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到電影,韓寒將自己所熱愛的一切,延續到了影像創作中,比如對車,以及對賽車運動的堅持與愛戀,這份愛戀在《飛馳人生》中被放大到了極致,他用一個爆笑且熱血沸騰的動人故事生動詮釋了他筆下的那句話:“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作爲韓寒的第三部電影,《飛馳人生》在劇作本身、類型化處理、電影語言及工業成熟度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進一步的提升。

先說喜劇的部分,韓寒電影中那極具辨識度的個人風格,尤其那份獨特的詼諧幽默氣質,在《飛馳人生》中已有更加成熟和更具存在感的呈現,片中的笑點設計仍不乏各種“韓式”小聰明,抖出的包袱,也總能與故事和角色本身相關聯,臺詞和部分旁白,延續也是韓寒最慣常使用的文風,最厲害的不僅是他對文字本身的掌控,最厲害的是這種方式在片中始終終奏效,整個觀影過程可謂笑淚並存,多數笑點就如同他的文字一樣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蜜汁且有力,笑果滿滿,笑力十足,笑完後又能讓人去琢磨下臺詞或文本背後的深意。

與此同時,片子裏還夾帶了很多私貨,比如韓寒所熱愛的經典老歌,再比如《灌籃高手》BGM,《聖鬥士星矢》視覺元素,甚至是《守望先鋒》的彩蛋等等,不同元素都在這套屬於韓寒的幽默體系中得到了共融,共同構建起了韓寒電影的喜劇生態。

工業和類型片創作層面,《飛馳人生》取得了更顯著的提升。賽車是人類速度與力量的延伸,在電影這種載體中,更容易以視覺化的方式去凸顯這兩份特質。如果說在《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中,車本身雖承載了重要的敘事意義,但還未真正走到舞臺的正中央,那麼在《飛馳人生》中,賽車運動真正意義上已走到了聚光燈之下。

提及賽車戲或公路追逐,大銀幕上那些風馳電掣的瞬間,那一幕幕讓人荷爾蒙飆升的高難度車技場面,都得益於幕後團隊細緻的分鏡設計和現場無數次的預演和調試,以及 CG技術部門和飛車特技實拍團隊的默契配合,任何一場驚險動作戲的背後都是製作團隊高度職業化的成果,《飛馳人生》中第三幕的賽事,拍得緊張刺激,極其寫實,加之沈騰出色的表演,觀衆始終被強烈的懸念和賽道的危險性所持續牽引。

作爲一部表現專業賽車運動的爆笑喜劇,《飛馳人生》做到了兩者兼顧,在保證笑點密集且奏效的同時,又以簡單通俗的表現方式將賽車運動的複雜性呈現在了觀衆面前。

如果說當年的韓寒是在小說和雜文中讓讀者感受賽車所帶來的那種“像少年啦飛馳”般的恣意與自由,那麼如今在電影的介質中,影像已給予他更多表達的可能性與力量,甚至攜觀衆共同飛馳。笑到飛起,燃到飛起,有着閤家歡的氣質,也有着率性而活,自由真摯的不羈靈魂,更重要的是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飛馳人生》做到了這一點。

韓寒仍是那個飛馳的少年。願敢於“乘風破浪”的人,都有一個飛馳的人生,面對熱愛的事業,他們願奉獻一切,雖從來都不免受到各種質疑,但他們永遠活的精彩,就像韓寒說的那樣:我曾經吹過的牛逼,都實現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