模样,你自己不注意形象,就是给朝廷干部形象抹黑。你说,你这样萎靡不振,是不是经常出去找女人?

没想到,领导也认为自己是嫖妓。王安石感到冤枉死了,顿时也来了脾气。他辩解道,我一直在熬夜读书,是通宵达旦在灯下苦读。韩琦说,把嫖妓都能说成读书,真够高雅的!没错,女人也是一本书。

不知道怎么搞的,不管王安石如何辩解,韩琦总是认为自己是嫖了女人。王安石彻底郁闷了,大有一种鸿鹄之志无处安放的惆怅。后来,韩琦对王安石一直冷眼看待,甚至不再搭理他。王安石每天顶着嫖妓的压力,对韩琦也是满肚子意见。王安石只所以苦读,抱定的信念就是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苟且了多年后,王安石才迎来宋神宗的赏识。而那些不堪回首的苟且往事,似乎都注入到了变法的动力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