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二代愛金融,歐美富二代愛藝術

對比大多數不怎麼露面依舊藏在面紗下的富二代羣體,王思聰可說是中國曝光率最高的富二代,喫熱狗上熱搜、抽獎上熱搜......。隨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富二代這一羣體的基數越見龐大,中國家族企業已然進入交接班階段,他們的一舉一動始終惹人注目。

中國富二代們的共性

在國內,高淨值人羣是指擁有可投資資金在1000萬人民幣的個人,其中超高淨值人羣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元。根據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發佈的《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預計,2017年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將達188萬億元,中國高淨值人羣將達到187萬人左右,高淨值人羣持有財富總量將達58萬億元。其中,二代繼承人達到10%,全國約有18.7萬名“富二代”。富二代已經成爲一個龐大的羣體,除了有錢以外,他們還有哪些共同點呢?

根據南方財富網發佈的《2018中國十大富二代排行榜》,從中選取30歲左右的富二代,其中包括有楊惠妍、湯珈鋮、紀凱婷、劉暢、宗馥莉、左穎、王思聰7人上榜。

中國富二代愛金融,歐美富二代愛藝術

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知道這羣富二代有以下共同點:

1、時代影響投身金融浪潮

這批80後、90後的二代們成長於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及轉型時期,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過近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期間,資本市場蓬勃發展,通過金融改革推動金融產業體系逐漸完善並風靡,身處這一時代背景下,身爲網絡原住民的他們,思想觀念最爲解放、價值觀也最爲多元化,順應時代發展,紛紛投身於金融領域。根據《福布斯》的調查顯示,金融投資領域是大陸富二代最有興趣的行業。

2、鍾情於投資且一擲千金

據李秀娟教授《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顯示,許多二代對金融和投資的興趣遠遠大於繼承父輩產業。在他們採訪的60多個案例裏,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二代或多或少都涉足到金融投資領域。有在金融機構全職上班的,有和朋友合夥開金融公司的,也有幫助家族企業管理金融投資項目的。

中國富二代愛金融,歐美富二代愛藝術

3、生活優渥的二代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1990年代中國崛起了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如今他們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二代們絕大多數都是接受了精英教育和海外教育的高學歷人羣,有國際視野。從小目睹了父母的創業經商曆程,對如何經商有家學淵源。

對待人生、事業和財富的態度,與父輩截然不同。有錢、有資源的他們,更願意追求自我的成長和滿足,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相比父輩的辛勤工作,人生的體驗對他們更重要。如果父輩們當年創業是爲了溫飽,那麼,二代經商則出於興趣。前者的心態是臥薪嚐膽、咬牙切齒,後者則是能進則進,享受過程。

中國富二代的多元選擇

根據2017年調查,中國當前資產超過200億的118名頂級富豪中,僅有31位年齡低於50歲。越是排名靠前的富豪,年齡低於50歲的越少,子女接班問題日益顯現。可是,據《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 調研顯示:家族企業二代中有接班意願的僅有35%。

富二代們的父輩創業艱辛,留給家庭的時間有限,因此二代們希望選擇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加上得益於家族的庇廕下,生存已不是當務之急,他們的價值取向更爲多元,不再把金錢作爲唯一的人生追求。因此,當他們長大成人後,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多元化。

中國富二代愛金融,歐美富二代愛藝術

源於她們女性的柔性、細膩以及肩負責任、維繫家庭等特質,女富二代們多數保持低調,且相對而言對父親言聽計從,被安排進家族企業,通常會從基層做起。總結外界對她們爲數不多的評價可以知道,這些女富二代們深受父親的影響,多數都跟父親一樣低調、勤奮。除了工作外多數熱衷做慈善,例如紀凱婷至今捐款已達950萬元,是90後慈善家中的榜首。

反觀男富二代,上述2位中湯珈鋮繼承了家業,王思聰還沒有回公司接班,而是選擇自己創業,涉足投資和電競,但依然受父親的指導和扶持,例如成爲家族公司的股東、創業資金來源於父親,同時,自己創辦的公司也會和父親公司產生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是基於男孩子天性容易反叛、愛玩不定性、不服輸、成熟期晚等特性,父輩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讓他們接班還是交由職業經理人負責,讓他們享有資本分配。據瞭解,對於男孩子,富一代們多數都是先轉移管理權或者少部分股權,讓其擔任董事等職務,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轉移控股權。

如今,擔任達利集團執行董事和副總裁的許陽陽,在2005年從廈門大學畢業後,便跟在父親許世輝身邊學習經營之道,之後她又去英國留學了三年。2008年,正式入職達利集團,擔任過工會主席、車間主任及副廠長的她,可以說是從基層一步步做起來的,對達利集團從下到上有全面的瞭解和認識。在集團上市的準備工作中,她不僅是重要的參與者,更是父親的得力助手。全球路演中,許陽陽面對衆多投資者的循環拷問,應對自如,被外媒稱讚頗有女當家的風範。

曾是山西最年輕首富的李兆會是典型接班失敗的例子,2003年1月李海倉遇刺,李兆會中斷了在澳大利亞的學習回到國內繼承了海鑫鋼鐵集團。從此被迫開始了他的企業家生涯。之後用11年時間,讓海鑫鋼鐵破產。海鑫的沒落,除了與鋼業行業的寒冬有關外,更多地是與李家內部紛爭、李兆會不善經營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早在破產之前,原本由海鑫實業控股的海博鑫惠,如今已轉移至李兆會之妹李兆霞名下,且資產上升至近百億元。2014年3月,海博鑫惠已同海鑫實業一起被債權人告上法庭,並申請財產保全。

“中關村之父” 段永基的兒子,段劉文曾在解放軍總醫院從醫,後棄醫從商。2008年將留學生基金當作原始資本回國經商,堅決“抵制”來自家族的資金投入。聯手同樣擁有海歸背景的孫剛博士,推廣“多穩態液晶”技術,經過4年時間的努力把一家小公司打造成爲市值近5億的大企業。如今,漢朗光電是全球唯一能夠量產多穩態液晶技術產品的公司。

海外富二代情況

不同於中國企業家的傳統思想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尚不成熟的情況,美國有80%的CEO都是在公司裏面從內部提升上去的。據悉,職業經理人起源於美國十九世紀中葉,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完全成熟的體系。

從整個國外企業傳承模式來看,通過設立家族基金構建傳承體系,是比較成熟的一種操作模式,家族基金能成爲家族控制權的載體,使企業在去家族化的同時,又手握實際控制權,使得企業得到傳承。因此,海外企業大多經營權與所有權是割裂的,在這個成熟的體系裏,財富的擁有權可以順利傳承下去。在它們的企業裏有的設定目標年齡退休,有的則實施平行雙首長制。

深受清教徒文化影響的美國人生性剋制,富人家庭尤爲明顯。在美國,類似父榮子貴、子承父業的事並非主流。很多美國富人刻意保持低調,避免露富,更以炫富爲恥,這些都不同程度對子女構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據悉,很多“富二代”的家庭教育第一課,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從貧民到大亨,從草根到總統的光榮荊棘路,向來都是美國精神的核心。美國文化推崇英雄主義,富二代對父母的依賴很小,他們更希望靠自己成爲人生贏家。

因此,相比於國內衆多接班和創業的富二代們,海外的富二代們生活更多是根據自我喜好而來,從事其他職業的富二代不在少數。且父輩也充分尊重子女的意願,鼓勵他們追尋自己的價值,甚至有些富豪會選擇捐出財產,不分給子女,例如比爾·蓋茨,他認爲孩子要花錢,就自己去賺。

股神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巴菲特成了一名音樂家,他策劃、編寫、製作的音樂舞蹈劇《魂》頗受歡迎,並靠着美劇《500部落》的配樂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孫子盧卡斯·沃爾頓是位隱藏富豪,爲人十分低調,在科羅拉多大學獲得了環境可持續發展商務專業學位後,他並沒有直接進入公司管理,而是根據自己意願創辦了一家投資公司Cuna del Mar,主要投資水產養殖行業。

曾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的亞歷山德拉·安德烈森,早在2007年就和姐姐共同擁有家族企業80%的股份。但是,姐妹二人都沒有進入公司學習管理而是熱衷於自己的事業,公司仍由父親管理。從小喜愛馬術的亞歷山德拉·安德烈森成爲了一名職業盛裝舞步選手,還多次獲得歐洲少年馬術比賽的獎項。

比爾·蓋茨的長女珍妮弗·蓋茨現年22歲,之前在斯坦福大學主修生物,但她說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是兒童健康問題,希望畢業之後能進入醫學院。此外,因爲自幼喜歡馬術運動,珍妮弗還是一名國家級馬術選手,每年都會參與各種大大小小的馬術賽事,目前在全美馬術協會的排名裏,詹妮弗在障礙賽排第19位。靠着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馬術比賽,和父母給的獎勵,她已經攢下了2000萬美元的淨資產。

除了“有錢”、“任性”,曬豪車、名錶,追美女網紅、豪擲千金等紙醉金迷的生活外,富二代們更是懷揣着生活的樂趣和尊重,對家族的熱愛,努力生活、積極向上,追求自己人生價值的人。在他們眼裏,在金錢的加持下" 成爲更好的人 " 纔是更值得去做的事。

參考資料:

福布斯:《中國一半以上家族企業後繼乏人》

【南七道】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