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爲了秦國,實行變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秦國成爲了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打了很多勝仗。可是他的結局卻十分悲慘,車裂而死,也就五頭牛一拉,撕裂了身體而慘死。那麼商鞅爲何始終沒有造反呢?後世的關於他造反的一些言論還有記載都是統治者根據需要而誣陷於他的,他確實沒有造反。

主要原因有這麼幾個:

當時的社會背景與大趨勢,還有他本人的性格與抱負,就決定了他不會造反。雖然根據記載,商鞅本人的脾氣並不太好,偏執,孤僻,很難與人相處,也正因爲這樣才得罪了不少人,包括秦國的權貴,爲以後的殺身之禍埋下了伏筆。但是他的抱負卻是心懷天下的。

他希望這場變法在秦國能夠一直實行下去,這法學能夠傳承下去,並不是一心只爲了自己的權力,公民地位。他雖然身死,但是這場變法卻是被秦惠文王繼承了下去,並沒有因此廢除他的心血。

還有當時秦國的環境也不太好,支持變法的孝公去世。新上位的太子沒有人知道他對新法的態度如何,那麼在變法中損失了大量利益的舊貴族趁此想要重新上位。而此時鄰國也想趁着秦國此時內亂,來攻擊秦國。這種情況下,如果商鞅起兵造反的話,便會給鄰國可乘之機,以此襲擊秦國,造成他的變法心血全部毀掉。

他本人是一個把法看的比自己命還重要的人,寧可自己死,也不願看到自己的心血就這麼毀於一旦。但是當時統治者,他們之所以誣陷商鞅,說他造反,這跟他們自己的需要有關係。因爲嬴駟用商鞅造反這個藉口來除掉他,然後再除掉這些守舊勢力,老的氏族,這樣他作爲新的秦王登基,他的位置才能做穩。

其實,這跟後世也有關係,就是後世宣傳他造反的政治上的需要。比如說漢,漢繼承的秦,那麼自然他就必須要承認變法的好處,取得的巨大效果。但是商鞅他推翻了是什麼啊,舊勢力。漢朝當然不可能鼓勵這種人了,凡是統治者,都不會鼓勵這種行爲,因爲他們就屬於舊勢力,這麼可能願意被新的勢力推翻呢?

所以,以後的每個朝代,都把商鞅認爲是造反,這才符合貴族皇室的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