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記載道:於時以爲“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這句話所述的人物就是三國時期諸葛家族三個傑出人物即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諸葛瑾諸葛亮是親兄弟,而諸葛誕也是諸葛豐的後人,《三國演義》記載:即武侯之族弟也。

魏得其狗。諸葛誕與其說是徐州琅琊陽都諸葛家族的一條“狗”,倒不如說是三國之一魏國曹氏家族的一條“狗”。這裏的狗並非貶義,而是用來稱讚殺敵立功的人,典出“功狗”。正如《世說新語·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諸葛誕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藝術形象,不折不扣爲曹魏王朝的一條“狗”,勤勤懇懇,忠心耿耿,爲了曹魏江山不被司馬家族所取代,正義凜然,痛斥佞臣,痛快淋漓。

原著是這樣記載諸葛誕痛斥賈充(曹魏三世功臣賈逵之子,時任司馬昭府下長史):汝乃賈豫州之子,世食魏祿,安敢出此亂言!另外諸葛誕攻進揚州,殺到樂綝家,喝罵樂綝(曹魏五子良將樂進之子,時任揚州刺史):汝父樂進,昔日受魏國大恩!不思報本,反欲順司馬昭耶!乍一聽,與曹魏功勳舊臣之後相比,諸葛誕義形於辭,不愧是曹魏的忠臣良將,稱得上曹魏王朝的功狗。然而,縱觀諸葛誕起兵反叛司馬氏,可看出諸葛誕並非要爲曹魏盡忠,而是要自保。

原因如下。

其一,淮南二叛,盡力幫助司馬。

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促使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爲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前兩次叛亂時,諸葛誕不僅不幫忙,反而或協助或告密,幫助司馬氏平定叛亂。王凌之叛時,諸葛誕就充當打手,被司馬懿任命爲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毌丘儉文欽之叛時,諸葛誕不僅斬殺毌丘儉文欽的聯絡使者,還向全國宣佈二人叛亂,甚至率先率兵進佔叛軍的據點壽春,穩定戰局,以此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任徵東大將軍。

其二,司馬專權,曹魏功勳被滅。

254年,李豐、夏侯玄和張緝密謀誅殺司馬師事敗後被殺。諸葛誕和夏侯玄同屬於魏國四聰,兩人很對脾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鐵哥們。夏侯玄是曹魏少有的正人君子,也是帝國最後的中流砥柱。後世曾有這樣評論:夏侯玄死,魏亡。諸葛誕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淩、毌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諸葛誕之所以心不自安,是因爲放眼此時魏國,能對司馬氏構成威脅就剩下諸葛誕一個人。

其三,投靠東吳,可以擁兵自重。

諸葛誕對曹魏談不上什麼感情,不然也不至於連續兩次幫司馬氏平定淮南二叛。另外,諸葛誕與司馬懿還是兒女親家(諸葛誕長女大嫁給司馬懿第五子琅琊王司馬伷)。因此,諸葛誕之所以造反,僅僅因爲不安,想自保。東吳和曹魏、蜀漢兵役制度都是採用世兵制。曹魏是士家制,蜀漢是世兵制,孫吳實行獨具特色的世襲領兵制。世襲所領之兵來自私家部曲和吳主授兵、給兵。東吳將領所領軍隊有世襲領兵權,但無所有權。故領軍將領死後如無子弟或子弟有罪不得赦免時,東吳政權可將其世襲所領的軍隊收回。因此,諸葛誕投靠東吳的如意算盤是擁兵自重,割據淮南,稱雄一方,完全實現自保。

綜上,諸葛誕舉兵反叛司馬氏,並不是爲曹魏盡忠,與魏得其狗的美稱名不副實,只是爲了實現個人利益而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