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年2月,面对唐军的节节胜利,安史之乱的叛军内部四分五裂。田承嗣在莫州扣押了史朝义的母亲和妻子后,向唐军将领仆固怀恩投降。

史朝义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亲率五千残兵逃往范阳,准备投靠契丹并继续与唐朝为敌,结果被部将李怀仙围困后兵败自杀。

至此,历经七年有余和三朝皇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李唐所扑灭。虽然说,黄巢起义才是压垮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唐朝开始走向灭亡的标志性事件却是安史之乱。

平息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继续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国祚,甚至还显现出各种中兴的迹象。不过,那种盛唐的局面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已经彻底的由盛转衰。据《资治通鉴》记载: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李唐军队虽然通过一场惨胜而平定了叛乱,但显然无法立即挽回这个风雨飘摇的局面,尤其是在军事方面。长安以东的军事压力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此时的朝廷显然不能太过于乐观,因为越来越巨大的威胁正从长安以西迅速逼近。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朔方军无疑是劳苦功高的。但是,由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都不是汉族,从而使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更加成为了主流。

受此影响,朝廷对于朔方军始终都未能充分的信任,一直都是又用又防,每次作战都会派遣宦官随军进行指挥和监督,担任着监军的角色。

763年6月,仆固怀恩本已请命护送自己的女婿(回纥登里可汗)返回漠北。他不曾想到,监军太监辛云京和骆奉先向朝廷诬告自己与回纥密约造反,引起了唐代宗的猜忌。在进退维谷中,仆固怀恩被迫反叛朝廷,率领所部朔方军造反。

764年,在吐蕃、回纥等部的支持下,仆固怀恩统领朔方军向长安进逼,唐代宗派遣老将郭子仪御敌。作为朔方军的老统领,郭子仪很快就平息了仆固怀恩的叛乱。

之后,郭子仪又单枪匹马深入到回纥大营进行斡旋,他依靠自己的军中威望和与回纥的情谊,成功瓦解了回纥与吐蕃的联盟关系,又一次将唐帝国挽救于危难之中。于是,吐蕃成了唐帝国最主要的敌人。

吐蕃是与唐朝几乎同时存在的强大政权,是居住于青藏高原的一个奴隶制国家。由于受到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正面宣传影响,很多网友都对吐蕃心存好感,误以为它和唐朝的关系一直都很和睦。事实上,历史并非如此,吐蕃和唐帝国之间时战时和,而且战时比和时长。

从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就开始对吐蕃用兵,爆发了长期的唐蕃战争,双方互有胜负。

到唐太宗时期,随着盛唐局面的正式形成,唐朝终于在军事上压制住了吐蕃,彻底保住了西域地区,实现了万国来朝的可喜景象。

到了唐玄宗时期,为了继续保持对吐蕃的战略和军事优势,唐朝在从甘肃经河西走廊一直到天山一带的漫长战线上,先后部署了大量的精锐之师,其统帅也多是能征善战的少数民族将领,比如哥舒翰。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在东线战场被动挨打,只得急调西部驻军赶回长安一带平叛。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军事真空期,吐蕃立即开始大举进犯,甚至占领了西北最大的城池凉州(甘肃武威)。

在吐蕃的一再扩张下,使得唐帝国的都城长安长期暴露在对方的兵锋之下。而经历安史之乱的唐帝国,显然对于吐蕃的攻势力不从心,一直都处于守势之中。

786年,吐蕃大相尚结赞表面与唐朝缓和关系,实则却包藏祸心,他利用唐朝的内部矛盾,精心策划了“平凉劫盟”事件,致使唐蕃关系再度恶化,双方的战事再起。

宰相李泌,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那位,他向新即位的唐德宗进行了全盘分析,提出对付吐蕃除了被动的防御和单一的军事外,还应该增加外交和经济攻势。

在李泌的力主下,唐朝立即调整了自己的军事和外交方略,联合了回纥、天竺、南诏和大食等国,从不同方向对吐蕃施压,形成了多方的包围之势,彻底扭转了之前对于吐蕃的劣势。

到了唐宣宗时期,陇右一带的汉民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反抗吐蕃。唐军趁机出兵,收复了被吐蕃占领的许多故地。

由于府兵制被募兵制所取代,虽然唐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但忠诚度却出现了下降,大批的精锐部队更多的是效忠于统兵将领而非朝廷。

因此,唐朝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开始进行军队的革新。不过,为了防止步伐太大引起新一轮的祸乱,李唐对于这些革新措施进行的颇为小心翼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增加由皇帝直接统领的部队,这就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神策军。

神策军的成立,与吐蕃有着直接的关联。他们原本是驻扎在唐蕃边界的戍边部队,在吐蕃军队大举入侵长安期间,惊惶无措的唐代宗得到了神策军的拼死保卫。

在这场战争中,唐代宗看到了与其他藩镇不一样的唐军。这支部队只忠于他,而不是各个藩镇将领,最关键的一点,这支唐军与朔方军没有太多的渊源和往来。

从此以后,神策军得到了朝廷的特别青睐,通过几次扩编后,真正成为了帝国的基石。

神策军不仅负责拱卫长安和整个关中,同时还担负起讨伐叛乱和抵御外敌的任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决效忠皇帝本人,归属朝廷直接统领。当然,唐皇直接统军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神策军基本上由宦官直接指挥。

在唐穆宗以后,神策军日益废弛腐化,越来越成为宦官手中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还成为某些藩镇发动叛乱的借口。

唐朝之所以扩充并增强神策军,本意是让这支军队成为维护皇权的强有力工具。但是,发展结果却适得其反,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这显然是唐廷所始料不及的。

到唐僖宗时,随着黄巢起义的大幅蔓延,他效仿自己的祖宗唐玄宗,也仓皇南逃入蜀中。结果,早已丧失战斗力的神策军或被农民军击溃,或投靠各个藩镇,几乎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902年,宣武节度使朱温进军关中,次年击败了李茂贞,后逼迫唐昭宗处死了大宦官韩全诲等人,接着就把神策军的所有兵士并入龙武、神武等军中。神策军就此解散,消失在历史上。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