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上午8:30左右,

  董紅娟、高小丹、劉政、

  劉永忠、羅靜、楊建軍、張梁

  7人成功登頂希夏邦馬峯。

  值得一提的是,

  自1964年中國登山隊登頂以來,

  時隔54年,中國登山隊伍

  再一次登上了8027米的希夏邦馬主峯。

  羅靜是今年第二次挑戰希夏邦馬峯。

  自2011年起,她歷時7年,

  終於完成了個人的14座8000米山峯。

  2018年1月《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曾對羅靜進行採訪,報道全文如下:

  中國民間女登山人羅靜和她的“14座”8000米雪山

  首發:1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強曉玲

  羅靜登頂馬納斯魯。受訪者供圖

  羅靜,中國首位成功登頂13座8000米級雪山的女性。“在大山面前,人真的很渺小”。“真正的登山不是一次兩次的成功,是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通過努力化解後帶來的成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在每條自己選擇的路上堅持到最後,這就是成功,你就會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劇情便不會是平庸的”

  羅靜很嬌小。

  你很難想象,她是如何經歷十幾小時、幾十小時,在直升機難以抵達的平流層邊緣,在高寒、缺氧、負重,乃至隨時面臨雪崩、墜落之時,一次次登上8000米級雪山之巔的。

  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峯共有14座,即所謂的“14座俱樂部”,目前只有34人完成登頂壯舉,羅靜只差一座。

  從2011年10月4日登頂馬納斯魯峯(Manaslu,8156m)到2017年7月27日登頂布洛阿特峯(Broad,8047m),羅靜在高山之巔,向死而生,成爲中國首位成功登頂13座8000米級雪山的女性登山者。

  日前,羅靜被新華社評爲2017全國十佳運動員,並獲CCTV2017年體育影響力非奧運項目運動員候選人提名獎。

  除了腳下一串串跨越的高度,羅靜更經歷了同伴離去,隊友遇難,以及各種險象環生。

  羅靜說,這些走過的路,登過的山,遇過的人,已化作血液融進自己的身體。“真正的登山不是一次兩次的成功,是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通過努力化解後而帶來的成長。”

  冬日雨後的傍晚,羅靜一臉微笑,身上那件銀光綠色戶外羽絨服,輕巧亮眼。咖啡館裏柔和的燈光下,皮膚白皙,長髮披肩的羅靜像個羞澀的小女生,與照片上全副武裝、一次次登頂雪山的那個“女漢子”判若兩人。

  “我骨子裏有一種野性,外表不大看得出來而已。”

  42歲的單親媽媽羅靜想讓孩子知道,“人活着應該有夢想,應該有一件事情值得你全力以赴。”

  羅靜笑起來嘴角俏麗的小虎牙會讓人聯想到某位女明星的樣子,彎彎的眼睛又好似溫柔的“晴格格”。她說,“女人真正的美,應該是經過歲月沉澱後的成熟。”

  羅靜

  刃脊起舞

  “恐懼賦予我勇氣,讓我懂得敬畏,使我真正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貴”

  “突然很響的一聲,悶悶的,我眼前,也正是Nurbu剛走過的雪巖一下坍塌了下去。我本能往右邊一翻身坐到雪地上,因慣性下滑一段後停止,餘光看到Nurbu也同時一個翻身向右邊跳下,也因慣性往下滑……我坐定後緊緊拽住繩子,和身後岩石上的Sanu一起喊着Nurbu:STOP!STOP!……”

  2017年8月14日,羅靜在微信朋友圈發文,記錄了剛剛與同伴成功登頂海拔8047米的世界第12高峯布洛阿特峯的艱辛,這是她的第13座8000米。

  此次登頂,也是羅靜第三次衝擊布洛阿特峯。

  第一次是2014年,當時抵達C4營地後,因積雪太深只好下撤。

  第二次是2015年7月,在C1營地遭遇雪崩,命懸一線,在即將窒息的時刻,被夏爾巴夥伴Nurbu從雪堆中挖出。

  這第三次,依舊曆盡艱辛。從C3營地出發整整16個小時,衝頂時遭遇雪巖崩塌,羅靜和夏爾巴夥伴被衝向了懸崖,幸虧三人結組,在離萬丈懸崖只差半米的地方,另一個夏爾巴夥伴拼命止住,才倖免墜崖,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當時,我用顫抖的雙手將現場拍了下來,很久無法平靜。”羅靜說,坍塌部位正好位於Nurbu腳後跟及自己的腳尖處。“如果我再往前多走半步,第一個掉下去的就會是我,而Nurbu也很容易被我下墜的力度拉下來,接着我身後的Sanu也一定就下去了……”

  每一次平安下撤,羅靜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雪山上的每一個細節,都是讓登山者能安然下山的密碼。“這次的僥倖,就因我之前很短的時間意識到自己偶爾跟Nurbu太近了,應該離Nurbu遠一點比較安全,於是,我下意識放慢腳步拉開了與他的距離。”

  並非因爲雪山沒有“收了”自己而得意重新“征服”山峯。相反,羅靜更願記取這些年伴隨着陣陣戰慄的驚險歷程。

  2015年4月23日,“14座”之一的安娜普爾納四號營地,羅靜被雪崩流雪壓在了帳篷內,被及時趕來的夏爾巴夥伴挖了出來;緊接着24日回到大本營,25日遭遇尼泊爾大地震。羅靜說,自己驚嚇之餘回望安娜普爾納峯,虔誠拜謝。

  2015年7月20日,攀登布洛阿特時遇到雪崩,在所有人都以爲她必被直升機救走時,經過兩天營地休整,在衆人驚訝的眼光中,羅靜又隨隊伍再次出發嘗試衝頂,她說,“儘管未果,卻無憾。”

  2016年7月22日,攀登“14座”之一的南迦帕爾巴特時,羅靜被落石從距離頭部不到10釐米處劃過擊中胳膊,受傷下撤。

  2017年,7月8日,經過艱苦的15個小時,登頂南迦帕爾巴特,成爲首位登頂這個號稱“殺人峯”的漢族人,也是第一個登頂此峯的華人女性……

  “感謝雪山將生命賜還給我,而我必將用經歷過各種生死磨礪的虔誠感恩之心面對生命,殺不死我的必使我強大。”羅靜寫道。

  這些年,羅靜癡迷攀登,享受着這項極限運動帶來的快樂,更讓她對生命、對山峯充滿敬畏感恩。她說自己不喜歡“挑戰自我”“征服自然”這樣的詞句,“在大山面前,人真的很渺小。”

  2013年,因爲報名太晚她沒有擠進在阿富汗的那支登山隊,後來隊伍遭遇塔利班襲擊,大部分人遇難,包括羅靜的“導師”、國內優秀的民間登山者楊春風。

  “執著和專注是一件事能否成功的關鍵,當然,每一次成功也需要一點點運氣,而我似乎有雪山之神的護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雪山對我總是特別地厚愛。”羅靜說。

  新華社給十佳運動員羅靜的評語寫道,“知道的越多,就越恐懼。”

  奧地利登山家布本多爾夫曾說,“恐懼是勇氣的前提,沒有恐懼也就沒有勇氣,恐懼可以保護我們,在應對特別挑戰的時候,恐懼讓我們發現看似安全的隱患。”如果沒有這些年的攀登經歷,羅靜覺得無法真正理解那句話,“恐懼賦予我勇氣,讓我懂得敬畏,使我真正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貴,繼續刃脊起舞。”

  “幹一件自己想幹的事情”

  很多時候,別人選擇坐直升機進入登山大本營,而她堅持徒步上去,既爲了適應高原環境,更爲了省錢

  2008年5月,羅靜第一次在雲南嘗試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並在團隊中第一個登頂。嚮導一句“你特別適合登雪山,你的呼吸、步伐感覺非常好”,讓本就感覺“很輕鬆”的羅靜對高海拔雪山開始“長草”。

  在這之前,羅靜是一名IT小白領。她喜歡跑步游泳,做過運動版塊的版主,週末參加徒步、紮營、高原轉山等戶外運動。豐富的業餘運動,培養了羅靜獨立、堅韌、不服輸的體育精神,更爲她後來攀登高海拔雪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6年,羅靜人生遭遇重大“雪崩”,將她埋進生活的谷底。當時,兒子不到一歲,丈夫突然失蹤,她發現自己長時間生活在謊言裏。200多萬元的鉅額欠款,兇險的追債者和法院難纏的官司,讓身陷其中的羅靜長時間徘徊在高層住宅的樓頂……

  在那段陰霾的日子裏,爲了“撈人”,她四處求情,“閱遍人間無數醜惡”;爲了還賬,她賣掉自己唯一的婚前財產——北京三環邊的一套住宅。同鄉的律師看不下去跟她透露,“他不僅在經商方面,在情感方面也欺騙了你。”傾盡所有的羅靜特別委屈,但她想,“不管怎樣,他是我孩子的爸爸”。

  生活艱辛總要繼續,看着兒子純淨的小臉,羅靜意識到自己必須重新振作,開心快樂起來。

  歷時兩年多的官司結束後,羅靜做出了令身邊很多人都詫異的決定,“辭職去登山”。

  一開始,羅靜沒有想過要登上8000米。哈巴雪山之後讓她有了信心,僅一年半的時間,她便完成了從5000米級到8000米級雪山攀登臺階。這時,她結識了中國民間登山運動的積極倡導和開拓者,成功登頂珠峯、喬戈裏峯、洛子峯等11座8000米級高峯的楊春風。

  “老楊是當時國內民間攀登高海拔爲數不多的殿堂級人物,他的攀登故事、理念和鼓勵,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使我有了嘗試8000米級雪山的勇氣和決心。”羅靜說。

  2011年10月,羅靜在“導師”楊春風的帶領下,登上了自己的第一座8000米雪峯——海拔8156米的世界第8高峯馬納斯魯峯,從此,跨入了攀登8000米級雪峯的大門。

  高海拔攀登目前還是一個高消費的探險活動,僅一個珠峯,如果從北坡登頂至少要花費30萬-40萬元人民幣,從南坡也要25萬-30萬元。羅靜並非有錢人,她的第一座8000米是用自己準備買車的錢完成的。

  第二座8000米時,有公司表示願意合作贊助,但不能“自由”地攀登,讓羅靜有一種被深深束縛的感覺,“這樣的贊助我情願不要”。

  隨着羅靜在戶外圈不小的影響力,攀登公司也願意在她身上下注,於是通過向攀登公司賒賬、介紹客戶、自己組隊等形式,在沒有任何商業贊助的情況下,羅靜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7座8000米雪山。

  “北京的房價也幫了我很大的忙。”羅靜笑稱,當年賣掉房子還債,她用餘款在五環付了兩套小房子的首付,幾座8000米的費用不少來自賣掉的那套小房子。

  生活中的羅靜簡樸,她沒有奢侈品,更不會追求物質上的享受,連以前喜歡的朋友聚會,後來也很少參加了。

  攀登第一座8000米時,她第一次花200元買了一條衝鋒褲,她的登山靴總是又舊又破像個古董,登山裝備也都是最基礎的,“能保證不被凍着就好”。

  很多時候,別人選擇坐直升機進入登山大本營,而她堅持徒步上去,既爲了適應高原環境,更爲了省錢。

  從2012年開始,她就是一直在沒有錢的狀態下堅持“幹一件自己想幹的事”。

  “以自己的方式完成14座雪山”

  “登頂永遠不是最終的目的,開拓自身的可能性纔是真正令人興奮的”

  羅靜對登山是有野心的。“沒有一座山峯,我是用舒適的方式去攀登。”

  和所有優秀的登山家一樣,羅靜喜歡給自己的攀登製造一些麻煩,無氧、多峯連登、自己組隊……這些年,羅靜從一個“跟隨者”轉變爲“決策指揮者”,她深刻體會到,“登頂永遠不是最終的目的,開拓自身的可能性纔是真正令人興奮的”。

  2013年,在一週之內連登迦舒布魯姆Ⅰ峯和Ⅱ峯兩座8000米;在2016年,15天之內連續登頂珠穆朗瑪峯和安納普爾那兩座山峯;2017年,一個月之內,完成了布洛阿特和南迦帕爾巴特。羅靜“收穫”了對自己體能的認可。

  2015年,羅靜開始挑戰無氧,因爲無氧攀登對體能要求更高,“計劃也不一樣,包括體能的分配,風險的預估,什麼時候該用氧,什麼時候不用,該堅持還是不堅持,這些都存在很大的風險。”

  現在商業登山公司允許攀登者用氧的海拔越來越低,最誇張的時候,登山者甚至從大本營就開始吸氧。羅靜說,“對於外人來說,只關乎你是否登頂,沒人管你用了幾瓶氧氣。如果把名利放在第一位,你就不會願意拉練。把夏爾巴人當保姆,很早就開始用氧,這樣攀登下來收穫在哪兒?”

  爲了嘗試無氧登山,拉練的時候羅靜要比別人走得更高,每次出發要比別人提前一天。在安納普爾那,羅靜第一次嘗試無氧,結果從3號到4號營地,“一路吐過去”。

  2017年7月,被稱爲“殺手峯”的南迦帕爾巴特,是羅靜無氧攀登最高的一座山峯,她堅持了13個小時,離頂峯僅剩下1個小時的路程。她說,“什麼時候用氧其實是內心的較量。”

  2015年在布洛阿特經歷雪崩,那一次羅靜離死神只有半分鐘距離。“因爲領隊的一個錯誤決定差點沒命下山。”死裏逃生,讓她深刻意識到,“絕不能做一個傀儡,自己的生命不能交給別人來負責。”

  在營地,羅靜經常會遇到一些女性登山者,不會打睡袋和帳篷、不會穿冰爪、不願意自己揹負裝備,一切都要夏爾巴人幫忙。“我很震驚,這樣的人怎麼可以來登山?萬一發生危險怎麼辦?”

  “實際上,在登山文化發展並不成熟的中國,‘傀儡客戶’幾乎是登山者中的常態。”羅靜說,例如珠峯線路非常成熟,營地很多,計劃非常完備,有專門的修路團隊,所以風險相對較小,如果攀登者體能和海拔適應能力好,珠峯登頂的概率非常高。

  “所以很多人總是拿登珠峯的心態去想象14座,甚至有人在登頂珠峯後會說,我要去登k2(喬戈裏峯)、馬卡魯,想法太簡單了。”

  2017年,羅靜以“羅靜高山探險”爲名組織了珠峯—洛子連登,6名隊員全部成功登頂,這次她成了被“客戶”依賴的羅隊長。“follower(跟隨者)和leader(指揮者)的成長是不一樣的。我的決策會影響到我的團隊,我要能承擔得起這份責任。”

  正是經歷了生死,羅靜才能靜下心來理解登頂14座雪山的意義。“爲成功定一個標準的心態非常可怕。”羅靜說,“每一次攀登,如果你不是用腦子去思考,而是作爲登山客戶的心態去跟隨,即便完成了14座,那又有什麼區別呢……而如果爲了登頂而登頂,沒有實實在在的收穫,登頂也沒有什麼意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

  “沒有一個母親能永遠陪着孩子。爲何不讓追求夢想的精神伴他一生呢,這是我能爲他做的最好的事情”

  登山途中休息時,羅靜習慣從懷裏掏出保溫杯遞給最近的同伴,讓他先喝一口,也會拿出巧克力、糖塊與之分享。

  在幹誠章嘉的攀登中,當她把杯子遞給旁邊的韓國同伴時,小夥子驚呆了。他告訴羅靜,“你的舉動,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那一次,他們遭遇了最大的山難,15個隊友中5個死亡。在那次歷時20多個小時的攀登中,前面同伴偶爾回頭的一個眼神,都讓羅靜心懷感激,“那一次,如果沒有那點支持,我不見得能活着回來。”

  羅靜說,“高海拔就像一個放大鏡,人性的溫暖都得以加倍凸顯,哪怕是一杯熱水,一個眼神,都會讓人銘記終生。”

  夏爾巴人Nurbu一直跟羅靜以兄妹相稱,對於這對經歷過生死的搭檔來說,他們的感情已經遠遠超過了嚮導和客戶的關係。不久前,她邀請Nurbu和另一名夏爾巴人Sanu來中國旅行了十幾天,“他們玩得特別高興”。

  羅靜一直有個心願,要開創以低海拔攀登爲主的探險公司。她說,這是她對夏爾巴人的承諾,她希望自己的生死搭檔不再會爲了維持生存而去做高風險的工作,她實在無法想象自己有一天會聽到他們的死訊。

  多年來,在“輕量化”的登山路上,羅靜的揹包裏總放着兒子給她的毛絨玩具,她總是慚愧於自己在兒子成長中的缺席。“兒子軍訓離家,包是自己收拾的,我都不知道他是不是帶夠了衣服。”有5年的時間,羅靜沒有陪兒子過過生日,因爲那個時間是巴基斯坦最好的登山季。

  羅靜和兒子諾諾

  羅靜說,“沒有一個母親能永遠陪着孩子。爲何不讓追求夢想的精神伴他一生呢,這是我能爲他做的最好的事情。”

  2017年,羅靜又多了一個外號。67天之內,粉絲們將“羅十娘”一路叫到“羅十三娘”。7月27日,從號稱“殺人峯”的布洛阿特凱旋,她吹滅了寫着“羅十三娘”蛋糕上的蠟燭。

  起初,羅靜覺得攀登是自己的事情,而現在,攀登已改變了她的價值觀,對待生死,對待很多事情時她的心態有了改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8000米,如何讓自己堅持下去,在每條自己選擇的路上堅持到最後,這就是成功,你就會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劇情便不會是平庸的。”

  如今,羅靜正在備戰自己的第14座雪山。

  不久前,羅靜曬出自己身着藍色碩士袍的研究生畢業照。在微信朋友圈,她每天定時打卡學習英語。羅靜說,“我要帶孩子,要學很多東西,學很多國家的語言,看很多書,我不希望大家覺得我是一個只會登山的女人。”

  羅靜13座雪山登頂照

  1、瑪納斯魯登頂照

  2、馬卡魯登頂照

  3、干城章嘉登頂照

  4、GII登頂照

  5、GI登頂照

  6、道拉吉里登頂照

  7、K2登頂照

  8、安娜普爾納登頂照

  9、珠峯登頂照

  10、卓奧友登頂照

  11、洛子峯登頂照

  12、南迦帕爾巴特登頂照

  13、布洛阿特登頂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