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

王氏家訓祖訓

王氏家訓

三槐世第,及至於今,英才輩出,卓爾不羣。

孝悌爲先,忠信爲本,惟耕惟讀,恩澤子孫。

不奢不侈,顆粒成廩,婚喪從儉,持家以勤。

嫁女擇媳,勿尚重聘,積德行善,不惟俗倫。

自強自立,處事以忍,廣結賢良,不謀非分。

當差有事,尊上寬仁,努力進取,友朋謹慎。

勿以誘善,禍及自身,勿以親惡,招惹公忿。

酗酒無度,傷其身心,聚衆賭搏,財帛散盡。

貪婪飄蕩,荒廢青春,胡作非爲,辱沒先人。

戀衙投宦,必愛人民,忌才害賢,毒族害羣。

聳人告訟,不如獸禽,利令智亂,災難必臨。

祖靈在天,察爾甚真,陰誅陽譴,追究必深。

祖靈陰佑,和順永存,後裔繁昌,福壽盈門。

一榮一辱,天地一新,世德世業,糾察昭昏。

一謙受益,一滿招損,神靈有鑑,莫辱斯文。

陰受其殃,陽惡是因,安貧樂道,其心也欣。

焚燬朝夕,何堪明晨,紈絝墮落,愧對鄉鄰。

不肖爲賢,浪子如金,振興美族,直上青雲。

秉公懲戒,繁榮後昆,恭願後裔,永傳家珍。

百世不竭,積厚且純,張德揚惠,守規遵訓。

王氏祖訓

聖有經,賢有傳,國有典,家有訓,其義一也。王氏先世有規制,至北寧公歸林,一意家政廣其義,著爲祖訓,凡十八條,俾子孫繩繩世守,其所以加惠後人者至矣。子孫承簪纓清白之風,禮義漸摩之習,睹此規條而可一之不遵守乎。

1、子生於父母,其懷抱燕翼之恩等於天地,一呼一吸氣所流通,孝何假於言也。古人行孝事實雖愚夫婦皆有知者,乃有等家富薄親反脣詬誶,貧則棄親勿顧,甚則忤逆不法,其於人生之道幾於滅絕,此豈惟國憲所不容,亦家法所不宥也。故爲子者或以身養,或以祿養,一念孝思永持不忘庶乎子職之少盡矣。

2、家之伯叔,祖父與伯叔父,凡五服內即吾祖父之同枝。而兄爲吾之同氣也,既尊且親而可犯以非分乎。故爲子弟者須恂恂守禮,而言語起居動無違法可也。如其一有不遜,當集衆正法於祠。無少徇盍慎之。

3、自五服而外皆吾族屬,所當雍雍緝睦者也,如恃勢而起凌駕之心,習翫而逞兕勇之力,甚則狡獪操機,訐訟不免視族人如行路此何以族爲也,大宜痛懲毋蹈故轍。

4、祠宇之設,先靈在焉,如子孫無拜謁祭祀之儀,將何以報本也,故每月朔望必到祠禮拜並斟酌古禮。礻龠祠烝嘗之義。四時設祭,集子孫以致其誠敬焉。至各家遇祖父諱日,則奉其主於家,祭畢而還其主於舊位,有婚嫁者亦從古行告廟之禮。凡所立通行之禮,其各遵守無忽。

5、冠婚喪祭禮之大者,近世多廢缺不行良可嘆息!子孫有卓絕者,須求文公家禮踵而行之,而居家雜儀先人所裁定者亦一一舉行可也。

6、居鄉里閈相親非比胡南粵北也。何至動有構隙而私則逞忿,公則訐訟乖違,若此也故須禮讓相先義同和洽。而一鼓舌劍舐傷於人,我往彼來何時已乎,最宜慎之。

7、娶以擇配,非必奩幃豐盛而門第甚宜相稱也。如利其貲計而便於苟簡而娶。非其偶淄我清白矣。有此者黜而不族嫁女者類此均宜黜之,夫所謂非偶者,無論鄙劣之家即所與世仇。而祖父有遺命者亦宜謹慎也。

8、力穡爲務本生涯。唯鋤種及時而富有倉箱之慶,乃自貽以安飽也,倘習於浮惰而不歸本業,僅待哺於人而日有不給,奚免室人之謫乎?

9、士人讀書,非以拾青紫誇閭里之榮,而幼學壯行宇宙內事,皆吾分內事。況先人所期望,不可不以承先志爲心。如其中道無成。非止自底弗類,其如墮先人之志,何唯及時勉學而厚積宏發,光我簪組之傳可也。

10、家之女子,勵修潔之行,衛之不得不嚴。入有重關之限,出有鳴玉之佩,寢有結之固,而後修潔之行成,豈唯父母育女子即夫御媍亦然。而開外竇者多起於不才之浪子。有一於此甚爲名家疵,累犯則重爲之懲。

11、天下事孰不可爲。而爲農爲賈皆可爲生計。何必爲穿窬至污至陋之事而辱及先人。誡諭不悟而終蹈此行。豈徒終身不許入祠,而必執送於官,將擯於無生路也可不痛懲歟。

12、歲輸貢賦必不可免,雖貧窶之家或不能猝辦,而儉省以備輸納甚至計也。如侈一時用度,而恬不知有催科之急,駢致牢獄傷裂體膚且並濟事。國課仍然要完,吾甚爲之痛惜也。有知者當預圖之。

13、酒以充祀宴客,不可盡廢故習,飲者亦取浹洽而已。有等恣飲無度,顛倒衣裳若僵死人。負於道途庸夫俗子,猶無論耳。而我等冠佩之徒,假名曠達,視庸俗有甚焉。當醉時不知而惺惺有識者,視之以爲此何物也。然不特墮其容止而狂言妄語。禍亂所階,古有以沉湎亡其國者,況於身乎當戒之戒之。

14、家族長所以率領一族爲一族之弁冕,唯公足以服人。近有靡靡之流,徒負輩尊而或嗜酒食或恃權勢,當場無一正言直斷以致家政日弛。今須反身正已以求振飭。不然家規之設自長犯之,其何以令子弟勉圖之勉圖之。

15、男女一氣所分非有異也。人家生男,誰不育之。至於三七之外,亦不過以爲多累耳,若生女,夫往往淹之,殘生慘毒莫此爲甚,殊屬可恨。故爲父母者雖貧富不等,而或男或女鹹當育之,以全天地好生之德。否則會同家族首之於公,以治殺命之罪不在滋事之例。

16、人性本善也,誠能孝悌忠信,四德鹹備,禮義廉恥四維畢張。以之存心制行,合乎天理之正,得乎人心之宜。爲端不一,同歸於善而巳。此等子孫無愧先人有光邦族私則揭之於祠。以示勸公則舉之於官以行嘗。決不徒爲紙上之虛文也。宜共勉之。

17、人性本無惡也。但氣稟拘於前,物慾蔽於後,兼爲習俗所移。或有悖逆爭鬥干犯在上。教唆詞訟、涵酒好賭,甚至淫溺爲非,造言生事者,凡此均屬惡德。不獨身之根脈盡喪,而玷辱先人者不少。初則會罰於祠,俟其自新,再則執送於官,以嚴責儆,可不痛懲歟。

18、男不言內,女不言外,理陰理陽各有專司,此古禮也,有所不平,而夫爲之辨論有所乖逆,而夫爲之理爭。爲其婦者,雖明知夫之理直氣壯,彼非我是,亦宜柔聲勸解,毋得生氣助言。鄰於悍潑。賓客在堂,宜柔順歛容。唯夫命是從,若有識見高明者,開導夫子襄力其不足。則是家有賢妻而夫禍自少矣。

各地王姓字輩(祖籍省份排序按拼音音序):

福建省:

晉江貞坑王氏序行(聖字爲第十三世):

聖正宗澤永克昌

苗裔纘緒獻禎祥

慈孝友恭天倫樂

一源連綿萬代長

往上字輩爲(第一世起):

武 襄 復 琛 朝 俊 大 啓 弼 瑞 遂 世

安徽省:

琅琊王氏安徽望江世芬堂:永信志得守,彥本從之道,應時自大興,萬年常克紹,學業徵官符,文章啓榜兆,敦修源裕世,雲仍由茲肇。

安徽績溪王氏:玉大元祥兆,安邦維義誠,宏開能紹業,積德慶長春,俊傑輝光顯,家聲永茂庭,驊騮駒驥驌,龍鳳鹿麒麟,卜吉謙恆益,希賢智勇仁,儉勤忠信讓,均正適時平。

天長市王姓字輩:玉祥兆慶保,萬永進長春,俊傑名增顯,家聲自茂庭,安邦定國榮,文光昭盛世,大吉謙恆益,德仁希賢智,儉勤忠信義,秉本從業道,應善運遠興,均正適時平。

湖北省:

湖北松滋王氏字輩(以楊林市王家灣爲代表):

啓燕詞先,繼聖紹賢,經文光煥,毓秀序年,忠正世澤,吉慶維緣,宏宜家治,應運相傳。

蘄春王澥戶三槐王氏:

有德承恩遠,洪仁化澤長;務義傳宗紀,本禮定家邦;全智臨方國,崇信爲廷良;選極復興起,循序自永昌。

江西省:

吉安府三槐王氏(江西吉水縣灘頭村→河南衛輝→湖南常德、黔縣

→貴州天柱,歷經二十餘世)字輩:...志海通光昌;廣學紹家方;瑞慶...

萍鄉王氏字輩:

“文運人才盛奎光鬥漢齊青箱延世澤儲俊隸金閨”。

青海省:

湟中雲谷王氏:

運時(陳氏、李氏)→( )→國( )→可( )→( )→進( )→( )邦→廷( )→( )清→啓( )→( )→生( )→增( )→( )成→[3]

青海湟中雲谷王氏歷史變遷:始祖王普發祥於河北靈璧,漢代居山東臨沂,元初遷居南京,明初隨移民至青海,明末又遷至湟中雲谷川上西河。[4]

四川省:

四川大竹王氏:嘉錫良士,以奕正萬,懷仁履道,立名守善,典敬慎修,秉公度憲,光燦榮華,世代永煥

都江堰王氏:入蜀始祖:慎公,字顯臣。偉公。灌縣(今都江堰市)始遷祖:銘祿公,慎公之子生六子:一房諱之位公,住靑龍場餘家廟;二房諱之進公,住筏村場(今新渡口);[5] 三房諱之禎公,住太平場香花院;四房諱之賓公,住街子場;五房諱之奇公,住火燒坡;六房諱之貴公,住石羊場皁角廟。字派:長房:成天世啓文,明正國朝興。榮華增福祿,富貴德長淸。二房至六房登天懷德永,普化建邦長。開國經倫偉,榮華世代昌。注:普與甫同。長房:明字派與二房至六房:登字派同輩。錫字派與天字派同輩。貴字派、子字派、文字派、萬字派與春字派同輩。

四川瀘州王氏:海印大又順,登芝王元文,汝正聯心德,天明在朝廷。守永賓奇富,亨安帝寧童,宦亭定廣宗,慶宣應寬宏。

山東省:

嶧縣王樓三槐堂王氏字輩(十七世至五十二世):道統廣運,純正自勵,粹豫巽豐,百儒偉昌.成憲貽續守,鴻業振衍長,耀宗宜向盛,榮來啓智生。

鉅野草坡王姓:十九代月字輩後續20字輩:瑞廣延緒長繼先傳嘉良德培福澤厚道立萬世昌。

鄆城縣武安鎮華營村:體善傳家寶

德州王氏字輩:文明學書青開國俱朝臣修德承先志積善福慶臨。

萊州府王氏字輩(順治八年遷奉天海城縣,公元1651-):起道成應好,三開洪殿永,世德元齡懋,國賓福耀昌,蘭新臣希樹,文顯汝維祥。

高密城律王氏字輩:十六世以下“家述儒教,啓佑延基,同茲懋勉,益續遠徽。

山西省:

善慶堂王氏派語: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傳家徵世澤,光國蔚人才,道立英賢作,心恆孝友培,熙朝榮俊彥,寶樹植庭槐。

太原堂王氏派語:自紹玉昆誠,經緯雄才具,安邦定國榮,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聲,敦本前謨顯,修倫世道平,休仁知緒永,敏學興時行,以上培原裕,方來受命旌。

民國三十二年太原堂王氏派語:有章汝煥,式德聊昌,修禮立義,守本安常,興家成業,錫慶致祥,功昭道顯,聲遠名揚。

民國癸酉年太原堂王氏七大房合修族譜派語:禮樂修明定,湘南泰運開,今逢清鼎位,代毓國家材,世際人文起,源從晉祚來,子孫發千億,賢仕策金臺。清道光丙戌續譜所載派語:文運人開,洪猷日展,克慎芳修,用敬盛典,士德茂昭,卿材益顯,寶善立名,祖詒雲衍。

湖北省:

湖北省洪湖市燕窩鎮王家邊、烏林鎮王家洲王氏分支王氏派語:宗正仲勝天,曰(yue)之予廷家,國有文明士,光生際會中,克承先製作,必啓後安豐,世本仁和義,祖傳德與功,當時垂令典,萬代可以同,(大開雲運昌,立朝方高強。)(注:括號內的字在新修族譜時刪除了)。

湖南省:

寧鄉烏石王氏:文運人才盛,奎光鬥漢瑩,葆衷恢世澤,作善振芳聲,植樹先知貴,魁英實得名,緒從忠厚衍,瑞應集簪纓。

湖南隆回隆治王氏:源自三槐堂上梅王氏,自盟盛公始字輩如下:盟光添萬祖,良才文思廷,秀清義國正,世代守乾坤。祥雲調化育,師聞有道周,鳴風維景德,(本利學實優)。三十六世起改用王隆中將軍(光遠房後裔,軍長職)所撰的五言詩十二句:忠孝承家訓,慈惠徵瑞芳,岐晉宏基業,漢唐顯文章,治陳大平策,學宗知園方,圭壁聯輝遠,詩書遺澤長。根本勤培植,福祿爾自昌,徹懷先德著,永奉爲典常。

湖南益陽王氏派語: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萬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輝星漢,詞章耀錦城,科名光世澤,祿位定均申。老譜歷傳派語:鼎範銘功遠,詩書啓俊英,家聲傳益盛,前武克相承。

湖南瀏陽王氏鑿石支派字:裔榮篤本先德顯揚,紹修世澤遠繼廷芳。南華案山支派字:家德澤新克念顯揚,紹修正學遠繼廷芳。

長沙王氏字輩:守元寅汝世必鬥翁崇友佐添應子。(前十四派序不能成句,自十五世國字派起編成四言八句共三十二派):國正學文,洪開式哲,啓兆萬年,顯承謨烈,忠厚傳家,光昭祖澤,綿延永紹,祥鍾俊傑。

湖南湘鄉牢田王氏原訂編派:添元用義祖,承顯立鉉宗,忠孝守仁義,安邦定太平。續派:世業紹前德,詩書裕後昆,修齊爲國本,名教耀芳聲。

湖南安化王氏舊派語:派傳先善友,子仕仲孟文,廷萬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禮可育,中正本和心,立代資祺壽,亨佳福慶增。續修新派語:驥足騰雲路,鴻章重玉京,彝鼎垂功遠,賢書啓俊英,令名光世澤,祿位自能申,家聲傳必盛,前武克相繩。

湖南省(貴州省桐梓縣小水鄉)龍山縣桂塘鎮王氏舊派語:重承維貞賢,顯忠世應先,家紹成庭仕,定開永萬年.

河南省:

河南沁陽常樂村王氏字輩:

王姓原輩分字:

思 肇 世 來 之 有 維

春 喜 光 明 貴 榮 尊

德 業 重 修 家 運 振

興 起 功 烈 自 煥 新

新續輩字:

耀 祖 應 紀 志 高 潔

懷 寛 道 遠 安 守 親

誠 信 若 宇 敏 勤 學

智 仁 堯 舜 再 續 根[6]

雲南省:

雲南王氏(主要分佈在鎮雄、威信、石屏、貴州威寧、六盤水一帶):志遠興德政、承文國天章(中)、朝仕永應洪、貴廷思耀封、光建定安澤、顯揚裕先宗,高明登大寶,治濟慶家邦。

雲南富源王氏家譜字輩(富村支)

天尚世朝國連邦,廷臣文學正有光;

修齊治平全德教,信義傳家顯長安。

貴州省:興義市王家家譜

一勤維秉庭,圖尤證和平;

道德思克富,禮讓關定青。

貴州省:遵義市王家家譜

雙崇明自友,永遠在朝廷。

其他:

文德堂王氏二房車礁舊派序:宗派始均千,郎寶邦繼焉,文允廷光政,用世萬興天,丹懋崇宏大,思昭甲第聯。

碩舊王氏:聲振朝堂,世德傳芳,求志達道,大顯家邦。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