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原料, 七分工藝

好茶葉一定源於好工藝和好生態

——守興昌茶主陳曉雷

普洱茶作爲雲南一張地方標誌性名片,有人愛也有人嫌,有網友說普洱茶是“邊銷茶”、“低端茶”,有人說自己只喝綠茶,認爲熟茶渥堆發酵的過程很“髒”……看到諸如此類的言論,作爲一個普洱茶行業人員,我不禁想爲普洱茶叫屈。

曾是邊銷茶,就是低端茶嗎?

歷史上,普洱茶和湖南茯磚茶、湖北青磚茶一起,組成了專供邊疆少數民族飲用的“特種茶”。邊疆人民以牛羊肉爲主食,蔬菜匱乏,而茶葉中豐富的內含物質既可以去羶化食、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同時茶葉中所含的水溶性維生素B1、B2以及維生素C可以對角膜炎、結膜炎、脣損傷、壞血病等起到輔助治療作用。邊銷茶含大量茶多酚,長期飲用可增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防止微血管破裂……飲用邊銷茶,對於以畜牧業爲主的邊疆遊牧民族來說,能夠有效維持身體各項機能平衡,保持身體健康。

由於邊銷茶原料較爲粗老,價格低廉,到了今天,卻成了一些人心目中“不入流”的茶葉,卻不曾想過遊牧同胞們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普洱茶曾是他們的生命之源,於身體有大益。此外現在人們喝到的普洱茶的原料級別、製作工藝與以往的邊銷茶都有很大不同,直接將二者劃等號實在過於武斷。

普洱茶髒嗎?

也有人說,熟茶渥堆發酵的過程很髒,一開始熟茶的發酵環境確實不夠好,成噸的茶葉堆放在地板上,工人在其間行走、翻堆、灑水,茶友在茶餅中喝到石子、頭髮絲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

隨着經濟發展,普洱茶爲更多人接受、喜愛,熟茶的渥堆環境早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小堆子離地發酵對於茶友而言已不再陌生,一次僅發酵幾百公斤茶葉,堆子不與地面接觸,之後還要經過靜電、風選除塵。在這種環境下製作出來的熟茶,茶葉中基本不會再有其他雜物。

走近普洱茶,我看到的是生態、是做茶人的艱辛。真正的好茶不是齊整的長在茶園裏,而是隱於現代交通工具所不能達到的深山密林之中,去往茶園,一路攀山涉水,採茶需要搭着梯子,爬上茶樹,真的是“用生命在做茶”。

生長在這種環境下的茶樹,纔是真的實現了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那些說普洱茶髒、不入流的人,似乎只關注表象,需知看得見的髒不一定髒,看不見的恐有大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