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開頭幾句話,就讓父母震撼,從此不敢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三字經》的內容可分爲六個部分:

1、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

2、從“爲人子,方少時”到“弟於長,宜先知”;

3、從“首孝弟,次見聞”到“此十義,人所同”;

4、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

5、從“經子通,讀諸史”到“朝於斯,夕於斯”;

6、從“昔仲尼,師項橐”到“戒之哉,宜勉力”。

每個部分都包含很多中華傳統經典故事,我們會陸續整理六部分的原文內容和譯文以及相關的國學經典故事供大家交流學習。

今天我們講講《三字經》第一部分的原文內容和譯文以及包含其中的國學故事。

第一部分是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爲有用之材。

雖然後天教育和影響很重要,但是從孩子的成長階段來看,孩子越小,教育可塑性越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爲父母的你,敢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嗎!?

人rén之zhī初chū

性xìnɡ本běn善shàn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

習xí相xiānɡ遠yuǎn

【譯文解說】 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小時候,這種天性人人都很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長大後,每個人受環境和教育的不同影響,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於是原本都相近的善良本性,因此而相差得越來越遠,形成有善有惡的分別。

【國學故事】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 他有四個兒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衝。 雖然四個孩子成長在相同的環境下,但性情各異:曹植有建國保家的理想,性情溫柔敦厚。他喜詩書、富才氣。聰慧過人,出口成章,深得曹操寵信。 曹丕卻與曹植習性有異,他喜歡舞刀弄槍,尤精劍術,在武術史上也留有名聲。曹彰是一員猛將,可以當三軍之帥。他可以左右開弓,在百步之外,射中一根頭髮絲,他還能把一頭小象按倒在地下。小兒子曹衝是個有名的神童,曹衝稱象的故事,今天的孩子們幾乎無人不曉…… 曹操的四個兒子同樣的出身,同樣的生長環境,但性格卻不相同,自然是時勢造成的。同時,這與他們的習性也是分不開的。

苟ɡǒu不bú 教jiào

性xìnɡ乃nǎi遷qiān

教jiào之zhī道dào

貴ɡuì以yǐ專zhuān

【譯文解說】 人生來就具有善良的本性,如果不好好地教育加以適當的引導,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 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是專心、持久、始終如一。 師長要一心一意地教育孩子,孩子也應一心一意地學習。教的人和學的人都要專注努力地付出,真誠善良的本性纔不致喪失,由於專心學習,才能更加努力上進。

【國學故事】 《孟子》裏講了兩個學生同時向奕秋學下棋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專一。 奕秋是當時著名的棋藝高手,他同時教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很認真地聽老師講解下棋的技巧;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講,但他心裏卻想着如果有大雁飛來,就拿起弓箭去射它。 棋藝教完,奕秋讓兩個學生對下一盤。開局不久,勝負便已分曉。認真聽講的學生下棋技巧比那個一心想射大雁的學生高明多了。 一樣的老師,一樣的教法,卻出現了不同的效果,不是因爲別人比自己聰明,而是因爲自己沒有專心學習的緣故啊!

昔xī孟mènɡ母mǔ

擇zé鄰lín處chù

子zǐ不bù學xué

斷duàn機jī杼zhù

【譯文解說】 孟子的母親爲了給孟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爲選擇鄰居而搬家。 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生氣地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折斷,以此來教育他學習是不可以中斷的。 【國學故事】 孟子小的時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一看見下葬祭祀的人就跟着他們學各種各樣的動作。孟母看見後,覺得這樣會影響孟子的成長,就把家搬到菜市場旁。可孟子不久又對小商販的叫賣聲學得惟妙惟肖了,仍然不好好學習。最後,孟母決定把家搬到一所學校附近,孟子這纔開始認真學習了。 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很是氣憤,她折斷織布機上的梭子,並對孟子說:“孩子,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不然就會前功盡棄啊!” 聽了母親的話,孟子覺得自己做得很不對,從此開始發憤讀書,終於成爲一代儒學大家。

竇dòu燕yān山shān

有yǒu義yì方fānɡ

教jiào五wǔ子zǐ

名mínɡ俱jù揚yánɡ

【譯文解說】 在五代時候,有個名叫竇燕山的人,他樂善好施、扶貧濟弱,而且待人處世都很好,從不欺詐他人。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採用適當、良好的方法去教導他們。 竇燕山的五個兒子,在父親的認真教導下,每一個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聲名遠傳四方。

【國學故事】 五代時,在河北省薊縣有一個名竇禹鈞的人,因爲薊縣有座燕山,竇禹鈞的名又很響亮,所以人們都以“竇燕山”作爲竇氏的代稱。 竇燕山年輕的時候,品行不好,仗着家裏有錢,到處欺壓善良的百姓。一天夜裏,他夢到死去的父親告訴他,如果再爲非作歹下去,不僅一生沒有子孫,而且不能夠長壽。父親在夢中殷切地勸他改過向善,竇燕山醒來之後,謹記父親的話,從此痛改前非,樂善好施,幫助許多困苦的人渡過難關。後來,竇禹鈞不但生了五個兒子,而且他也以自己改過向善的經驗爲例,很用心地教育他的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也沒讓父親失望,個個都成爲了有作爲的人。

養yǎnɡ不bù教jiào

父fù之zhī過ɡuò

教jiào不bù嚴yán

師shī之zhī惰duò

【譯文解說】 爲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只想到給他們提供物質所需,撫養他們長大,卻沒有好好教育他們做人、做事,這就是父母的過錯。 同樣,當老師的在教導學生方面,如果沒有好好教導學生,讓學生產生懶惰心理而不好好學習,學生因此而荒廢學業,這就是老師的過錯。

【國學故事】司馬光小時候很貪玩、淘氣,在他五六歲時,發生了一件事,使他發生了變化。 有一次,司馬光得到一個青胡桃,想把它剝開來喫,但他用了很多辦法,都剝不開。他跑去找姐姐幫忙想辦法。姐姐接過了胡桃,用盡力氣忙了半天,也是沒有辦法剝開。 姐姐走後,司馬光依然尋找着各種辦法。這時,一個丫環看到這種情景,告訴司馬光:用開水燙,可以把胡桃剝開。 姐姐回來,看到司馬光喫着了胡桃,問胡桃殼是誰剝開的,司馬光毫不猶豫地回答:“我自己啊!”司馬光的父親早看到丫環幫忙燙青胡桃,於是大聲斥責:“小孩子不可以撒謊!”司馬光頓時感到十分羞慚,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說謊,做人、做事總是實事求是。後來,終於成爲有名的政治家。

子zǐ不bù學xué

非fēi所suǒ宜yí

幼yòu不bù學xué

老lǎo何hé爲wéi

玉yù不bù琢zhuó

不bù成chénɡ器qì

人rén不bù學xué

不bù知zhī義yì

【譯文解說】 孩子不努力學習是不應該的,年少時不努力學習,等到長大以後,什麼都不會做,能有什麼作爲呢? 玉石從礦山裏開採出來,不經過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值錢的器皿。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人情、禮義、道德,就不明白做人的道理。

【國學故事】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司馬光曾被皇帝封爲溫國公。後人多稱他爲“司馬溫公”,他從小聰慧過人,被人們稱爲“神童”,但他並不驕傲。爲了每天早起讀書,他請木匠做了一個圓木枕頭,用這個枕頭睡覺,睡熟後只要一轉頭就會滑下來,磕在牀板上,人驚醒了,馬上爬起來讀書。 就這樣,司馬光孜孜不倦地學習、讀書,事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溫公警枕”勤奮的故事也就成爲後人爭相學習的事例。

今天先講到這裏,下一期,我們講第二部分:從“爲人子,方少時”到“弟於長,宜先知”。

《三字經》已被擇成英、日、朝等多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把《三字經》列入該組織編輯出版的《兒童道德叢書》,向全世界的少年兒童推薦。

文章來源:免費文化(3W點,YML123,點CO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