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高血壓的人羣已經越來越年輕化,是因爲一部分人的飲食不節,生活不規律,濫用藥,環境污染等等造成的。

高血壓

一、高血壓的由來

高血壓在中醫裏被認爲是一種人體自身功能調節的正常反應。

當我們腦部出現血栓這類末悄不通的情況,人體就會通知神經中樞,通過加壓的方式把血給泵上來,以解決心腦腎對血液能量的需求問題。

高血壓的出現是跟人體元氣虛弱和臟腑功能衰退密切相關,是在提醒人該注意體息和適當調整了。

從高血壓的發病原因上來說,跟肝腎兩個臟器的虧損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比如:性生活過度勞會傷腎;鬱悶、發怒會傷肝;工作緊張、壓力過大也會造成肝腎損傷。

二、具體原因

那麼肝腎損傷爲什麼會形成高血壓呢?

當肝和腎的功能開始出現衰退的時候,脾的輸布功能減弱,我們的血液中的溼邪就慢慢代謝不掉,就會逐漸導致血液黏,血的流速減弱就會出現大腦供血不足,人體自身就會通過加壓的方式泵血上來,而肺的肅降功能喪失,脾土又不能生肺金,這樣就產生了高血壓的問題。

三、發展趨勢

如果人的大腦供血不足,那麼就會出現眩量、反應遲鈍、健忘甚至是癡呆等病症。

我們的人體調元氣上來破這個鬱滯的話,就會導致頭痛。

我們要注意,長期的高血壓再加上頑固性頭痛的話,很容易引發中風。

我們平時可以通過觀察上下年血壓的變化情況來判斷身體的健康情況。如果上午的血壓比下午的高,說明元氣正在衰退,病情正在加重。

因爲人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上午的血壓基本上是正常的,經過一上午的消耗,下午自然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壓,把血泵上去,而泵不上去的話,就說明臟腑功能在衰退,是病情加重的一個表現。

如果下午的血壓比上午的血壓高,屬人體自救功能,說明臟腑功能正在恢復當中。

如果出現高壓降低而低壓增高,差值很接近的話,說明臟腑的運化功能已經衰退,這就比較危險了,要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儘快就醫。

低壓相當於人的元氣,是先天的,高壓屬後天。

低壓高了,就說明人在調老本、調元氣,現在很多中年人一患高血壓就是低壓高,說明他們透支太多,急需放緩生活節奏和多體息,只要能這樣做了,症狀就會得到平復。

四、低血壓

低血壓就屬於元氣大傷,一般先是腎氣虧損,然後心臟搏動無力,再發展下去甚至會出現心跳間歇的問題。

五、爲什麼高血壓的人口味重

嗜鹹會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病嗎?

我們說肝腎兩虛會導致高血壓,那麼腎虛就一定嗜鹹,所以是有內在聯繫的。

只是應該顛倒過來說,不是嗜鹹會導致高血壓,而是高血壓的一個表現是嗜鹹。

對這裏面的原理作一個解釋:人每天能夠活下來是靠每天調一點元氣,而調元氣的最好的東西莫過於鹽了,因爲元氣藏於腎,而腎爲鹹味。

如果身體正常的話,我們每天的飲食應該很清淡,這樣就可以少調元氣。當我們突然出現改變口味的情況,比如對一段時間特別喜歡喫鹹的、口味重的,或者濃的、辛辣的,這就表明身體功能在衰退。那麼人體就需要多調一些元氣,於是產生了高血壓的問題。

而脾虛的人喫什麼東西都會覺得沒味兒,爲了滿足脾對味道的需求就會不自覺地加重調料的用量,所以脾腎兩虛的話,人就會嗜鹹,喜歡喫味道重的東西。

六、高血壓的中成藥應用

(1)牛黃降壓丸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平肝安神。

用於心肝火旺、痰熱壅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煩躁不安;高血壓病見上述證候者。

(2)杜仲平壓片

功能主治:降血壓,強筋健骨。

適用於高血壓,頭暈目眩,

腰膝痠痛,筋骨痿軟等症。

(3)、清腦降壓片

【功能主治】平肝潛陽。

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

症見頭暈、頭痛、項強、血壓偏高。

(4)、山菊降壓顆粒

功能主治:平肝潛陽。

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2次。

(5)、​珍菊降壓片

功能主治:降壓。

以上藥品均適合血壓偏高者或者血壓穩定期

如血壓特別高,持續不降者應該及時就醫。

七、日常保養

我們平時應該注意觀察自已生活和飲食習慣的變化,這些變化其實就是我們身體內一些病變的外在信號,能敏銳地觀察、發現這些信號,再懂得一些中醫的醫理,就可以及早發現和醫治很多病症,這對養生保健非常重。

要對高血壓的醫治我講幾個很簡單有效的注意事項:

第一條:我們要讓自己的情志放鬆,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情;

第二條:可在平時多做一些深呼吸,深呼吸能加強人體膈肌的運動,對脾非常有好處,同時使得下焦的氣(腎精)慢慢足起來;

第三條:要避免過多的外界干擾,多做一些靜思,靜思可讓人的心神都安靜下來,對人體是一種很好的修復;

第四條:人老了後血壓會逐漸地增高,這是人體自救的一個表現,老人要注意的是平時保持心情愉快,不要過多地管閒事,多做運動,多去旅遊,少東想西想。

第五條:根據個人體質適當的喫一些保健品很有必要。

(1)平時可以喝一些代茶飲,比如菊花、山楂、荷葉、羅布麻、銀杏葉等等。

(2)深海魚油和大豆卵磷脂定期服用能輔助的清理血管。

注意好這些問題,就可減少高血壓的發生幾率。

希望此文章能幫到您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