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訊】今年中國電影春節檔的總票房出爐,截至10日,春節檔(大年三十至大年初六)票房已累計達58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流浪地球》累計票房超過20億,《瘋狂的外星人》達到14.5億元,《飛馳人生》10.4億元,位列春節檔票房前三甲。不過,隨之曝出的春節檔電影資源遭集體泄露的消息也讓片方頭疼不已,有業內人士稱其爲“中國電影史上最大泄露事故”。

今年觀影人次同比降了 票房卻更高了

綜合上海澎湃新聞、北京央廣網報道,截至2月10日晚9時許,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獲得了20億元的票房成績,相比2018年春節檔冠軍《唐人街探案2》19.1億元的票房增長了5%。

周星馳執導的《新喜劇之王》收穫票房5.3億元,動畫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獲4.6億元票房。

而表現不佳的春節檔參賽選手有成龍主演的《神探蒲松齡》、宣傳片火過正片的《小豬佩奇過大年》和港片《廉政風雲》,票房分別爲1.29億元、1.12億元和9485萬元。

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與口碑呈現正相關關係,《流浪地球》上映後豆瓣評分8分的高口碑一騎絕塵,排片比例也迅速從不佔優勢的第四位攀升至超過50%。

北京國際在線的消息稱,11日公佈的中國電影觀衆滿意度2019年春節檔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春節檔觀衆滿意度得分83.9分,這也是自2015年開展調查以來春節檔中的最高分。檔期內不同類型的影片滿足了觀衆多樣化、差異化的觀影需求,《流浪地球》獲檔期滿意度冠軍。

相較於2018年春節檔57.51億元,2019年春節檔整體票房小幅提升,這一變化主要是平均票價提升所導致。

阿里影業旗下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18年春節檔影片平均票價均不及40元,而2019年春節檔綜合票房都在40元以上,部分甚至逼近50元。具體到頭部影片,《紅海行動》的平均票價爲39.3元,《流浪地球》平均票價達到48元。

另據燈塔研究院在2月10日披露的數據,2019年春節檔觀影人次1.3億,同比下降10%。

“春節檔”電影票爲何漲價?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供需關係的變化和“票補”力度的減少是主要原因。春節期間,非一線城市人口大量回流,爲當地電影院帶來觀影高峯。對於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小影城來說,平時上座率“慘淡”,出於盈利甚至生存考慮,在“春節檔”漲價是必然選擇。此外,儘管當前線上購票已成爲主要購票方式,但今年片方投放的線上價格補貼力度大減,直接導致了票價上漲。

喜憂參半!春節檔電影票房達58億 卻遭史上最大泄露?

上映一天 春節檔所有影片都出了高清資源

然而,片方來不及高興卻陷入一片焦慮中。2月6日,電影纔剛剛上映一天,春節檔的所有影片就齊齊在網上出了資源。不是槍版,而是連片前廣告都原樣帶齊的高清版本。有人在朋友圈和微博上以“一元一部三元打包”的價格叫賣,也有人在各個微信QQ羣裏攜資源給羣友們“拜年”。

排在春節檔目前票房冠軍的《流浪地球》是最先因盜版發聲的。導演郭帆和製片人龔格爾分別在微博上呼籲網民支持正版,並希望大家幫忙舉報盜版鏈接。《流浪地球》是一部注重視效的科幻大片,片方一面收集鏈接,一面收到大多數網友的回覆,“這片子不去電影院看沒意義”。相比之下,其他幾部沒有那麼倚重特效的喜劇受到的影響甚至更大。

已經連續征戰六屆春節檔的《熊出沒》,也沒有逃過盜版的噩運。從上映第一天年初一晚上,就開始奮戰在刪鏈接的道路上。

由於專業的檢測機構在春節期間放假,片方只能依靠反盜版的第三方公司24小時監控刪稿。但已經流向網絡的影片資源,尤其是網盤鏈接層出不窮,有片方已經表示刪到“沒脾氣”。

到年初五(2月9日),全天的觀影人次已經下降到1905萬人次,比去年同日下降了將近100萬人。而今年同日的票價高於去年的39.8元,達44.5元。

2月10日,中國國家版權局發佈聲明,表示將嚴厲打擊網絡侵權盜版,保護優秀國產電影,對嚴重的侵權盜版分子將移交公安部門採取刑事手段予以嚴厲打擊。

屢禁不止 盜版已成產業鏈

近年來,關於影視盜版黑產業鏈的報道隔三差五就能刷屏,可真正能夠整治的卻是寥寥。

上海澎湃新聞報道,以往有熱播劇上線時,網上可以通過88元成爲“代理”,各個視頻網站的“會員權益”就能永久享受,還能自己發展下線,售賣這些資源。而自己拉來的下線,則需要向上級交“管理費”,類似“傳銷”的模式在網上已存在多年。而流出的這些資源中,無一例外都打着澳門某賭場的小廣告,這也是這條黑產鏈中高頻出現的廣告主。事實上,賭場、情色網站,網頁遊戲廣告在下載的電影資源中非常常見。

上海電影技術廠一位熟悉電影拷貝製作的工作人員對於今年春節檔影片遭集體泄露一事也十分好奇。

這位工作人員分析,每臺放映機有自己的水印,如果是槍版可以看出來;“如果是源文件複製的環節,每個製作部門都有可能流出。影院直接出文件挺難的,一般片方給到影院的都是加密DCP,單憑影院自身要解開的可能性不大。”

對於防盜版的技術,這位工作人員透露,他們通常製作發往不同電影節或者展映活動的拷貝或者高清藍光碟,“可能會打一個暗水印,用於區分版本,比如每隔十分鐘或者十五分鐘有一幀畫面上有水印,觀衆肉眼是看不出的,但如果萬一泄露了,我就能夠查到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但全國發行的影片不可能每個影院做專屬拷貝。也可能是一個第三方的製作公司獲得了可以破解某個母盤製作公司密鑰的方法,如果是影院端泄露,這就可能是一個很深的產業鏈了。”

早在2016年11月,廣電總局電影質檢所宣佈與瑞士NexGuard公司簽署了獨家水印保護授權協議。通過這項技術檢測,一小時內,NexGuard就能精確定位盜版內容出自哪家影院的哪一個場次,爲片方維權提供鑑定報告。

2016年12月,中國首例因盜錄院線電影而入刑的判例產生。公安通過水印追蹤到湖北男子衛某在湖北省陽新縣銀興影院盜錄了當時正在上映的影片《我是證人》,繼而追查到衛某盜錄一系列影片在自己的私人影院播放牟取不法利益的事實,對衛某判處10個月有期徒刑並罰款5000元。隨後,公安又在山東、四川、陝西等地破獲了多起類似案件。

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未經著作權人的允許,在網上傳播盜版電影的下載鏈接(排除合理使用等情形),可能會侵犯電影作品著作權人的發行權和網絡信息傳播權,從而承擔法律責任。

今年2月2日,中國國家版權局就發佈了《2019年度第一批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該名單包含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小豬佩奇過大年》等8部賀歲片。要求各地版權行政執法監管部門應當對本地區主要網絡服務商發出版權預警提示,加大版權監測監管力度。對於未經授權通過信息網絡非法傳播版權保護預警重點作品的,應當依法從嚴從快予以查處。(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