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咱们中国人新春家宴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不但嚼劲十足,可软可脆,味道丰富,可甜可咸,还有“年年高”的吉祥寓意。古时人们会在除夕夜用年糕祭神和供奉祖先,后来则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节令食品,如今在京津一带都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南方更是如此。

北方的年糕中最常见的是小枣年糕,原料往往用糯米或黄米,加上好的小枣蒸屉而成。这黄白两种颜色也象征着金与银。做好的年糕既可以切片油炸,又可以蘸白糖,两种吃法各有各的风味。记得在我小时候曾经盛行过一种白面加小枣蒸制的塔式年花糕,所用的小枣都是沧州金丝小枣,果甜肉厚,枣汁如饴,年糕也是松软洁白,顶上还捏着染了红色的面花,观之十分娇艳诱人。另外还有一种用豆沙、枣泥、山楂做的夹馅年糕,外面撒一层青红丝,吃起来香甜可口,这是我对于年糕最初的美食记忆。

再来说说南方的年糕,虽然也是糯米制成,但吃法却与北方有很大不同,北方的年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点心而存在,往往于餐前饭后享用。南方的年糕却几乎可以成为一道独立的菜肴,有炒年糕和年糕汤两类,口味也是千变万化,比如话梅年糕烧小排。肉丝炒年糕等等。几年前我曾出差至宁波,品尝过当地的水磨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都是放在水桶里浸泡着保存,吃的时候要现捞出来,味道自然没得说,入口软软糯糯,就像那些操着吴侬软语的姑娘一样温柔,绝不是真空包装的年糕所能比拟。

还有一个好吃到掉毛的毛蟹炒年糕,这是上海菜,所用的年糕自然也是水磨年糕。先把买来的毛蟹洗干净,淋上高度白酒,这是为了让蟹吐掉泥沙,然后对半切开,在切断面上裹上面糊,下油锅小火煎至金黄色捞出,并将年糕也滑炒一下捞出。接着葱姜爆锅,把毛蟹扔进去翻炒几下,同时倒一点黄酒去腥,加适量生抽和白糖炒匀,再往锅里倒入没过毛蟹的水,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焖几分钟,打开锅盖放进年糕,加老抽上色,如果觉得不够甜,还可以再放点白糖,最后大火收汁,出锅前淋几滴镇江香醋便做得了。

这道菜做法看似简单,却对火候的掌握要求极高,所以个中窍门还真得自己一遍一遍去做方能领悟。好吃的毛蟹炒年糕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的,红亮亮、油汪汪不说,毛蟹酱香醇厚,年糕Q弹软糯,同时又充分的吸收了蟹肉的鲜美和汤汁的馥郁,每口下去都有满溢的蟹黄,这稳稳的幸福感,怎能不叫人食欲大开。但是话说回来,毛蟹和年糕这两种食物都不宜多用,因为蟹性寒,年糕不易消化,因此在吃的时候最好能搭配黄酒或者红糖姜茶,便可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