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祁镇在皇宫中接见了这些风尘仆仆的蒙古人,朝廷用很高的价格,把蒙古使臣带来的货物悉数买下了,而且按照惯例,这些人都会进行一定的封赏,每个人都有份。王振是一个太监,在朱祁镇真正亲政之后,王振就成了除了皇帝之外的大明第二人。

,在他七岁那年,父皇召见了他一次。小小的皇太子,在佝偻着腰的太监后面,谨慎又轻车熟路的,进入到明宣宗的寝宫中。 跨过了宫门高槛之后,朱祁镇的耳朵里,钻满了凄叫的蟋蟀声,这让皇太子很诧异:他的父皇平时对这些蟋蟀,可是比对任何事情还要上心。

朱祁镇不由的更加小心翼翼,脚步一点响动都不敢有,肃穆的气氛中,只有蟋蟀和烛火的跳窜,还带有一些挣扎的生气,平时高敞富贵的窗子,眼下遮掩上一块块厚重的黄布,没有一丝的阳光能偷窥到这里。

太监附身在龙榻前,短促又尖细的奏告:太子奉宣了。明宣宗微微抬起两根手指,就像是平时挑逗蟋蟀一样,在被褥上敲打了一下,太监随即退步,牵起跪地的朱祁镇,把他引到明宣宗的身边。

朱祁镇眼神迷茫的看着自己的父皇,到了大丧的时候,他才明白,那次的相见,是父子间的最后一面。“原来,做皇帝也会死的”:这是朱祁镇从父皇那里,学到的第一个帝王学问。

小皇帝是受人喜爱的,他不可能有老皇帝的昏惫,也不会有少年天子的精干,他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皇位上要有一个人坐,年号从“宣德”变成了“正统”,但天下的内核,还是属于宣宗的朝廷,小皇帝需要时间成长。 朱祁镇的皇帝生涯,前期很好的延续了“仁宣之治”,但这并不是他的功绩,他只是一个毛头小子,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朝政是太后和内阁三大臣,替他在统筹规划着一切。

就像是潮水落后,终会发现谁在裸泳。正统七年,张太后逝世,这个托浮着帝国的女人,撒手而去,内阁的三个阁老,也年近耄耋,大明朝的重量,真真切切压在了朱祁镇的肩膀,他不但没有扛起来,反而让祖宗的家业,摔了个稀巴松烂。

朱元璋这个奠基者,他敲掉了宰相,实现了皇权的绝对权威,扫荡了功勋集团,消弭了诸侯坐大的隐患。永乐皇帝把蒙古打到不敢再觊觎中原,仁宣二帝休养生息,一心在攒钱存粮,大明朝的国力是如日中天。 前面的祖宗们铺开了康庄大道,就算是拴个傻子坐在皇位上,也起码能混个“守成之君”,唯独可惜的是,朱祁镇不是一个傻子,他太有志气了。

正统十四年,乌泱泱的尘土慢慢逼近北京城,方阔大脸的蒙古人,雄壮彪悍的马队,上百面绣着苍狼和白鹿的旗帜,城墙上的明兵守卫看了一眼,赶紧呼叫起来:开城门。 这群人是蒙古首领也先派来的使臣,自从永乐皇帝对蒙古进行五大征之后,明朝和蒙古之间,就很少有战事了,既然你强我也不弱,打下去是没有结果的,贸易才是王道。 朱祁镇在皇宫中接见了这些风尘仆仆的蒙古人,朝廷用很高的价格,把蒙古使臣带来的货物悉数买下了,而且按照惯例,这些人都会进行一定的封赏,每个人都有份。

但就在蒙古人离京城后,朱祁镇听到一个奏报,蒙古人这次只是来了2000多人,却给朝廷说来了三千多,足足多领了一千多人的封赏。 本来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身为天朝大国,如果大度一些,就睁眼闭眼,让蒙古人贪这个便宜罢了,倘若追究,也只是追加一封朝廷的驳书,训斥一番,也就行了。

但是,这一个小事,却让朱祁镇身边的宠臣——王振大为恼怒,他恨这些蒙古人奸诈。王振是一个太监,在朱祁镇真正亲政之后,王振就成了除了皇帝之外的大明第二人。

朱祁镇和王振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那就是大举向蒙古进军,他带着五十万的军队,从皇宫直接就转换成了御驾亲征的将军,可是战争哪里是这么容易的。 永乐大帝留下的五十万的精锐,就被朱祁镇一次的脑子发热给全部葬送了出去,而他本人呢,也成了第一个沦落成俘虏的明朝皇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