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零售或者說零售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但目前零售業在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方面存在斷裂,商家應在充分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商品分析、客戶分析、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及購物體驗,形成可持續性的盈利模式方面進一步發力。“之所以會有大批無人零售企業轉型,是因爲在這一領域商業模式並沒有跑通的情況下,資本蜂擁而上,導致一些店面運營效率、商品調度、供應鏈管理、客戶分析、成本管控等方面做得不到位。

原標題:搶灘新零售 “數智”“無人”需跨成本之坎

經濟參考報

EASYGO 未來便利店(國貿店)。記者 李保金 攝

無論是無人零售還是線上線下融合的生鮮新零售,喧囂過後都不得不面對成本之坎。繼美團的小象生鮮調整關閉部分店面之後,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也出現關店情況。

無人零售的景況同樣不佳。“現在無人零售已經進入理性冷靜期。20多家無人貨架企業所剩無幾,之前聲稱要大肆擴張的無人便利店也進展緩慢,市場體量變化不大。”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說。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瞭解到,無論是無人零售還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零售,雖然做到了“數智”“無人”,卻仍需跨越成本之困,在不斷試錯、快速迭代的過程中,各種新零售的創新模式仍在繼續探索,高損耗、高成本、難盈利等多個痛點仍待破解。

無人零售快速迭代

掃碼進店、選購商品、掃碼結算出店……記者近日在北京國貿附近的Easy Go未來便利店體驗了自助購物。雖然操作方便快捷,但記者發現前來購物的人並不多。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致電24愛購客服時獲悉,目前公司在北京的無人便利店僅有兩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由於24愛購的無人便利店內擺放較多高端智能售賣設備,成本高昂,以及投放點位有問題,導致這一模式未能大批量複製。

就在兩年前,無人零售風雲突起。隨着2017年6月繽果盒子落地上海,“無人超市”似乎一夜之間成爲了市場追逐的“新風口”,小麥鋪便利店、小e微店、怡食盒子、24愛購、F5未來商店、Easy Go、Take Go等一批無人零售企業像雨後春筍般湧現。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國自助販賣機存量達40萬個,整體市場規模約180億,無人零售貨架累計落地2.5萬個,整體市場規模突破3億,無人便利店累計落地200家,2017年無人零售市場(含販賣機)交易規模保守估計接近200億元。2016年至2017年,包括無人貨架企業每日優鮮、友盒、小e微店、果小美等,自助販賣機企業天使之橙、飯美美、友寶等,以及無人便利店企業便利蜂、繽果盒子、小麥鋪等在內的近20家企業獲得投融資。

但經過了“瘋狂”的2017年之後,於2018年開始,大量無人零售企業像觸及了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2018年年初,無人貨架領域的頭部公司之一,於2017年6月成立的猩便利在先後獲得1億元天使輪融資和3.8億A1輪融資後,突然被爆出大量裁員,引起行業震動。

2018年2月份,成都的無人貨架項目“GOGO小超”因擴張過快,以及投放策略出了問題,被曝停運,從開業到停運僅有4個月左右的時間,該項目也成爲西南地區首個倒閉的無人貨架項目。與此同時,GOGO小超的運營企業成都小芒果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GOGO無人超市”項目也陷入暫停營業狀態。

2018年7月,長沙的孚利購無人值守智慧店開業不到一年就搬遷。

2018年12月20日,京東到家出於業務調整也暫停無人貨櫃項目“京東到家Go”。

2019年年初,無人貨架企業果小美創始人兼CEO閻利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果小美早已放棄無人貨架業務,現在正在做線上電商。”

經過試錯後,小e微店也已放棄無人貨架,轉型無人便利店和無人智能貨櫃。

“無人店只有冷冰冰的一間屋,缺少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溫暖和踏實感,有些店面物價較高、品類較少,購物體驗並不好。”一位體驗過無人便利店的顧客反映。

新零售龍頭相繼調整店面

除了“無人零售”快速迭代之外,線上線下結合零售,高資產難盈利的現狀也是不得不直面的難題。今年以來,快速擴張後的小象生鮮、超級物種等多家新零售企業被爆關閉部分店面。

美團點評在2019年一季報中稱,“在自營模式方面,由於回報低於預期,我們於第一季度關閉了三四線城市的小象生鮮超市,並將專注改善北京其餘兩家店鋪的購物體驗及營運效率。爲進一步探索生鮮零售分部,我們亦開展了於社區經營小型超市的試點計劃。”據媒體報道,小象生鮮日前先後關閉了位於常州、無錫的多家門店。

近日,超級物種上海五角場萬達店關門,同時有媒體報道稱,永輝超市對部分地區的超級物種門店下達“盈利通牒”:再不盈利,就要下課。永輝雲創相關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上述門店的變化是屬於基於業務和物業條件考慮的正常營運調整。並表示,盈利一直是超級物種的考覈標準,但不存在不盈利就關店的“通牒”。

而據永輝超市近年的財報數據顯示,作爲永輝旗下包括永輝生活店、超級物種、永輝生活App等新興業務,創立於2015年的永輝雲創於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1.16億元和2.67億元,2018年虧損增至9.45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13.28億元。在連虧三年後,2018年12月4日,永輝超市宣佈將所持永輝雲創20%股權轉讓給永輝超市、永輝雲創創始人張軒寧。

7月11日晚間,蘇寧易購披露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21億元至23億元,同比下降61.69%至65.02%。蘇寧小店經過一年的快速拓展,進入運營優化和模式優化階段,但仍處於階段性虧損階段。

多個痛點待解

“之所以會有大批無人零售企業轉型,是因爲在這一領域商業模式並沒有跑通的情況下,資本蜂擁而上,導致一些店面運營效率、商品調度、供應鏈管理、客戶分析、成本管控等方面做得不到位。雖然前臺運用較好,但中臺和後臺的建設運營沒有完全跟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祕書長彭建真認爲。

資本退潮的無人零售,已經進入理性冷靜期。

“無人零售不是做到‘無人’就成功了,它的商業本質還是零售業,要有足夠多的訂單,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有可持續性的盈利。而‘無人’只是手段,藉助物聯網、大數據、圖像識別、移動支付等新興技術的最終目的是要降低人員支出,實現效率的提升與成本的下降,不能爲了‘無人’而‘無人’,那樣只是噱頭,徒增成本。”小e微店創始人、總經理榮光認爲。

“具體來說,目前無人零售所面臨的難題,一方面是因爲它在法律上仍沒有突破,比如選址、許可證辦理等;另一方面,無人零售在技術應用上仍不成熟,沒有完全從用戶的購物體驗出發,比如掃碼開不了門、商品掃不上碼、頻遭偷盜的問題時有發生,都導致運營成本增加,阻礙大規模擴張;此外,無人零售在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商品分析、客戶分析、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等方面的運用還太淺,仍有待加強。”彭建真表示。

“相對於有面積要求、貨損較高的無人便利店來說,無人智能貨櫃的成本小,貨損低,長遠來看更有發展前景。如果同時批發1萬臺智能貨櫃的話,平均一臺的成本在1000元,如果同時購買10萬臺平均成本能降到500元,而且智能貨櫃的佔地面積小,與物業的談判成本低,回款快,不僅被零售商所看好,更被大量品牌商所追捧。”莊帥分析稱。

與此同時,生鮮新零售也明顯降溫,成本控制依然是業界最大的困擾。

“雖然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對‘人貨場’進行了重構,構建了良好的購物場景,從餐飲和生鮮等方面入手解決了消費者不少痛點,能夠實現近距離派送,但與純線上銷售相比,除了物流成本、供應鏈管理成本之外,線下零售的房租、人員、後續運營成本等佔了大頭,如何在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吸引顧客到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形成可持續性的盈利模式,仍是新零售面臨的難題。”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堅表示。

探尋可持續盈利模式

業內普遍認爲,在消費者結構升級、技術創新、資本推動等因素的驅動下,新零售或零售數字化智能化仍是未來的一大趨勢。新零售應在藉助數智化,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形成可持續性的盈利模式方面進一步發力。

“消費者結構升級,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是新零售業出現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隨着80、90後人羣逐漸成爲消費主體,他們在消費方面更加感性,更注重美感,不再只關注商品價格,對商品的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要求更高,對消費場景的設計體驗要求更高,傳統的商超、便利店等零售業態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彭建真認爲。

有數據顯示,一方面,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80、90後人羣約佔30.6%,年齡分佈在11-30歲之間,2017年這批人羣年齡分佈在18-37歲之間,是消費領域的主力軍。另一方面,中等收入人羣持續擴大。艾瑞諮詢認爲,預計到2020年,月可支配收入在8300-24000元之間的中等收入人羣將達到1.58億戶,較2015年增長53.9%。

艾瑞研究認爲,以互聯網產品思維加持,通過快速迭代,以最低的試錯成本探索出可行的商業模式,將成爲短期內零售業升級的顯著特徵;通過持續的流程優化與業務沉澱,不斷提升行業效率的同時,將成本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優化成本結構,在此基礎上實現規模化複製與市場滲透,將成爲零售業未來一段時期當中典型的發展路徑;而引領消費需求迴歸本質,通過品質提升和便捷體驗極致化滿足用戶需求,將成爲零售業升級的長期趨勢。

新零售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永輝雲創認爲,未來一定是線上線下業態融合,零售業態開始去中心化、小型化、多元化。零售業必須擁有數字化的能力,擁抱數字化技術,才能服務好用戶,圍繞用戶爲中心的場景化消費體驗是已經看到的發展方向,超級物種也在積極嘗試,包括機場業態的持續落地等。

未來新零售又該如何發力?永輝雲創認爲,從用戶端,企業要學會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更好地匹配用戶的商品及服務需求;從營運端,企業要懂得如何藉助科技的力量提高零售效率,利用互聯網企業的成熟科技應用、大數據、線上能力將加快線下零售的數字化進程,比如用戶數據化,能提高我們獲取用戶、洞察用戶的效率;比如智慧選址,基於商圈的大數據洞察能提高我們的選址成功概率等;其次,在場景數據化上,比如門店的動線、商品,貨架能夠充分的數據化,用數據驅動門店的運營效率,比如供應鏈的數據化,商品進銷存出通過數據驅動,提高流轉效率。

在對於無人零售來說,“除了日常的供應鏈管理以及運營成本的控制之外,由於無人零售具有較高的科技屬性,以及售賣商品的預包裝屬性,店面選址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科技園區,商務區以及高端社區等一些白領密集區可能消費人羣比較多。”榮光強調。

“無論是無人零售還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都需要回到零售業的商業本質上來,在商品、服務、供應鏈管理上下功夫,苦練零售基本功,在服務、選址、選品上多做用戶調查,提高用戶體驗和精細化運營能力,真正吸引顧客,留住顧客。”李勇堅認爲。

“新零售或者說零售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但目前零售業在上下游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方面存在斷裂,商家應在充分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商品分析、客戶分析、提升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及購物體驗,形成可持續性的盈利模式方面進一步發力。”彭建真認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