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石琚考中進士,任邢臺縣令。當時官場腐敗,貪污成風,邢臺守吏更是貪婪暴虐,強奪民財。在此惡劣的環境之下,石琚保持清醒的頭腦,他不僅不貪不佔,還多次勸告別人不要貪佔不義之財,他常常跟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怎麼能利令智昏,幹些不仁不義之事呢?人們都知道錢財的妙處,卻不知不義之財所帶來的隱患,這是很多人最後遭禍的根源啊!”

很多人對石琚的勸告一笑置之,甚至還有人嘲笑他說:“世事如此,你一個人能改變這個世界嗎?你的這些高論說起來動聽,實際上卻全無用處,倘若你自守清貧,不識時務,要知道無財纔是大禍,你身在禍中,尚不自知,還反過來去說別人,你別逗了行嗎?要不然你是要遭人恥笑的!”

石琚又氣又怒,他當面對邢臺守吏說:“一個人到了見利不見害的地步,他就要大禍臨頭了。你斂財無度,不知利害,你自以爲得到不少,在我看來你是愚蠢至極。回頭是岸吧,我實在不忍心看你東窗事發啊!”

邢臺守吏拒不認錯,私下還反咬一口,向朝廷上書誣陷石琚貪贓枉法。結果,邢臺守吏最終因爲貪污受到嚴懲,其他違法官吏也一一治罪。

石琚因爲清廉無私,雖然多次受到誣陷卻平安無事,並且官職屢屢升遷,有人就開始向他討教升官的祕訣,石琚總是笑笑說:“我不想升遷,凡事都是憑良心無私辦事,這個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他們不屑於做罷了。”

來討教的人不信他這番話,認爲石琚是在敷衍自己,心懷怨氣,石琚見此又是一笑:“人們過分相信智慧之說,卻輕視不用智慧的功效,這就是所謂的偏見吧。”

金世宗時,世宗任命石琚爲參知政事,卻沒想到石琚卻百般推辭。金世宗十分詫異,私下對他說:“如此高位,人人朝思暮想,你卻不思謝恩,這是爲啥?”

石琚以才德不堪作答,金世宗仍不改初衷。石琚的親朋好友力勸石琚,有人說:“這是天大的喜事,只有傻瓜纔會再三推卻。你一生聰明過人,怎麼會這麼愚鈍呢?萬一惹惱了皇上,咱們家族都會受牽連的,全天下的人也都會笑話你不識好歹!”

石琚面對責難,一言不發。他見衆親友喋喋不休,長嘆一聲道:“俗話說,身不由己,看來我是不能堅持己見了。”

石琚無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私下卻對妻子說:“樹大招風,位高多難,我擔心因爲這個招來無妄之災。”

他的妻子不以爲然:“你不貪不佔,正義無私,皇上又這麼寵信你,你怕啥?”

石琚苦笑:“身居高位,本身就是個箭靶子,無端被害的人比比皆是,豈是按照有罪無罪來劃分的?再說皇上的寵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琢磨不透這一點,纔是人生的大忌啊!”

石琚在任太子少師時,曾奏請皇上讓太子熟習政事。那些嫉恨石琚的人就開始攻擊他別有用心,想借此贏得太子的恩寵。


金世宗一聽這話,很是生氣,後來經過觀察,發現石琚不是這樣的人。於是,金世宗就把別人誣陷石琚的話對他說了。石琚聽完當時就震驚了,然後他趁此堅決辭掉太子少師之位,再也不敢輕易進言。

大定十八年,石琚升任右丞相,位極人臣,前來賀喜的人絡繹不絕。石琚表面上迎來送往忙的不亦樂乎,私下裏卻下定了決心要辭官歸隱。他開導家人和舊友:“我一生勤勉不輟,很幸運地得到這麼高的權位,這些都是皇上的恩典。人生在世,禍在貪戀富貴,不知道進退啊!”

他一次又一次地上書辭官,金世宗見留得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就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

世人對這件事議論紛紛,各執一詞,金世宗卻感嘆道:“石琚大智若愚,這樣的人天下間再難找第二個了。凡夫俗子怎麼能明白他的心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