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郵電大學物流工程教研中心副教授 楊萌柯:目前無人貨櫃經營企業,還屬於快速搶灘建地的野蠻增長期,消費者的黏性並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所以後續服務、補貨、運營等各方面沒有跟上,導致在一些地區智能無人貨櫃出現閒置、廢棄等現象。除了點位費,由於無人貨櫃的應用場景多出現在社區的新零售市場,因此對商品種類的要求也更加多樣,除了零食,還涉及到水果、蔬菜等生鮮品類,這使得企業的供應鏈和運營能力也面臨更大的挑戰。

線下競爭激烈 社區無人貨櫃遭閒置 如何讓無人貨櫃不再閒置?

央視調查:無人貨櫃竟無人問津?部分閒置成空殼!曾經巨大的風口,爲何成了一道“傷口”?

近兩年隨着無人零售概念的興起,很多無人貨櫃出現在街頭巷尾、商場或居民小區裏。比如自動售水機、自動賣菜機、自動賣米機、廢品回收機等等,和老百姓的日常消費關係密切。相比傳統的自動售貨機,這些無人貨櫃還配備了“進銷存”軟件,能夠對商品庫存進行動態監測和管理,更適合銷售生鮮類的商品。很多都是掃碼支付,便捷簡單。

但是,最近央視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有些無人貨櫃卻處於閒置狀態,這是怎麼回事呢?

線下競爭激烈 社區無人貨櫃遭閒置

在北京朝陽區某小區裏記者看到,一個自動蔬菜售賣櫃只剩下一副空殼,12個儲菜格都已經空置。據瞭解,這個貨櫃放置於去年年底,最初還是很受歡迎的,但是隨着小區周邊果蔬超市的開張,現在的貨櫃就處於閒置狀態了。 

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昌平區的某小區走訪一圈發現,這裏各類大大小小的無人貨櫃有10多個,但目前多數也處於閒置狀態。 

據瞭解,最高峯時這個小區安放的無人貨櫃達到近20個,目前仍在使用的只有不到5個。起初一些智能貨櫃還是比較受社區居民歡迎,但當新鮮勁過去之後,一些設備後續乏力、經營不善等問題也很快顯露了出來。部分售貨櫃起初以打折辦卡的會員模式吸引消費者,而現在社區居民也面臨了退費難的問題。

北京某小區居民:客服說4月份退錢,4月份一直沒退,我們又打電話,有時候接,有時候不接,現在根本打不通了。網上商城也沒有了,我們裏邊有2000多元,也沒有地方去要回來錢。

北京郵電大學物流工程教研中心副教授 楊萌柯:目前無人貨櫃經營企業,還屬於快速搶灘建地的野蠻增長期,消費者的黏性並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所以後續服務、補貨、運營等各方面沒有跟上,導致在一些地區智能無人貨櫃出現閒置、廢棄等現象。

點位費水漲船高 無人貨櫃運營需更精細化

據記者瞭解,投放運營一個無人貨櫃的成本包括:點位費、電費、折舊費、人員成本等幾大部分。其中,點位費,也就是貨櫃的佔地租金,約佔運營成本的25%。雖然在幾項成本中佔比並不是最高的,但今年以來一線城市的點位費同比去年月均增長了約2000元,企業越來越感受到這部分成本支出的壓力。

無人貨櫃的銷售額主要看點位的優質程度,像火車站、學校等人流量比較大的點位,銷售額會比較高,但同時熱點區域的優質點位資源有限,這也推高了這些搶手點位的費用。 

北京在樓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張贏:第一類的優質點位集中在火車站和機場,第二類優質點位集中在醫院和學校,第三類優質點位是集中在社區,社區是藍海,租金相對火車站要低得多。

北京友寶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朱激:在某一個點位競爭壓力比較大,以及加上人工物流成本費用成本都會多一點。

除了點位費,由於無人貨櫃的應用場景多出現在社區的新零售市場,因此對商品種類的要求也更加多樣,除了零食,還涉及到水果、蔬菜等生鮮品類,這使得企業的供應鏈和運營能力也面臨更大的挑戰。 

北京友寶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朱激:傳統的運營商完全是靠人的經驗去做。而我們現在是通過後臺的技術去提示每個運營人員,這臺機器缺了什麼樣的貨、什麼時候缺了哪些品類的貨。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2017年國內無人零售市場(含無人貨櫃)交易規模保守估計接近200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650億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資料顯示,我國的無人貨櫃數量應爲270萬臺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目前國內無人貨櫃數量還不到20萬臺。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增長潛力巨大,但無人貨櫃必須要進行精細化運營。 

某投資公司項目總監 周家駿:因爲我們本身投的是一個零售渠道商,所以最後還是會看規模化的速度,規模化的能力,點位的經濟運營程度,是不是能真的有效成爲零售業的補充。

北京郵電大學物流工程教研中心副教授 楊萌柯:避免野蠻生長,首先採取大數據結合方式對不同消費場景下高頻、剛需的產品進行精細化運營來提升消費者的體驗;第二,我們從消費者端來說,逐步引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同時增強消費者黏性,逐步把線下的流量導流到線上。 

新聞鏈接:日本飲料自動售貨機數量大幅減少

據悉,無人貨櫃是在自動售貨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日本是自動售貨機大國,人均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一,平均每42人就擁有一臺。但近年來日本自動售貨機,尤其是飲料自動售貨機市場也出現了逐年下滑的趨勢,爲了應對市場規模萎縮的局面,日本的企業也在轉型。

日本自動售貨機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日本全國銷售飲料的自動售貨機數量約爲242萬臺,較2005年最多時減少了20萬臺。特別是近年來,遍佈日本全國的連鎖便利店相繼推出低價現磨咖啡業務後,自動售貨機銷售額加速下滑,目前年銷售額已經降至2萬億日元,約合1280億人民幣,比2000年減少了約3成。

日本自動售貨機市場由飲料商家主導,長期以來包括三得利、朝日在內的日本5大飲料廠商,都採取以量取勝的策略,在街頭巷尾大量集中設置自動售貨機,壟斷了80%的市場份額。但是卻導致了銷售產品和價格的高度同質化現象。

爲了擺脫行業面臨的困局,日本各大飲料廠商除了推出具備電子支付、人臉識別等新型功能的機型吸引消費者外,也開始調整戰略,逐步減少收益率較低地段的自動售貨機數量,避免過度集中設置,來提高單臺的銷售額和利潤率。比如,三得利已經撤回了此前設定的投放數量目標。可口可樂日本分公司也宣佈大面積撤除未能實現收支平衡的自動售貨機。 

日本某自動售貨機運營公司負責人 奧谷真由:接下來主要通過在車站等人流較多的地段設置自動售貨機,尋求差異化。同時多開發一些自動售貨機的限定商品,來吸引顧客。 

爲了最大限度利用城市空間設置自動售貨機,飲料廠商還看中了尚未被充分開發的私用住宅空地。有分析指出,日本飲料自動售貨機市場或將面臨持續萎縮,今後有望被食品、日用品等生活服務型自動售貨機取而代之,成爲行業新的支撐點。 

日本自動售貨機工業協會負責人 小池祐太:隨着時代變化,自動售貨機也不再只是把錢扔進去拿到商品這麼簡單,目前越來越趨向於提供服務功能,比如和手機聯網後給消費者提供更多信息,或者銷售飲料以外的新商品。 

如何讓無人貨櫃不再閒置

在我國,瘋狂崛起的無人貨櫃,在運營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不少問題。消費者黏性不高,設備後續乏力、經營不善、運營成本增加等等。對於運營企業來說,要讓無人貨櫃真正紮根落地,最關鍵的是要給消費者選擇使用無人貨櫃來消費的一個理由。如何做到精細化運營,完善供應鏈、讓消費者獲得更好更穩的消費體驗、對零售終端進行智能化監督和預測等等,都是運營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既需要科學的管理方法,也同樣依賴於技術手段的創新和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