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底,南京国防部令山东的整25师增援豫东,与第3快速纵队、交警2总队组建兵团,黄百韬任司令官。黄兵团一度使解放军粟裕部被迫撤退。但兵团长途行军,车马劳顿,险被粟裕全歼。黄百韬率部逆袭,坚守阵地。此时,邱清泉部配合攻击解放军侧背,解放军久攻不克,后撤。9月,黄百韬因在豫东战役中成功突围,作战顽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提升为第7兵团中将司令官。而此次晋升也引起了邱清泉的不满。

黄百韬出生于天津,原籍广东梅县。其父曾在李鸿章麾下任军职,后随淮军迁居天津。黄百韬并不像蒋介石的其他的爱将,大部出自黄埔军校,他是真正的“杂牌”。他中学毕业后即投身军旅,后由江西来到江苏,在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当差。由于做事认真勤恳,李纯保送其进入金陵军官教育团学习。李纯死,黄百韬加入张宗昌部。后张宗昌兵败于蒋介石,张部被蒋介石收编,黄由此改投蒋介石麾下。

黄百韬在蒋介石麾下,屡建军功,累升至师长。后进入陆军大学三期学习,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第六战区鹿钟麟部任参谋长。不久,赴顾祝同第三战区任参谋长。期间,曾参与皖南事变和浙赣会战。

黄百韬的军事才能颇受顾祝同赏识。在顾祝同的举荐下,1944年,黄百韬出任25军军长。黄百韬此人是国民党军官中的一股清流,他以身作则,廉洁清正。上任伊始,即大力整顿25军军纪涣散,军官贪污腐化等顽弊。25军在他的治下,军容严整、军纪严明,战斗力明显提高。

黄百韬真正的崛起是在内战时期。抗战胜利后,25军整编为25师,黄任师长。内战爆发后,黄率部与粟裕部在高邮邵伯交战,败于粟裕,但也给解放军造成不小伤亡,后黄部占领泰县等多地。

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张灵甫的整74师由黄百韬指挥。张灵甫部孤军冒进引起黄百韬的警觉,他下令张灵甫部向整25师靠拢,但张灵甫一意孤行,最终被困于孟良崮。整25师营救受阻,74师最终全军覆没。黄百韬被撤职留任。

在南麻临朐战役中,黄百韬率部奋力增援整11师,取得战斗胜利。不久,黄部开赴胶东,1947年10月占领烟台,黄百韬屡立军功,被授予“光华宝鼎勋章”。后黄部转战大别山、苏北战场,多有胜绩。

豫东战役后,黄百韬升任第7兵团司令长官。下辖第25军、63军、64军、100军,驻守新安等地。淮海战役前夕,参谋总长顾祝同奉蒋介石命令部署各部队向徐州靠拢,以备解放军进攻徐州。同时,裁撤9绥区,将李延年的44军划归黄兵团。44军驻地海州,原定从海上撤退,现决定从地面撤退,并指令黄兵团暂缓撤退,掩护44军撤至新安会合后,再行撤退。这个撤退部署,贻误了宝贵的转移时间。

2天后,44军抵达新安。此时黄兵团已达10万人。而10万大军只能通过一座运河铁桥撤退,撤退缓慢,秩序混乱不堪,黄百韬无奈称“我怎么傻了,不在运河上搭建浮桥呢!”

11月8日,驻徐州贾汪的张克侠、何基沣部在运河前线起义,为华野包围撤至碾庄的黄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驻碾庄以西曹八集的李弥部第13兵团,在黄兵团还未来到前,奉刘峙的命令就回撤徐州,这样黄百韬部撤退没有侧后策应。在华野攻占曹八集后,黄兵团与徐州主力之间被完全切割。

黄兵团被困碾庄后,为避免部队在突围中被分块切割,黄百韬固守待援,运用防御工事同解放军进行顽抗。黄百韬苦苦坚守10余天,所部所剩无几。22日,在突围途中,黄百韬万念俱灰,开枪自戕。追授陆军二级上将。

黄百韬在军旅中生涯中无派系靠山,稳扎稳打,升至中将兵团司令长官,全凭战功。他洁身自好,严以律己,在国民党高层军官中,也是不多见的。在淮海战役兵败之际,不求独活,举枪自戕,可悲可叹,令人不胜唏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