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肯定要高於生活。是的,真要是如實描寫人心和現實的黑暗,估計人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

不論是《甄嬛傳》,還是現在火得不行的《延禧攻略》,都會說在殘酷的宮鬥中,投毒往往是殺死對手最有效的手段。不論是藥裏、酒裏、茶裏、菜裏、枇杷膏裏、蔘湯裏、葡萄裏、珍珠粉裏……但凡你能想到的一切東西,陷於宮斗的那些人,都有可能把它作爲下毒的對象和載體。看了這些,即使是《絕命毒師》裏的那位製毒高手,估計也會望塵莫及。

據正史記載,漢代之後的宮室毒殺,那是屢見不鮮。僅死於毒藥的皇帝,有二十人之多,而由鮮卑族構成的北魏、西魏、東魏三國,光死於自相毒殺的皇帝就有七個。看來,鮮卑人確實夠狠!

既然宮闈毒殺這麼多,要如何防範呢?看古裝劇多的人都會知道答案——銀針。那麼,用銀針到底能不能檢測出毒藥呢?很遺憾,絕大多數時候不能。既然如此,人們爲什麼還堅持要用銀針來試毒呢,這可能源自於宋慈在《洗冤錄》裏的這段話:“若驗服毒,用銀釵,皁角水揩洗過,探入死人喉內,以紙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再用皁角水揩洗,其色不去。如無,其色鮮白。”

嚴格說來,你經常聽說的什麼瘴毒、赤毒、屍毒、蠱毒、斷腸草、情花毒、九陰散、鶴頂紅……大部分在現實中並不存在。而古人能用的毒藥大概只有兩類——植物類和礦物類。植物類有莾草、烏頭、巴豆、桐油、見血封喉等,礦物主要就是鶴頂紅——砒霜類含砷礦物。因手段有限,從植物中提取毒素後,毒性會大減,而且上山去採也不大方便,提純更難,所以植物類的毒物並不受投毒人待見。

至此,備受古人青睞的毒物就只剩下了“鶴頂紅”——砒霜類毒藥了。據粗略統計,古代投毒殺人致死的案例裏,砒霜的使用率至少超過一半。而銀針試毒主要就是針對砒霜。但如果你知道砒霜(三氧化二砷)和銀根本就不發生化學反應,就會知道用銀針變黑來判斷是否有毒,純粹就是無稽之談。

對於銀這種元素,科學證明的唯一事實是,它僅有殺菌的天賦技能。既然其能力如此有限,那麼,爲了防止中毒,皇帝就會用真人來試毒。說起來,專人試毒這種方法,從周代就有了,不同朝代或增或減,也沒什麼定數。但總的來說,越是戰亂的年代,這樣的人就會越多。

到了清代,“嘗膳”仍然是以制度方式存在的,而且是廚子先喫,太監官員太醫再喫。這種設計,把大家都拴在了一起,要是你投毒想殺皇帝,那你同事、包括你們的三代九族,誰也別想活命。

在國外,也存在這種情況。有明確記載的就是希特勒。他有15位女士爲其專門“嘗膳”。瑪格特•沃爾克就是在世的,最後一位希特勒的“試毒員”。截止2017,尚且健在的她已經整整100歲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