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林党人在前朝声嘶力竭的施政改革时,后宫的魏忠贤也在朱由校乳母客氏的帮助下逐渐崛起,开始日益赢得他的信任。在东林党人的推动下,刚即位的朱由校,开始积极革除万历末年的一些弊政:。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大明帝国的第十五位皇帝。他从16岁即位,登基后就面临极其恶劣的国内外环境,内有宦官干政和民生凋敝,外有四邻侵扰后金壮大。

结果,这哥们除了干点木匠活以外,什么事都不干,连个子嗣都没有留下。他稀里糊涂的干了6年皇帝后,竟然因为嗑药嗑死了,仅仅获得了“特级木匠”的称号。

特级木匠朱由校师傅,他的爷爷是大明最二的皇帝万历,除了平庸、好色、贪财、任性之外,实在也找不出什么特点了。

介绍完他爷爷,再聊聊他老子明光宗朱常洛,这位主儿更悲催。年少时被万历厌恶,要不是文官集团坚持“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和万历皇帝死扛,他早就被万历给替换掉了。

他老子的悲催故事还在继续,战战兢兢的当了皇帝后,还没来得及挺直腰板做人呢,就因“红丸案”而暴毙身亡,在位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但是,却留下了一个叫“李选侍”的女人,这个女人和当年的郑贵妃如出一辙,就一心惦记皇后的大位。结果,光宗太不争气,还没乐呵几天就歇菜了。

李选侍没办法,只得将目标放在了继任皇帝朱由校身上,想出了三国时老曹的套路“挟天子以令诸侯”。由于朱由校的生母早逝,所以李选侍便自告奋勇的充当了他的“监护人”。实则是为了将熹宗扣在自己身边,用以要挟满朝的大臣们就犯。

文官集团没办法,一帮大老爷们总不能冲入后宫去抢人吧。于是,只得联络宦官集团,才将新皇帝从李选侍的手中夺了出来。

熹宗朱由校即位之初,东林党在朝中势力庞大,什么杨涟、左光斗、赵南星等人,个个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而朱由校也对这些“正直”的东林党人非常信任,基本上是言听计从。在东林党人的推动下,刚即位的朱由校,开始积极革除万历末年的一些弊政:

经济上

停罢了原先的杭州织造局;

停止了南方多省的鲜品蔬菜进贡;

加大了对于国内的赈灾力度;

减轻了好多地区的赋税杂役;

朝廷内外开始例行节约。

政治上

恢复了张居正的官荫,并且重新肯定了他对国家的重大贡献,重新起用了张居正改革的许多内容。

而且,由于加大了吏治的管控,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苗头。

不可否认,东林党人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终究对于国家大政没有长远之计,基本上停留在夸夸其谈和吵吵闹闹的程度,这也是东林党人的一贯习性。在这种背景下,本就识字不多,而且根基尚浅的小朱皇帝,也不得不依靠这帮人。

在朱由校幼年时,由于爷爷万历从来都不正眼看自己老爹,当然也就不会喜欢自己这个孙子了。所以,可怜巴巴的朱由校,没有得到良好系统的学习和教育,几乎处于一种散养的状态。在这种散养之下,他逐渐明确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爱好,也是唯一的爱好,那就是做木匠活。这个爱好,也给别有用心的宦官集团魏忠贤带来了机遇。

东林党人在前朝声嘶力竭的施政改革时,后宫的魏忠贤也在朱由校乳母客氏的帮助下逐渐崛起,开始日益赢得他的信任。

朱由校虽然识字不多,但却不傻。毕竟文盲绝不等于傻子,他也逐渐意识到了皇权被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所压制。如果想要扳回局面,自己必须团结第三方势力,也就是宦官集团加入。

就这样,魏忠贤机会到了:

一方面,老魏引诱和怂恿朱由校纵情声色,而且投其所好,尤其在木工方面更是创造了一切有利的条件。可以这么说,朱由校成为“木匠皇帝”,既有自身的原因,还离不开魏忠贤的从旁支持。日益懈怠朝政的朱由校,逐渐被魏忠贤篡权。

另一方面,魏忠贤开始PK东林党人,拉拢一些文臣中的败类结成同盟,积极排挤东林党的势力,掌握了大明的内阁和朝政。虽然,我从来不觉得东林党有多么多么伟大,但唯独对于他们和阉党势力的死扛精神表达了敬意。

魏忠贤得势后,俨然已经成为大明王朝的“二当家”,不仅在朝中残酷地排除异己,而且还加强了盘剥百姓,使得明朝政治越发黑暗,比万历时都严重。

国内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开始激化,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动摇了大明王朝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最大的危机在关外日益形成,后金政权的实力步步壮大,已经开始危及明王朝。

就在风雨飘摇和岌岌可危之时,朱由校开始服用各种各样的“灵丹妙药”,祈求长生不好,延年益寿什么的。结果,吃完仙丹后驾鹤西归了,享年23岁。

临死前,朱由校难得回光返照,聪明了一回,立遗诏由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好歹!临死前他干了唯一的一件正事。要不然,大明王朝会结束的更快,更早。这算是除了木工活以外,他唯一的功绩了。

参考资料:

《明史》

《明朝那些事儿》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