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原該是歡慶的日子,卻總有一些不愉快的事兒發生,2018年的春節似乎比往年多了些灰色的氣息。

自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僅小編一人所知,身邊死亡人數已有7人之多,其中有久病者,有癌症患者,還不乏有暴死者,死亡年齡普遍在五十多歲。

王某,男,56歲,浙江紹興人,酒精性脂肪肝加糖尿病患者,愛好嗜酒、抽菸,2月18日,醉酒後吐血,修養一日,身體略見好轉,未就醫,2月20日晚,病情出現反覆,臥牀不起,2月21日下午卒。

李某,男,51歲,浙江紹興人,平生健康無疾病,愛好嗜酒、賭博,2月16日,聚餐豪飲後參與賭博,連賭二日,夜不眠,2月18日凌晨,突感心臟驟疼,停賭回家,臥牀半日未果,生卒。

爲什麼但逢佳節,總免不了有暴死之人存在?

春節所對應的節氣是春冬季節,春冬季節,天氣寒冷,人體血液受天氣影響,流速緩慢,容易堆積阻滯在血管一處,令血管內部壓力增大,易引起人體局部高血壓及低血壓,嚴重可引起血管破裂等危險,可危險人體生命安全。

每逢佳節,衆人歡聚一堂,容易喝多、喫多、煙多、少動、少眠。過度飲食加重人體器官的負擔,使得人體器官不得不沒日沒夜的工作消化;嗜酒又導致人體內酒精濃度過高,殺死一部分人體細胞,給原本勞累的器官雪上加霜;菸草又是如同酒精,破壞人體細胞。少動、少眠無一不在加重人體器官的工作壓力。在高強度又高破壞的工作環境下,身體器官發生故障歇業,增加了人們猝死的風險。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低血壓等基礎病的存在也加大了節日人們暴死的幾率。春節期間,飲食上貪一時便宜,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從而導致基礎病的病發。

此外,春節期間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重了暴死的風險。春節期間,人們往往抱着日常小病不重要的想法,當身體產生異常狀況時,抱着不聲張能拖一日是一日的想法,拒絕就醫,只靜待身體的自然恢復,從而錯過了就醫的最佳時機,加重了病情,增加了死亡的風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