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類銀行理財產品火了——結構化理財產品,各大銀行都在熱推,產品的收益率動不動就10%+,讓人看到很心動。

上面這張圖是招商銀行推出幾款的結構化理財產品,其中,最高的收益率可達37.7%,這麼高的收益,到底靠譜嗎?我們來一睹廬山真面目。

什麼是結構化理財?

“結構化”顧名思義,就是把產品募集來的資金分成了兩個部分去投資,絕大部分資金投資基礎金融工具,比如存款、債券、貨幣基金,這部分風險小;另外一小部分資金,投資於衍生工具,比如:期權、期貨、匯率等等,風險極大。

收益率真的能達到那麼高嗎?

以上圖中招商銀行推出的“滬深300看漲鯊魚鰭”爲例,大家也看到了,這款產品的收益率是浮動的,最高可以達到14.34%,最低是1.84%。

爲什麼浮動空間會這麼大呢?

主要還是因爲其投資標的。

類似的結構化理財產品,市場上還有很多,除了招行,其他銀行也都有,大家買理財的時候一定要瞪大眼睛,避開!

下面教大家幾個辨別的辦法:

第一、看名字,一旦出現,“滬深300看漲”“中證500看跌”,這樣的字眼,一般情況下投資標的會含有期權,期權就是一種合法的賭博,不熟悉的千萬不要碰,不聰明的不要玩,除非你有華爾街的實力,索羅斯的頭腦。

第二、看收益率的時候,不要只看到最高的收益率,要看他們的浮動區間,如果差距很大,比如從1%到10%,那這個10%往往很難實現,更多的是宣傳需要。

還有如果看到“預期年化收益率”,“預期”這兩個字,大家要警惕,代表着有可能實現,也有可能實現不了。

第三、不要光聽理財經理瞎忽悠,要仔細看合約,看看是“非保本”還是“保本”,這很重要,關係到你的本金是否安全。

還有一個帶有偏見性的經驗,當然不一定適用所有的理財產品。一般合同中產品設計得越複雜,越讓人看不懂,像我們分析的這個案例,這就說明風險很大,而簡單的合約,收益說多少就是多少,是否保本、期限、發行方等等,一目瞭然,這樣的反而越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