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承认李云龙还是非常有眼光的,不管是在红军时期还是在八路军时期,共产党的军队装备低劣,在与机械化为主的军队作战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蒋介石为了准备与日本的决战,抗战前期从德国引进了大批的机械化装甲装备,抗战中期从苏联也拿到了一些装备,抗战中后期主要依赖美国的支援。

对于八路军来说,就没有这么便利的条件。因此八路军的部队能有一支骑兵,在局部战役对阵步兵的时候,还是有相当的优势可言的。

虽然骑兵比不上机械部队,但对付步兵还是绰绰有余的。骑兵的速度太快,惯性加上冲击力,再加上平时的训练,对步兵能形成很强的杀伤力。

孙德胜很早以前是西北军的部队,跟着石友三管理骑兵部队。这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石友三当汉奸后,他就投奔了李云龙,成为了步兵干部。

李云龙偷袭皇协军,得到了一个营的骑兵装备。然后就用五挺机枪把孙德胜换了过来,任命他当了骑兵连长,为自己训练一支骑兵部队。

在1942年日军的大扫荡中,为了掩护李云龙主力部队突围,孙德胜的骑兵连被日军的骑兵联队包围,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全军覆没后,断了一只胳膊的孙德胜高喊着骑兵连进攻,在冲锋中牺牲在了日军的枪下。

这并不是孙德胜指挥无方,而是他必须死死的抵抗日军的进攻,用牺牲自己来掩护全团的撤退。

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孙德胜死得其所,没有丧失军人的尊严。

骑兵部队并没有那么不堪,就算是在辽沈战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东北野战军有大批的骑兵部队存在,他们在对敌军进行穿插包围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国民党军队有500万之多,真正的机械化部队也并不多。大部分军队的装备也只是比解放军稍好一点,对付这样的部队,骑兵就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个冲击就能把他们打垮。

当然早在清朝的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的骑兵在八里桥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骑兵在热兵器时代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但在中国还有大量使用落后装备的步兵的情况下,骑兵的作用还是有的。

尤其是在追击战中,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没办法展开。步兵的速度相对于骑兵而言,跟蜗牛差不多。骑兵部队的冲击力就会发挥很大的优势,迅速击溃,甚至歼灭敌军。

也就是说,如果孙德胜活着的话,不管是在晋冀鲁豫军区还是在中原解放军中,孙德胜的骑兵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李云龙最后能够胜任军长,以孙德胜比李云龙更久的军人资历,应该可以当一个旅长。

在军队中资历和战功同等重要,相反文化程度才当时并不那么重要。

就算是为国共双方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干部的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学生虽然后来很多都身居高位,但就最初他们的学习情况来看,一般都不到一年。并且还要边打仗边学习,他们的那个学历大概也就相当于中专学历。

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不管是炮兵还是机械化部队的相关军官并没有体现出比步兵更多的优势。上边也提到了资历和战功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没有必要过分的强调这个条件。

在以步兵为主的共产党部队中,孙德胜的骑兵完全可以担当奇兵,起到类似特务营和特战队的作用。

李云龙能升到军长,手下的弟兄们,尤其是这些得力干将,都会跟着一起升。按照当时在独立团的职务来看,孙德胜如果没有死,到解放战争后担任一个旅长是没有问题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