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沉浮經歷過,乞身告老歸故里。

解官致仕乞骸骨請老移疾是婉辭。

不祿而卒填溝壑,活受賞死得

人去有顯褒貶,不論官諡和私諡

天子身殂山陵崩皇后殯天諸侯薨

尊號廟號加諡號東宮踐祚要改元

肇始建元漢武帝,年號干支來紀年。

甲乙丙丁戊己庚,天干還有辛壬癸。

十二地支從子始,醜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後跟隨,干支紀年立春起。

循環組合一甲子,度日如年最難熬。

朔朏望晦看月相,夜半雞鳴到平旦

日出食時升隅中日中日昳到晡時

日入黃昏人定後,三更五鼓又一天。

日旬月期滿一年,元日新春換桃符。

上元燈節喫元宵,寒食清明思先人。

端午龍舟吊屈原,七夕乞巧望鵲橋。

中秋月圓多思念,重陽登高菊花酒。

春分社日祈豐收,除夕守歲又一年。

人生苦短悲遲暮,而立不惑倏忽間。

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耳順稱花甲

七十古稀懸車年,八十耄耋過傘壽。

百歲高壽是期頤,雙稀雙慶世難有。

殮窆攢宮葬死者,近親斬衰穿三年。

齊衰如期穿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

緦麻五服禮最輕,袒免奔喪五服外。

五聲八音十二律,黃鐘大呂演宮調。

傳統文化包羅廣,細細品讀巧記誦。

註釋:

踐祚:指即位,登基。

朔:天文學名詞,又稱新月。指每月農曆初一。

朏:新月開始生明,亦用爲陰曆每月初三日的代稱。

夜半:古人把一天劃分爲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以地支稱其名爲子時,與三更相對應,相當於前一日夜間11時正至次日凌晨1時正。

雞鳴: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丑時,與四更相對應。相當於凌晨1時正~3時正。

平旦: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寅時,相當於清晨3時正~5時正,即是我們古時講的五更。

日出: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卯時,相當於清晨5時正~7時正。

食時:即古人喫早飯的時間,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辰時,相當於上午的7時正~9時正。

隅中:指臨近中午的時候,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巳時,相當於每日的9時正~11時正。

日中:指日頭正當午,又稱中午,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午時,相當於每日的11時正~12時正。

日昳:太陽偏西爲日跌。以地支命名爲未時,相當於每日13時正~15時正。

晡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申時,相當於每日15 時正至17時正。

日入:意爲太陽落山的時候,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酉時,相當於每日17正~19時正。

黃昏: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戌時,相當於每日19時正~21時正。

人定:意爲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爲亥時,相當於每日21時正~23時正。

窆(biǎn):本意是把死者的棺材放進墓穴。又引申爲埋葬、墓穴等義。

袒免:古代喪禮,凡五服以外的遠親,無喪服之制,唯脫上衣,露左臂,脫冠扎發,用寬一寸布從頸下前部交於額上,又向後繞於髻,以示哀思。

本文轉載自山西 陳琳 “創意語文工作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