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撰文:宋道宇

出品:健康全天侯

字數:1409字

閱讀時間:9min

隨着老齡化時代到來,近兩年來養老產業迎來投資併購熱潮,但其投入大、投資週期長等特點也使得蠢蠢欲動的金融資本頗爲猶豫。金融機構應當如何認識養老服務產業的投資機會和挑戰,並以何種方式介入,本文將試做解析。

一、養老產業市場空間及主要玩家

(一)市場空間

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達2.3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6.7%。其中,65週歲以上老年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0.8%,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部分地區的老齡化程度甚至已經超越了某些發達國家地區。

自2016年開始,政府不斷加大對於養老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其中養老金融、醫養結合、土地、人才、技術及服務等專項政策逐步得到完善和落實。老齡化時代來臨誕生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同時,養老市場的供給服務卻剛剛起步,而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預測,我國養老產業規模到2030年有望達到22萬億元。

(二)主要玩家

01

地產系

大型地產集團近幾年開始轉型,養老是重要方向之一,介入養老產業的模式也各不相同。萬科在進入養老領域之前做了近十年的產業研究,集團採用事業部管理,在杭州、青島、北京、上海等地都有佈局,要將養老產業建設成一個全新的品牌,旗下各種細分的產品線可以適配不同需求的老人和家庭。綠城作爲國內涉水養老地產較早的房企,在普通開發商強調配備老年護理服務和醫療硬件的同時,主打學院式養老,並尋求可複製的標準化養老產品。保利地產獨創“微利盈利模型”,通過新建、住宅項目改造適老設備等方式,將養老在全產業鏈上進行佈局。復星集團通過打通旗下養老保險、綜合地產、醫藥健康三大產業平臺,構建復星“1+1+1”大健康戰略格局,在建設高端養老社區的同時向居家社區養老拓展,將居家護理等嵌入已有的養老機構。

02

保險系

保險系的養老產業投資普遍的出發點,一是負債端與自身的保險產品銷售相協同,二是投資端與長線資金相匹配。作爲最早在國內佈局養老的保險公司,泰康以醫養融合爲理念,自建自營大型養老社區“泰康之家”,目前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各大城市都有佈局。中國人壽每年在養老產業上也有鉅額投資,不同模式切入,來滿足市場上各種養老養生需求。目前已開發的產品有:自建大型社區型養老、居家養老,未來還會開發機構型養老產品。此外,合衆人壽、太平保險、陽光保險、新華人壽等保險品牌也紛紛在養老產業內有所佈局。

03

外資系

外資企業往往在國外已經有了成功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經驗,但進入中國市場依舊無法避免水土不服的尷尬。加上政策在醫療上對於外資機構的限制,大部分外資養老機構需要與國內的資本方合作,將產品進行本土化改造以適應中國市場。例如旗下擁有三家美國最大的養老產業運營商的峯堡投資管理集團,在美國和加拿大擁有1000多家連鎖養老社區以及30多年豐富的養老服務經驗,通過與復星等集團的合作將業務打入中國,運營星堡等養老項目。

二、養老服務領域運作模式解析

(一)市場主流業態概述

地產系、保險系和外資系作爲現今養老產業市場上的三大主流派系,初步形成了社區、居家、機構及養老住區四種產品業態,參與主體及服務內容日趨多元化。

表1:養老市場四種主流業態

(二)各類模式解析

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養老服務市場各類參與主體目前已形成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運作模式(如下表所示):

表2:養老服務市場各類模式

這裏是健康全天侯

一個專注於老年健康的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