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本文由麻辣讀史原創創作,歡迎轉載分享

一提起春秋戰國,就必然會想到諸子百家。這是中國歷史上思想和文化極速發展的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學術盛況。除我們如今熟悉的四大,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還有陰陽家,縱橫家等。這些個學派都試國將自己的學術觀念用於治國平天下,而他們通過的途徑就是四方遊說君主,希望君主採納他們的主張,能在本國內實行從上到下的一系列改革和變,以國富國強。

既然是變法就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失敗的原因無非就是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或者改革措施不符合實際,沒有徹底實行下去,再或者就是變法支持者君主的猶豫不決,導致改革沒有堅實的後盾,強有力的保障等等一系列原因。當然了,在這些變法中最成功的無疑就是商鞅在秦國實施的變法,這其實也是要歸功於商鞅變法前十足的準備,以及對秦孝公的考量。

魏王不識人才

在什麼都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商鞅還在魏國跟着自己的老師公叔座當一名小小的中庶子,過着悠閒的日子。他的老師臨終前向魏王舉薦商鞅,說商鞅雖然年紀小但是能力非凡,可以委以重任。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殺了他不然日後定會成爲魏國的禍患。可惜魏國沒有聽取公叔座的意見,覺得他誇大其詞。

而商鞅這邊也沒有多大反應,他並非像其他人一樣,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能,他自己本身也在思考自己要跟隨的君主是一個什麼樣的,是不是值得他賣命呢?而在此時,秦孝公爲了能夠恢復秦穆公時輝煌,廣發《求賢令》。而商鞅就是在這篇《求賢令》裏看到了秦孝公求賢若渴的心和招賢納士的誠意。但是漂亮的話大家都會說,關鍵還是要看個人的品性和行動。於是商鞅來到了秦國,打算進一步考察秦孝公是否真的決心變法圖強,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選對了人。

秦孝公發佈求賢令

秦孝公初見商鞅

商鞅和秦孝公的會面就有點類似於現在的人才市場招聘,面試官和麪試者是雙向選擇,雙方是平等的。我們知道商鞅是法家的代表,然而和秦孝公的第一次會面,商鞅沒有直接表明自家的主張,而是和他大談特談起了堯舜兩帝的治國之法,秦孝公這邊一邊聽一邊打瞌睡,就像是上馬克思主義思想課的時候,老師在上面高談闊論,我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師講得越激動我睡得越香。事後,秦孝公特別氣憤的向推薦官景監抱怨,這人是個大騙子,怎麼能用呢?

秦孝公再會商鞅

過了幾天,商鞅又一次見到秦孝公,這次商鞅講的還是禹,湯,文,武幾位仁君的王道治國之法。雖然商鞅把王道講得頭頭是道,但是這和其它的遊方學子所說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在秦孝公眼裏不過是些迂腐陳舊之談,不足以救秦國。這顯然也不對秦孝公的胃口,即便如此,秦孝公雖然對極力推薦商鞅的景監略有微詞還是拿出了一國之主的氣度對商鞅十分友好,沒有怪罪商鞅似乎只有平庸之才。

合作關係達成

經過兩次的較量,商鞅也看出來了秦孝公是個值得信賴的君主。所以商鞅也不裝了,最後一次求見秦孝公,把自己的雄才偉略都全盤托出,帝道不行,王道不用,便取霸道。這番話正中秦孝公的下懷,秦孝公一直都覺得秦國如今積貧積弱,需要下一劑猛藥纔可以,仁君王道此等太平政策不適合如今的秦國。只有富國強兵,才能改變秦國的現狀。而這正好和商鞅所提出的霸道不謀而合。這次,他們兩個談得非常投機,連續好幾天不眠不休,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經過這三次會面,兩個人都瞭解對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結成合作夥伴,給予對方足夠的信任和支持。如此,這結果自然也是好的。而後的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徹底改變了秦國的命運和未來走向,變成東方六國所忌憚的虎狼之國,也爲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