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画理有话

文中配图皆系大写意花鸟画家吴冠南先生作品

原题《也谈“玄”与“妙”》

文:吴冠南

老子《道德经》中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说法。寥寥这八个字,足够为我们指出了玄与妙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也为我们如何正确理解这区区八个字的真正含义设置了思索的要求。为什么必须玄了才能妙呢?“玄”指的是什么?玄与虚、玄与妙为什么总是联系在一起出现?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实践,使我似乎理解到玄字的意义可能是虚实、成败中间的哪一部分,因为这是一个最不可确定、最不可捉摸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中间的确也是最充满着变数和猜想又不可捉摸的因素。

只有明白了“玄”字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才有可能在大写意花卉画的创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玄虚的作用。在中国大写意花卉画中,具体来讲,小虚大约是“意到笔不到”,大虚大约是画面上分布着的大大小小,既不相同又不规则的空白。所以中国古代的画家们早就认识到了“玄虚”这种不确定却存在因素的重要性。程子讲作画须“得天地之虚灵”,他强调了“虚”字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历代画家也都知道大凡作画实处易、虚处难。虚了才会玄,玄了才会虚,有虚必有实,有实必有虚。只有掌握并运用了玄虚互证的辩证方法之后,才会有可能既得玄虚,方入妙门。

其实不仅是文化艺术如此,就连自然万物和人的生命也莫不如此。生命以体为实,以气为虚。天地也是如此,以地为实,以天为虚。有了虚实相生才有了万物生灵,才有了气象万千。因此中国的医学便依据天地与万物同理的原则,认知到了人体疾病的虚症与实症。通过对应实践并最终总结出了治疗的诸多方法。由此也就有了“妙”手回春的说法。想想也是,医生一根小小银针只要对症选择相应穴位,一针扎下去,病痛马上就会得到缓解。画家一支小小毛笔也只要于关键处一点,作品效果马上就会得到改观。于是就有了“画龙点睛”的画坛千古佳话。其实整个中国文化的本质便是如此,中国的医学、中国的艺术当然也就更加是本来如此了。

我建议有心于探求艺术本质的画家们,不妨也去读一读中国先秦时期的医学“圣经”《黄帝内经》,多多少少也去领略一下其中富含辩证哲理的虚实成因,从而力求明白虚实之间“玄”的存在原理和这其中严格的、科学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实实在在就正是中国大写意画的命脉和气息所在。也实实在在是中国医学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国画和中医一样,只有恰当运用以虚证实的方法,才会有可能使自己的作品渐渐进入到“众妙之门”而成就自己。

艺术简介

吴冠南 1950年生,江苏宜兴人。1962年步入画道,初学芥子园画谱,后学吴昌硕,旁涉黄宾虹、齐白石,为当代大写意花鸟画代表性画家。数十年来在各种媒体发表大量作品及论文,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提名展、双年展,出版个人著作几十部。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美术学术奖、黄宾虹奖、傅抱石奖等。现为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