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大片是華語電影工業的軟肋。

在技術、流程和製作體系層面,我們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標準化。

而奇幻電影又是最能檢驗一個國家或地區電影工業發展水準的類型片,產業要破局,必須要有先行者。

華語奇幻片《阿修羅》籌備6年,誓要打造一部產業升級之作。

​這並非拋拋概念說說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串數字。

本片有2400多個特效鏡頭,來自35個國家,1800多名劇組成員組成的幕後班底,200位世界頂尖電影藝術家,數萬件精緻道具,7大震撼視覺奇觀的絕美外景,1300平米的LED六面體以及8萬平米的影棚。

爲什麼規模如此之大?因爲奇幻電影之根本,在於創造嶄新世界,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 《阿修羅》的故事和世界觀設定並未依附於任何IP,而是脫胎自東方傳統文化的原創故事。

本片講述吳磊飾演的人界少年如意深陷阿修羅界,他在慾海中如何面對誘惑,並找回自我的故事。

​ 片中的龐大世界觀由天界、阿修羅界、人界、魔獸界、餓靈界和煉獄界共同組成。

“六界”的設定則源於東方傳統文化中的“生命不息,慾望不止”的母題,萬物的生命並不會消亡,而是以循環的形式,在六界中存在。

《阿修羅》中的主要場景發生在“極欲之地”阿修羅界,這裏一切都有生命,一切都是自然生長出來的狀態,包括衣服。

爲了打造一個讓人信服的慾望世界,本片採取了實景拍攝與CG技術結合的方式,阿修羅界的設定屬於要求它的外景要具備神祕感,以及有別於人類生活空間的自然景緻,劇組爲此跑遍全國名山大川,選出7大絕美景觀,比如寧夏西吉火石寨、坎布拉森林公園等,並根據情節建立了30多個不同規模的奇幻景觀,比如阿修羅王宮,醫學實驗室等,僅後者一處場景內的道具數量就達到了2000多件,而實際拍攝中,其中大部分道具都只有短短一瞬,劇組之用心,可見一斑。

​ 《阿修羅》在技術方面最大的挑戰非三頭阿修羅王莫屬,雙面雙頭角色,縱觀世界影史,其實不少,但一體三頭,且三頭彼此獨立,擁有不同面貌,不同性格和屬性的生命體,實屬少見。起初看物料,會認爲這會藉助某些手段特別呈現,也許效果會特別低劣,但真正看完成片後,還是被三頭一體的效果驚豔到,細膩逼真的效果來自於本片特效、打光和攝影團隊的鼎力配合,甚至還有好萊塢頂級特效團隊Lola VFX的加盟,除了實拍與CG的結合,人物的動態所產生的光影變化都極其細膩。

​諸如此類的場景和奇觀以及特殊生命體,在《阿修羅》中不勝枚舉。

重工業電影是想象力的軟實力和電影工業體系硬指標相結合的產物,大到某一場景,小到一件服裝,都是標準化工業體系下的產物,鑲嵌在這奇觀世界的龐大軀體之上。

在產業意義上,《阿修羅》堪稱真正意義上的華語重工業電影的升級之作,以及華語奇幻大片的破局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