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點了?這個問題放在現在是非常簡單的,如今社會手機、手錶、鍾無處不在,想看個時間非常容易。獲取時間信息的容易也代表了時間的重要性,就是因爲時間重要,所以才需要我們把時間信息房得到處都是,畢竟沒有統一的時間很多事就辦不了啊,你和朋友約定明天見面,沒鐘錶肯定不行啊。

那古代呢,古代沒有鐘錶,古人是怎麼解決時間問題的呢?看太陽、聽公雞

早在原始社會,時間這個概念就已經非常重要了。但苦於當時沒有設備啊,他們就只能聽公雞叫和看太陽。公雞是非常準時的,每天凌晨4點左右會打鳴,喚醒同伴一起覓食。等天亮了,人們再看太陽在天上的位置獲取時間信息。但這個實在是太粗糙了,還費眼睛,你和姑娘約好了明天相會,都只能說上午或者下午,太不靠譜了。圭表

圭表是春秋時期發明的,簡單來說就是在地上立一根杆子,再在竿子附近刻一些刻度,利用影子的長短判斷時間,你看圭表的“圭”字像不像刻度尺。這個時候人們已經有了光陰的說法,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俗語就誕生在這個時期。

其實這個時候的時間已經比較標準了,但是限制因素也非常多,首先必須是大晴天,太陽要好,一到陰天雨天就不行了。而且杆子要正,有一點歪就會影響到時間的準確性。日晷

日晷完全就是圭表的加強版,人們發現將杆子傾斜一定的角度,影子就能均勻投在一個圓的錶盤上。這個時候人們還在錶盤上增加了許多刻度,時辰這個概念就誕生了。

但圭表的限制性因素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天上沒有太陽,這東西就是個擺設。我們的祖宗們又開始想辦法了。漏刻計時

漏刻計時誕生於漢朝,是爲了風雨無阻計時而誕生的,主要原理您可以參照現在的沙漏。就是老祖宗們不斷加水不斷滴,使之不停計時。終於,這個時候祖宗們看時間終於不需要再看太陽的臉色了,這個方法也一直被我們延用下來直到鐘錶出現。

奇葩的貓咪計時法

可能沒人能想到貓咪也能計時。北宋時期歐陽修對這方面非常有研究,還特地寫了一首詩《玉匣記》,寫的就是看貓瞳孔的大小計時。

原來古代光源並不豐富,主要靠太陽光的直射。而貓的瞳孔呢又會根據光亮的大小調整,早上太陽剛出來,貓的瞳孔還是圓的,正午太陽最大的時候,貓的瞳孔就會變成一條線,養貓的同學趕緊把家裏的貓抓起來,對照一下歐陽修的《玉匣記》,看看他老人家說得靠不靠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