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秦始皇亲手打造的王朝只不过存活了几十年,但他对中国后续的改变却是以千年为标记的,很难有人可以将自己的影响,施加在一个民族的骨子里,在千百个日升月落的历史推进中,大家都不知不觉的按照秦始皇的规划来建构眼下的社会。

赢政做了中国首个皇帝后,九州的繁琐事务,让他不得不开辟一个部门来帮助他处理多余的政事,于是就有了秦朝的“少府”。少府是一个衙门的名称,在少府之下,秦始皇随手选派了四个人帮助他“发书”,所谓的发书,并不是发放书籍,而是把政令给统一的按照性质的不同来进行划分,最后分发给地方的官员,这四个人也有他们专属的官名,称之为:“尚书”。

历史淘趣——图片

后来秦灭汉兴,刘邦是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所以当他面临那么多的政事,却并不能像秦始皇那样,有自己独特的策略和安排,刘邦只能全部照搬秦始皇对于中央机构的划分,所以四个尚书职位,也就被延续到汉朝了.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刘彻就改革了一下尚书的机构,他把一个叫做范任的太监,安置在了四个尚书的上面,成为统领他们的长官,官职叫做:“中书令”。到了这个时候,尚书们有了一个领导,就像是一个朝廷的部门了,可他们做的还是跑腿的工作,性质上还是皇帝的帮手。

历史淘趣——图片

汉武帝是一个有野心的帝王,他一改朝廷对匈奴的忍让政策,连年用兵。作为皇帝的帮手,四个尚书所传递的文书是越来越多,内容也都是干系国事的,因此到了汉武帝的晚年,就让自己最信任的霍光,来充当尚书们的领导,中书令也变成了录尚书事。

从太监领导的机构变成了大将军领导,四个尚书的份量也突然重要起来,直到东汉末期,录尚书事一直都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大臣兼任的。甚至一个人做了司徒或者宰相,皇帝却没有让他兼任录尚书事,这个人的权威也会大打折扣。曹操在从董卓手中抢回汉献帝后,他的官职后面,依旧是添上了四个字:录尚书事。

历史淘趣——图片


后来汉灭晋兴,尚书部门也壮大为尚书省,此时就成了中央机构的枢纽,历史接着向前推进,到了唐朝,唐太宗觉得尚书省的权势也太大,有时候皇权都难以抗衡,为了稀释权力,就干脆一拆六份,尚书省的官职人员,划分为六个部门。

但是这个时候的六部,名义上还是归于尚书令的领导,皇帝苦思冥想,一定要找个由头把这六个部门揽到自己的名下,后来想到自己曾经做过尚书令,为了避讳,把尚书令给除去了,可是这个借口太苍白,唐太宗做过的官职多了,但既然皇帝要夺权,大臣也没有办法,六部就第一次归于皇权的统治了。

历史淘趣——图片


唐太宗这么无耻,后面的唐玄宗却觉得不能这么跟臣子争权,依旧把尚书令给恢复了,可是尚书令虽然恢复,这个位置却让他常年空缺,一直到唐朝结束,就没有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六部实际上还是在皇帝手中。

经过唐朝两个皇帝的操作,尚书部门就转化成了皇帝直接领导的六部,地位和权势也到达了巅峰,到了宋朝,六部之上增设了平章政事,元朝在官职系统上处理的一塌糊涂,各种冗杂的部门和官吏,让六部沦为了一个陪衬。

历史淘趣——图片


​朱元璋在洪武六年,开始革去六部之外的繁杂官职,他设立了尚书和侍郎,分别作为主官和副官,然后部下设科,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六部的地位固定在了皇权之下,百官之上。清朝大体上都是照搬明朝,六部一直到封建时代彻底结束,才退出了历史舞台,从秦始皇到清亡,可以说六部的雏形和演化,就是一个封建历史的投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